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材理解 《装满昆虫的衣袋》的文本细读及教学思考

刘仁增

新学网 > 语文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 装满昆虫的衣袋 >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材全解

《装满昆虫的衣袋》(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充满好奇的两件事,表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由着迷到痴迷的过程。文章叙述比较简单,但语言描写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生动鲜活。

一、关于课题

《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题目新颖特别,涵义深刻。首先,“满”写出了昆虫之多,而衣袋装满昆虫极为罕见,也好玩无比,文章“眼睛”本身就充满了许多悬念,自然很容易吸引孩子的眼球,并产生许多联想:或唤起自己捕捉昆虫的难忘回忆;或想起关于昆虫的有趣故事;或引发玩耍昆虫的强烈愿望;或生发对昆虫的美好向往。这样的题目不仅能唤起小学生急于阅读文章的欲望,产生阅读期待,而且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和童年的情趣。其次,装满昆虫的衣袋是法布尔迷恋昆虫的充分证明,它与法布尔形影相随、融为一体。完全可以这么说,装满昆虫的衣袋已经成了法布尔人物形象的代名词,成了法布尔迷恋昆虫、热爱科学的鲜明标志。所以,《装满昆虫的衣袋》这一课题,既是文章重点内容的高度概括,又内在地蕴含着文章的主旨。考虑以上两点,教学这一课就必须把课题当作教学的一大资源,充分利用。

1.用课题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教师先板书课题,然后提问学生:“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并顺手在课题上打了个“?”,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热烈:“谁的衣袋装满了昆虫?”“他的衣袋里为什么要装满昆虫?”“装满了昆虫是为了做什么的?”“他的口袋里装的仅仅是昆虫吗?”“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学生思维的机器在一开课就积极运转起来了,整堂课他们自然学得兴趣盎然、主动生动。

2.用课题理清脉络,整体把握

教学中,让学生通读全文,边朗读边找出文中提到“装满昆虫的衣袋”的语句。学生仔细读书,很快就会画出这样几个句子:“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装得鼓鼓囊囊的。”“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再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自由讨论课文应该怎样分段,从而实现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3.用课题揭示主旨,提升情感

学到最后,可以在课题后加上“不仅仅装着昆虫,它还装着”让学生填写说话。诸如“还装着法布尔和昆虫的深情”“还装着他对昆虫的热爱”“还装着他对事业的不懈追求”“还装着他对科学世界的无尽的好奇和永远的探索”“还装着他对科学的坚持不懈和执著追求”“还装着他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坚持到底的决心”等答案必将异彩纷呈。

二、关于中心词

《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用“着迷”、“迷恋”和“痴迷”这三个词语生动、形象地刻画法布尔喜爱昆虫的人物形象。

独立地看,这三个词语分别出现在三个地方。“着迷”是通过法布尔小时候在一天傍晚,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后来经过三天耐心的等待,才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这件事表现出来的,它写出了法布尔对小虫子的喜爱。“迷恋”是法布尔八九岁时去放鸭子,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遭到父母的责骂也依然初衷不改的情况下出现的,进一步写出了他对昆虫的感情。“痴迷”则点明了法布尔一生对昆虫的态度,“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写出了“痴迷”与“成就”之间的内在关系。

联系起来看,这三个词语关系紧密。一方面,“着迷”、“迷恋”、“痴迷”意思相近,都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并贯穿在文章的全过程中。另一方面,这三个词语在程度、情感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意思存在着细微的差异,一个比一个深、一个比一个浓,作者把它们分别用在从小对小虫子、八九岁对昆虫、一生对昆虫三个不同的时段和事件上,清晰而准确地表达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渐次加深,这就把一个终生痴迷昆虫、热爱科学的伟大形象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有了这样三个贯穿全文内容、表现人物行为、概括人物精神的中心词语,教学时就必须以它们为抓手展开教学。一是抓“着迷”,想象法布尔小时候捕捉“纺织娘”的情景。之后,教师充当法布尔的妈妈,学生当法布尔,以本段内容为凭借,进行现场的口语交际训练,从中感受人物形象。二是扣“迷恋”,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表现在观察事物的细心上,表现在发现甲虫的喜悦上,表现在捕捉虫子的动作上,表现在对虫子的爱护上,表现在收获的喜悦上,还表现在遭受责骂后的坚持上。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师生引读、复沓回读的方式,一遍一遍地读相关的句子,读中活化人物形象。三是挖“痴迷”,以“成人后的法布尔又是怎样痴迷的”为思维导向,引导学生引进和补充相关的课外资源,以填补课文空白,丰富人物形象。

三、关于重点句

1.反复出现的句子

课文中直接描写装满昆虫的衣袋的句子有三个,分别是:“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装得鼓鼓囊囊的。”“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这样三个反复写装满昆虫的衣袋的句子,教学时怎么能轻易放过呢?

前两个句子,分别出现在法布尔受到父母责骂的前与后,形成前后呼应。这样写,意在说明不论是什么时候,即使是遭受父母的责骂,也丝毫不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教学中可以把两个句子合起来进行比较,看看它们写的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点在哪里。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得出结论:相同点是都写衣袋鼓鼓的,装的都是昆虫、小石子等东西;捉昆虫的时候都是兴致勃勃的。不同的是:第一句写的是法布尔把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第二句则是他背着大人干的。进而引出父母责骂法布尔的两段话,引导学生反复读,读出应有的语气,再进行分角色朗读,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情感。

最后一句出现在文章的结尾,含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所以,必须引导学生透过字面描写,深入文章内核,可以利用“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设计这样一个说话训练:“法布尔高高鼓起的衣袋,塞满了的哪是昆虫呀,分明还塞满了。”这样,既可以升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含义丰富的句子

课文中还有一些含义丰富的句子,如:

(1)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小法布尔捕捉“纺织娘”是如何辛苦、不易,课文没有具体描写,只是作了这样的简要的描述。但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却是丰富的内容,如发现的喜悦、等待的烦躁、寻找的艰难、捕捉的不易、收获的快乐等等,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循着想象之路,走进课文描绘的情境,走进法布尔的心灵世界。请看教学片断:

生:我从“三天前”、“终于”这两个词也体会到了他的着迷。

师:“三天前”、“终于”,多么不容易。透过这两个词,你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生:我仿佛看到了法布尔蹲在草丛中静静地等待着小虫子的出现,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三个小时过去了,他还是一动不动地等待着。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他还是不肯放弃。

生:三天前,法布尔发现了这只纺织娘,连续三天,他每天都早早地蹲在草丛中,观察着它,常常连晚饭都忘了吃。

师:好一幅耐心等待图!

生:他还轻轻地拨开草叶,竖起耳朵细心地听着,睁大眼睛四处寻找,希望找到那只会唱歌的小虫子。草尖划破了他的皮肤,他却忍着、坚持着。

师:好一幅细心寻找图!

生:突然,法布尔听到了小虫子的歌唱,他蹑手蹑脚地向前走,猛地一扑,衣服弄脏了,可那只调皮的小虫子好像故意跟他过不去似的,却早已逃之夭夭。他叹了一口气,又继续寻找着。

师:好一幅用心捕捉图!

生:直到第三天傍晚,他才又发现纺织娘的影子。他心想:这一回,你休想逃出我的手心。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前进。快到了,他屏住气息,放慢脚步,双手猛地一合,接着兴奋地叫起来:“哈,我抓到会唱歌的虫子啦!我抓到会唱歌的虫子啦!”

师:好一幅开心收获图!是的,看似简单的文字,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这就是汉语言的魅力啊。你们的描述让老师好像看到了当时的情景,法布尔捉住这只纺织娘的确是不容易呀。难怪他抓到后那么高兴呢。让我们好好读一读第三自然段,体会体会法布尔此时的心情。

(2)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这句话中,“放”、“包”、“装”、“打算”等寥寥几个动作的词,就把法布尔爱护昆虫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迷恋昆虫的小孩子形象跃然纸上。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抓住这些动词,联系生活经验谈自己的感受,并强化朗读指导,读出法布尔对虫子的喜爱之情。

四、关于写作方法

阅读《装满昆虫的衣袋》,常常会为法布尔迷恋昆虫的有趣行为所吸引,为法布尔热爱科学的精神所感动。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阅读感受,文章鲜明的写作方法功不可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作为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很好地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描写。比如第五自然段:“法布尔正在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让人仿佛看到法布尔全神贯注观察的样子;“‘嗬,真漂亮!’”法布尔发现小甲虫时的兴奋心情溢于言表;“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道出了捉虫时动作的迅速,突出了小甲虫对法布尔的巨大诱惑力;“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一句,通过“放进”“包上”“装进”“欣赏”等词语的一连串运用,进一步写出法布尔捉到小甲虫的高兴和对小甲虫的珍爱。最后,“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这一静态描写,使得法布尔的形象更加鲜明、更加丰满。至此,一个对小虫子特别着迷的小男孩形象,被描写得十分到位,简洁传神,呼之欲出。教学这一段可以这样设计:把课文第五自然段以填空的方式出现在大屏幕上,挖出对人物描写用得传神的词语,引导学生进一步细细地品味:读了括号里的词,你体会到了什么?之后,针对这些重点句子指导朗读,读出法布尔发现小甲虫的喜悦心情,读出法布尔对虫子的喜爱之情。

2.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结合

课文第二部分写法布尔迷恋昆虫这一内容时,先直接描写法布尔放鸭时一心放在昆虫上,再具体写他的父母责骂的话语,以反衬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之情、迷恋之深。对直接描写,学生是容易理解的,而间接描写的作用则必须依靠教师的启发和指导。所以,教学这部分内容,应把力气用在引导对父母责骂的话语的感悟和朗读上。可先让学生朗读、理解父母责骂法布尔的话,再启发学生思考:“面对父母的责骂,法布尔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接着,引导讨论:“如果把父母责骂的内容删除,你觉得如何?”从而使学生感悟到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的不同。间接描写更加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3.典型环境描写

课文一开篇,就对法布尔的生活环境进行了一番描写:“村子里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附近丛林中鸟栖虫居,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这几句是典型环境的描写,看似闲笔,作用却大。它不仅给我们勾勒出一幅优美、恬静、自由、随意而又充满情趣,“人”“物”和谐的乡野美景,而且还为下文刻画法布尔迷恋昆虫的形象作了有力铺垫。这说明了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周围的环境。课堂上,教师可故意说文章的第一节环境描写太多余了,应该删掉,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在激烈的争辩中越辩越明,感悟到文章的环境描写是非常重要的。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