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游记,节选自《小记十篇》一书,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金华的双龙洞是浙江金华的名胜。因为内洞的洞顶有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所以叫“双龙洞”。
课文是按游览顺序写的。依次写了“游览的时间、地点—→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内洞—→游内洞—→出洞”六部分内容。课文在叙述双龙洞内部情景时,主要介绍了三处景点。先简要介绍了游览外洞的情景;接着详细介绍了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最后重点介绍了游内洞的情景。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奇特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好山河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分清主次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知道作者是怎样按游览顺序有条理地记叙双龙洞的,并能说出其主要内容。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9个。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浙江、森郁、合适、臀部、昏暗、稍微、额角、盘曲而上、映山红、明艳、气势、余外、石笋、颜色各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怎样把游览中的体验写清楚、写具体。
4.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注意搜集有关浙江金华双龙洞的图片、录像资料。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游览的顺序和课文主要描写的景物特点,是教学上的一个重点。在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大致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学生再读课文,画出表示作者游览时经过的地方的词语,然后画一张游览示意图(金华城—→罗甸—→入山—→双龙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画好示意图后,同学交流交流,把画漏的景点补上,把顺序不准确的改过来。完成示意图后,再回到课文读读想想,哪些景点是作者具体描写的,把它找出来。
作者具体描写的有:
(1)入山看到的景色。“山上开满了映山红……眼前一片明艳。”“一路迎着溪流……从洞里出来的。”这部分课文应以朗读为主,在朗读中体会作者踏上旅途的愉快心情。
(2)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独特感受。这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作者先描写了小船的小,再描写坐小船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独特感受。“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从中可以体验到作者意识到空隙的窄小及以后的小心谨慎;“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从作者这些独特的体验中,我们可以更具体地感受从外洞进入内洞的孔隙之窄。好的游记,不仅写景物,还能写出作者的独特体验和感受。这部分课文,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想象孔隙的窄,在想象中经历和作者同样的体验。
(3)内洞的景物。“首先当然是……也很值得观赏。”这部分课文仍然是以读为主,在读中想象景物特点,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课文没有写到的石钟乳和石笋的特点。
3.在本课需要学会的11个生字中,教师应抓住难读难写的字给予必要的指导。如,“浙”读zhè,不读zhé;“臀”读tún,不读diàn,下部是“”,不是“共”。对那些生僻的词语,要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领会含义。例如“十来进房子”中的“进”,指的是一排房子,内洞有十几排房子那么大,可以想象,内洞是相当宽敞的。
4.建议开展一次口语交际活动,按照课后选作题的要求,设计一次“金华双龙洞”导游比赛,先在小组内分角色自由练说,后选出代表在全班上当“导游”,看哪个同学导得最好,表现最出色。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