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钱学森》教学札记 《钱学森》教学有感

高月亮

新学网 > 语文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 钱学森 > 钱学森教学随笔

最近,笔者执教了《钱学森》一课,全课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积累,在对话中建构、提升。由于以“情”贯串始终,教师激情澎湃,学生个性飞扬,师生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不断迸发。

一、感悟,在对话中达成

1.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跨越时空

课始,教师在简介钱学森后问:想不想读读课文,对钱学森作进一步的了解?学生读完第一遍后,师问:还想读吗?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第二遍研读。接着让学生一个一个地读……在一遍遍读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与文本亲密接触,中间穿插各种语言的实践,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言于心,以心化言,实现了自我的超越,实现了对文本的意义建构。在这中间,教师的诱导、激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教师和学生的对话:民主平等

民主平等是对话的首要条件,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师以真诚的爱、真挚的情关注每一位学生,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互动交流。如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完课文后说:“听你们整齐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其后有一生主动站起来读,教师赞扬说:“读得真不错。”在体会感悟钱学森的话后,师生同唱《我的中国心》等,无不体现出师生其乐融融、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场面。这里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在与老师的对话交流中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愉悦。

3. 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张扬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下面的片段中,笔者就力图体现这一点。

生:我觉得钱学森很伟大!

师:嗯!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读)“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国留学……‘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钱学森在美国有那么高的待遇,生活条件那么好,可他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他是中国人,要为中国人民多做点事。

师:身在他乡,心系祖国人民。

生:钱学森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我读了很受感动,我想起了一首歌——《我的中国心》。

师:唱起这首歌,有一种怎样的感受?

生:感觉很激动!

生:感到很自豪!

生:很兴奋!

生:很想大喊一声!

……

课堂成为学生思想碰撞、情感交融。心灵接纳的场所,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在交流、碰撞中成长、提高。

二、智慧,在激情中生成

有个性必然有激情,老师在课堂上,就把学生的个性发挥到了极致,从而让激情萦绕在课堂,让智慧在激情中生成。

生:当时中国刚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就连和他一起的留学生都劝他暂时不要回去。可他却说,“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如果心里没有祖国,他怎么会这样坚决呢?

师:是啊!中国有句俗话,“子不嫌母丑,狗不怨家贫”,祖国就是自己的母亲!

生:钱学森明明知道当时我们很穷,就是搞起科学研究来也不方便,但他还是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条件。因为他是中国人,他要为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作贡献,他要把汗水和智慧洒在祖国的土地上,让自己的祖国早一天强大起来!(热烈的掌声)

生:钱学森的话让我感动万分,因为他在美国帮助美国人做事情,美国给了他很高的待遇,将来可能会更有前途,而他回国,各方面条件赶不上美国,如果不是由于他的爱国,那么不就是一个傻子吗?(掌声)

师:那你说,钱学森傻不傻?

生:我觉得他一点都不傻。因为在美国再好,也不是他的家啊!他怎么会不要自己的家呢?(掌声)

处处闪现智慧,处处充满灵气,处处涌动激情!师生的个性在课堂上都崭露无疑,而情感就在个性的张扬中涌动!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