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诗”山有路辟新径

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 特级教师 郭爱香

文如其人,课如其性,《望天门山》一课,学生在“玲湘的眼睛”里找到了“天门山雄伟险峻、楚江壮阔汹涌”的景;在“玲湘的眼睛”里体会到了“物我相亲、主客同一,自然与心灵合一的异常奇妙”的境。透过“玲湘的眼睛”,学生在本诗的“意象”中,循着“相望、相融、相悦”的线索,穿行于山、水之间,产生了“生在课堂上,如在画中游”的效果。

1. 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相望长吟有所思

“诗歌”“诗歌”,既然诗有歌性,读诗就要做到南宋朱熹谈到古诗朗读时说的:“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王老师执教的《望天门山》“读”的目标明确,“读”的层次分明。

初读时,字字清晰。着重正音“中断”、“至此回”,课上经过反复练习,学生由读不正确,到读得正确。

再读时,节奏清楚。课上,王老师没有急于把这首诗的节奏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跟着老师的手势读,叠读等各种形式练读。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手势语在这节课的朗读指导中,起了两个作用:一是教师态势语的形象性和表情性,很好地帮助学生走进诗词描写的内容,增强了学生的感性体验,降低了理解古诗的难度。二是无声的指挥,引领学生感受节奏和音韵,学生读到情深处,摇头晃脑、手舞足蹈,把感受和体验通过体态语尽情地表现出来。

2. 古字切入,举象造境——山水相融情满堂

记得有位名人曾经说:当今古诗文教学过度依赖注释和翻译,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听了王老师的课,你会肯定地回答:有!她采取了“古字切入,据形索义”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对字(词)义的准确理解提高到对诗句的准确理解,这既遵循了汉语与汉字间的关系规律,又克服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片面性。

“古字切入”是分三步进行的。

第一,抓住古字的形,切入课题,展开想象。

开课,王老师采用分别出示“天门山”这几个字的甲骨文,让学生据形索义,想象天门山,再结合“望”字,理解课题。此时在四十个孩子的心中,“天门山”已经有几十种形状了,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学习古诗的欲望。

第二,抓住古字的形,理解字义,读懂诗句。比如“回”字,学生容易误解为“回旋”,王老师抓住它,选出字典中的三种意思,请学生判断,再结合板画帮助学生理解为“回转”。

第三,抓住古字的形,字理分析,举象造境。

师:“中断”是什么意思?

生:从中间断开。

师:让我们来看这个“断”(斷)字。(讲解“断”的字理)左偏旁表示用刀剪断两束丝,右偏旁“斤”表示锋利的斧头,“断”字表示有力地砍。展开你的想象,天门山是怎么断开的?

生:天门山好像是被斧头砍开的。

生:天门山浩浩荡荡的楚江水把它冲开了。

师:对,那把利斧就是——

生1:楚江。

……

有刀有斧的“断”字,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天门山的雄伟险峻。

3.互文参照,知人论世——闻风坐相悦

王老师把《望天门山》的内容解读为三个层次:相望、相融、相悦,表达方式解读为借景抒情,情因景生。课中,链接李白的身世背景资料以及那些借景抒情的诗作,互文参照,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诗句。

(1)互文参照。

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在《望天门山》一课的教学中,王老师巧妙运用互文参照的方法进行古诗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用不同诗作中的文句进行互相阐发,互相补足,以达到加深对诗作意思、意境、情感的体会。

如:“碧”字音形的教学片段:

师:仔细看这个“碧”字(此字放大),这是个会意字,上、下两部分分别是什么偏旁?

生:上面的偏旁是“王”和“白”,下面是“石”

师:左上的“王”是“玉”,和“白”组成的是琥珀的“珀”,下面是“石”,本义是青绿色像玉一样的石头。后来,这“碧”,是贺知章笔下垂柳的色彩,读——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这“碧”,是杨万里笔下莲叶的色彩,读——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这“碧”,是杜甫笔下春草的色彩,读——

生: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师:这“碧”,像青色的水晶,似绿色的翡翠,是李白笔下楚江水的色彩,读

……

在互文参照中,“碧”不仅表现了色彩,还写出了长江水的清澈平缓,在简洁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解读出了更美的意境。

教学中,王老师还用《行路难》中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互文参照,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在互文参照中体会诗人当时的不同心情;通过互文参照,明白情不同,景不同,景因情生的诗作表达特点。

师:情不同,景不同。同样写山水,心情苦闷时,他想渡过黄河河流被冰堵满了,渡不了;要登太行山,山路被大雪覆盖了,他登不了。这两组同学读——

生: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出示两首诗的对比)

师:同样写山水,心情愉快时,楚江敞开胸怀,青山相对出迎,这两组同学读——

生:天门中断楚江开两岸青山相对出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只有心情无比欣喜的李白,眼中的楚江、青山才会如此多情,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望天门山》。

……

(2)知人论世。

一首古诗往往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教学一首古诗,就是走近一位作者,解读一种生活,阐释一段历史。从这个角度上看,“链接”对古诗教学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诗人远逝,时光隔阂,要深入走进古诗,还须了解作者的人生境遇,把作品放进时代的大背景中,“知人论世”。《望天门山》是李白25岁时写的,教学中王老师链接了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背景和抒发青年壮志的诗句,意在让学生感受李白青年时的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之情。

博大精深的古诗是浩瀚的海,而古诗教学是这海中无数的小山。在通往大海的研究路上,王老师“古字切入,举象造境”,登上了一座又一座的小山,开辟了一条古诗教学的新径。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