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一幅名画的诞生》教学札记 《一幅名画的诞生》教学有感

范燕琼

新学网 > 语文 >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 一幅名画的诞生 > 一幅名画的诞生评课稿

读完《一幅名画的诞生》这篇文章,作为教师的我也很有感触:画中描绘的是一群饱经风霜的劳动者,他们在炎热的河畔沙滩上艰难地拉着纤绳。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这是一支在苦难中练成坚韧不拔,互相依存的队伍。他们的存在对我们这一代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震撼: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非人的生活和劳动甚至只能换回几片面包。

还在学生时代,彼得堡涅瓦河上纤夫的沉重劳动就引起了列宾的同情,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想描绘一幅表现纤夫的作品,以提示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社会的不平。

在教学本文时我想先从这幅画入手,介绍了这幅油画的背景和内容,让学生知道 列宾(1844-1930),是俄国19世纪后期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绘画主要的代表之一,《伏尔加河上纤夫》是他的成名之作。同时还请学生仔细观察画中的人物,虽然他们年龄各不相同,但每个年龄层的人身上都有共性。那个穿红衣的少年对于这个重荷是不堪忍受的,因为刚开始拉纤,他还有幻想,他想摆脱纤绳的束缚。几个小伙子精力旺盛,拉纤的工作已能习惯,繁重艰苦的工作和与之极不相称的报酬使得他们的不满与愤怒积聚到最高点,随时都可能爆发,他们的反抗情绪是最激烈的。中年人经过愤怒与反抗之后,激烈的情绪已被困苦的生活消磨殆尽,诅咒与抗争丝毫也不能改变他们的生活,他们已明白,无论如何都不会改变自己的苦难境遇,但他们还没有将人情味磨灭掉,对于别人,他们的同情心还在。老年纤夫一切都经历过,对于生活早已没有任何希望,他们已看穿了,年轻纤夫的命运只是在重复着他们的命运,他们已经麻木了,什么事情都不会再引起他们的兴趣,什么事情都不会诱发他们的关注。

了解名画的诞生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我从两方面展开,一、列宾看到纤夫后怦然心动,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激起了创作的欲望。二、列宾深入纤夫的生活,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积累,更增加了他对纤夫的了解和同情,他花了三年的时间完成了这幅作品。

抓住“蠕动”一词,作者乘船去涅瓦河游览,坐在轮船上轮船跑得飞快,一会儿就出了城,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豪华的别墅,突然间,列宾看到迎面来了一只大船,岸上有什么东西在蠕动,那就是纤夫。作者通过“大船”和“岸上蠕动的小东西”进行了强烈的对比,这艘大船竟然是靠这些小的竟乎无法看清的纤夫拉动的,作者震撼了,他发出了惊叹“天哪……”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我们也可以发现“蠕动”这个词语用的非常形象,可见船上的货物相当沉重,而纤夫又显得那么的弱小,他们实在走不动了,甚至是卑躬屈膝,他们对生活麻木了,不抱有任何希望。就是因为看到这些让列宾无法忘怀,激起了创作的欲望。

抓住“顽强”二词展开,为什么要说列宾是顽强的画呢?一方面是作者深入了纤夫的生活,用了三年时间,收集了厚厚的一册素描,反复修改完成的,作为一名学生非常不容易,要靠顽强的精神。其二,在十九世纪末,油画是贵族人的艺术,所有的油画画的都是有钱人的生活,甚至连涅瓦河两岸都是贵族的别墅,没有人会去注意那些穷人的生活,更没有人会把他们作为油画艺术的素材,所以说这幅作品的诞生本身就是伟大的,作者没有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是绝对不会有这幅画诞生的。

最后让学生感悟到正是有许许多多的像纤夫一样的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他们对生活的苦痛是身有体会的,从而产生了共鸣,使这幅画更有艺术价值,成为深受人民喜爱的一幅世界名画,让学生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的生活,也感悟出画家对纤夫的同情。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