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课程标准》中这一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的提出,使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尤为关注朗读。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之一,已成为一种共识。如一位教师执教四年级《熟能生巧》的教学片断:
生找出描写武士动作的语句:说完,他立定脚跟,搭上箭,拉开弓,稍一瞄准,“嗖”的一下,果然射到那根枝条上,几片叶子簌簌地落了下来。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个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自由读悟后交流)
生甲:我从“他立定脚跟,搭上箭,拉开弓,稍一瞄准,”这些词语中,体会到武士射箭时的动作非常熟练。
生乙:我从“嗖”、“簌簌”这二个词,感受到武士射出去的箭速度快而且很有力。
生丙:我从“果然”一词,看出那位武士是个说得出做得到的人,也说明了他本领十分高超。
师:同学们自己读书能体会到这么多,真是了不起!如果能把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读出来,那就更了不起!
(生津津有味地练读后,指名赛读,其中一生读得很投入,但语速一般。)
师:这位同学的语速快一些,就更出色了!再读读体会一下。
(生读得更起劲了,站起来一个比一个读得流畅,语速一个比一个快,达到了这位老师“干脆利落、一气呵成”的要求。)
静观上述教例,不难看出这位教师努力构建以读为本,读中感知,读中感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良苦用心。可以这么说,这句话的教学已达到了这位教师的预期目标。然而,深入反思这句话的朗读指导,就难以苟同。是不是一定得读得快,才能体现出武士出神入化的箭术?本人觉得不尽然。试想,高度个性化的阅读活动一旦被禁锢于教师的“权威”答案之中,无疑是泯灭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创造天赋。对此,《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面对学生不同于他人的朗读,教师要做的是如何去固守学生内心独特的阅读感受?当学生用不快不慢的语速朗读时,教师是不是应该耐下心来先听听他的解释,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经验告诉我们,这时候也往往是教学精彩之所在。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完全可以不不慢的读,以显示武士的从容不迫、镇定自若和成竹在胸。只要言之有理,学生用慢吞吞的语速来朗读这句话也没什么不可?总之,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读的功能,积极鼓励学生批判性的异构解读,还学生尽情敞露心灵体验的对话平台,才会真正激活课堂、激活学生,促使学生读得更加丰富、更加深刻、更加全面。故而,像这样,要使学生真正领略武士技艺之绝妙,又怎一个“快”字了得!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