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叶林
一、案例由来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自此,拉开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帷幕。从上半年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论学习,到今年9月份嘉兴地区的一年级新生全部使用新教材的举措,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原来新课改真的在我们身边发生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甚至于我们的思维方式、认识角度等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即便是老教材,只要我们贯通理解新理念,也完全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上出一番新气象。其中我听过我校一位六年级语文老师执教的《无私的爱》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二、案例实况
(一)出示课题,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2、教师提问:根据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学生提问:谁把无私的爱奉献给了谁?什么叫无私?为什么说课文中的爱是无私的呢?……)
(二)检查预习,简介生平。
1、教师:相信同学们在预习中,已经解决了不少问题。(学生交流预习成果。孔繁森把无私的爱奉献给了三个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藏族孤儿。无私的意思是没有为自己打算,没有私心……)
2、孔繁森生平简介。(学生介绍课外所查到的资料,教师适时补充)
3、教师:你们觉得哪个问题在预习中还没有完全解决?(学生回答最集中的是为什么说课文中的爱是无私的呢?)
教师导语:这节课,我们就在自学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为什么说孔繁森奉献给藏族孤儿的爱是无私的呢?
(三)围绕中心问题,研读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通过哪些事例表现了孔繁森对藏族孤儿无私的爱?
2、交流、补充。
学生回答基本完整,内容略。
教师导语:是啊,这桩桩件件的具体事例,都说明孔繁森奉献给藏族孤儿的爱是无私的。
3、教师: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学生交流得出课文报道了孔繁森收养孤儿、抚养孤儿、教育孤儿、为孤儿卖血的事迹。)
4、教师:请你谈一谈对孔繁森爷爷的初步认识。
教师导语:的确,孔繁森无私奉献的品德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令我们钦佩。
(四)抓住重点,深层学习。
1、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并自由推荐给同学。
2、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推荐,自主说理。
3、交流反馈
a、孔繁森安慰三个孩子:“党,就是你们的亲人。一定会让你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还要送你们上学。”
b、
“让孩子们走一走家乡的土路,看一看家乡的山水,再过几天家乡的父老乡亲的生活。”说着,孔繁森把曲印和贡桑喊了过来。他抚摸着兄妹俩的头,语重心长地说:“记住,永远别忘了自己的家乡,将来长大了,好好建设家乡。”
c、护士看着他那已经斑白的两鬓,婉言相劝:“您这么大年纪了,不适合献血。“孔繁森连忙恳求:”我家里孩子多,负担重,急需要钱。请帮个忙吧!”护士见孔繁森如此恳切,只好同意他的请求。
d、殷红的鲜血,从孔繁森的体内缓缓流进针管。这是一位共产党员的鲜血,是从一位日夜操劳的领导干部的血管里流出来的鲜血!
(五)、课外延伸,提高认识。
1、教师:老师知道同学们的课外知识非常丰富,除了书上介绍的,你们还知道孔繁森的哪些动人事迹?(学生作孔繁森事迹补充介绍,内容略。)
2、教师教师推荐好书,指导课外阅读。《孔繁森的故事》、《人民的公仆》等。
3、教师:听了同学们的补充,相信大家对孔繁森爷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同学们对着孔繁森的画像说心里话,内容略)
教师导语:啊,孔繁森,同学们要赞颂你,老百姓也在赞颂你,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老百姓的赞颂吧!
(六)播放歌曲,情感升华。
1、播放歌曲《公仆赞》。同时幻灯替换放映孔繁森生前的工作、活动图片。
三、案例反思
(一)实现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基点,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合作学习应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领悟合作过程中的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探究学习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创新意识。
1、通过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借助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要我学”还是“我要学”,是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的分野。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好的内动力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是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这位老师在出示课题之后,鼓励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所能假设的问题。然后在学生交流预习成果的基础上,确定筛除一些简单的、学生回答基本一致的表象问题,适时抓住学生对“为什么说课文中的爱是无私的呢?”这一问题的众说纷纭,使学生产生了想要解决问题的心向,可以说是自主确定了探究的方向,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对这一问题的探究学习。
2、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和他们的实际需要。
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要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这当然要从他们的实际需求出发,避免空教高教甚至是炒教现象的发生。在《无私的爱》这堂课中,教师能针对学生根据课题提出了众多问题时,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在预习中已经解决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问题。的确,对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是必要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中进行这一方面的检查,既起到了督促激励的作用,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原有基础和他们的实际需要,为我们的学生搭建了摘“知识果”的台阶,享受到跳一跳摘果子的乐趣。
3、从课堂观察中发现学生能自觉地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一种方式。但是面前情况是我们在很多课堂中发现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的较多,而学习效益高的教少。所以,在听课过程中我很注重观察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效果。其实在这堂课中,老师也没有在太多的地方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只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然流露,恰是很好的反映了这些学生在平时合作意识比较强。例如在默读课文时思考“课文通过那些事例表现了孔繁森献给藏族孤儿的爱是无私的?”时,好多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自觉地或是同桌,或是前后在小声商讨,当然也有独立思考的,我想这就是平时宽松学习氛围、注重合作学习的一种体现。尤其在交流学习结果的时候,除了代表发言外,还有的小组自觉分工,集体交流学习成果,可见,在一批仍在教学老教材的新型教师的课堂里,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已初现花苑。
(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新一轮课程改革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部各部分之间割裂的状况。倡导教师要在教学时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堂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在其他课堂或其他场合中也可以学到语文,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田地。在语文课堂中建立跨领域的学习平台。
1、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在着《无私的爱》这堂课中,老师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孔繁森事迹的补充资料。其中他第二次援藏的经过,为阿里地区的积极发展所做的贡献等好多材料学生是从五年级的《思想品德》书上找来的,而最后激发学生对孔繁森深深崇敬之情,把课堂推向高潮的是音像作品《公仆赞》,实现了思想品德和音乐课的有机结合,效果教好。
2、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与天地。
语文学习的范畴是很广阔的,我们就不谈大语文观,只来说说课堂中的语文。就拿这个案例来说,它在注重文本学习的同时,注重了学生课外报刊书籍知识、电视广播要闻、网络快捷搜索等学习途径的拓展,营造了丰富的语文学习天地。
3、注重语文学习的人文内涵与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上述案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前后两次体验的程度是不相同的,它借助音像支配的渲染力,加强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能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