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人教课标本六年级上册 第三组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六年级上册 > 第三组 > 人教课标本六年级上册 第三组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资料文库

生活处处有真情。真情是一轮暖阳,温暖你那颗潮湿的心;真情是一股清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真情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本组教材就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二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第九课《穷人》

一、文坛巨匠

列夫·托尔斯泰 (1828—1910)伟大的俄国作家。出身贵族家庭,早年接受典型的贵族教育。1851年参军,不久开始创作小说《童年》。1856年退役后两度出国游历、考察。1863年起用六年时间写成巨著《战争与和平》,后来又写成《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著名作品。他的作品,气势磅礴,场面广阔,人物众多,心理描写逼真、细腻,语言质朴洗炼,在世界文学史上有巨大影响。

托尔斯泰晚年常常住在莫斯科,冬天亲自用雪橇运水、劈柴,做鞋匠手艺。他长年坚持体育锻炼,天天散步、做体操,七十岁还能轻松地滑冰,七十五岁热衷于自行车运动,年过八十仍能骑马飞奔。1910年10月,因厌恶剥削生活与妻子产生矛盾而离家出走,不幸患上了肺炎,11月7日逝世于一个小站。

托尔斯泰重视儿童读物。他曾创办教育杂志,出版了《启蒙课本》《新启蒙课本》和《俄罗斯读物》(1~4册),共有三百多件作品。作品语言规范、浅近,篇幅大多短小,故事生动有趣,寓意明显而富有教育意义,像《李子核》《狼来了》,已为全世界儿童所熟知。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七颗钻石》也是他写的。

《穷人》的写作背景《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穷人》这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德。

二、名家寓言

生活的信条托尔斯泰来自安家的人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一个鞋匠在守了一整天空荡荡的店铺后,拖着一身疲累,返回他那破旧的小屋。

“家里没剩多少面包了吧!”他如此想着,“这个冬天,一刻比一刻更冷。”他忍不住打了个哆嗦,拉紧他为一一件,薄薄的外衣。“唉!好些个日子没有收入了,太太一定又会板起了脸孔。”他慢慢的踱着步伐,影子在月光的渲染下拉的长长的,就像他的心情一般,又沈又重。

突然,街角那月儿眷顾不到的地方,彷佛有一个白色的东西在蠕动,因着好奇心的趋使,他走向前去,哎呀!是一个人呢!冷列的寒风中,他竟然是光溜溜的一丝不挂!鞋匠走到他的面前,蹲下,那人缓缓的抬起头来,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不行啊!这样下去,你会冻死的!”鞋匠脱下了自己的外套,披在他身上,除下了脚上的鞋子,替他穿上。那人依旧动也不动。“走吧!到我家去!”鞋匠说着,却不敢相信自己的舌头。

门,“咿呀”一声,开了,鞋匠太太迎了出来,脸上的表情瞬间换了个样,因为,他丈夫的衣物竟然全穿在一个陌生人的身上。

“给他一些食物吧!”鞋匠这样对他的妻子说。

“你疯了吗?我们只剩一块面包当今天的晚餐了!”鞋匠太太大声抱怨着。

压低了声音,鞋匠说:“给他吧!我们一餐没吃算不了什么,可是他看起来好像已经饿了很久,要是再不吃些东西,他会死的。”

“好吧!既然你这么说。”鞋匠太太动容了,她将柜子里仅剩的一块面包拿给了那位全然陌生的人,而他,看到了夫妻俩温暖的脸庞,他苍白的脸上,浮起了一抹微笑。这是他第一次露出笑容。

就这样,鞋匠夫妇收容了这个倒在雪地的年轻人,并且教他做鞋子和修补的技巧,很快地,他学会了鞋匠所有的本事,并且在鞋匠的店里帮忙照顾生意。他有一双巧手,做的鞋子既坚固耐穿又美观,修补的技巧更是高明,几乎让人挑不出破绽。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整个小村子都知道鞋匠的店里来了一位手艺精湛的大师。

自此以后,鞋匠的店生意越来越兴隆,鞋匠夫妇的生活也越来越舒适,他们十分感激这位陌生人的帮助,好几次,他们想为他做点什么,只是他从来未曾开口说过话。只是默默的坐在窗边,工作,沈思。

一天,一辆豪华的马车在鞋店的门口停了下来,车门开了,走出来的是整个小镇最有钱的人,他走进店里,丢给鞋匠一块皮革,不可一世地说:“这是一块上好的小牛皮,我要你帮我作一双长统马靴,要坚固的,你要给我保证能够穿一年!”奇怪的,年轻人看到了富翁,脸上竟然出现了笑容。这是他第二个微笑。

富翁走了之后,鞋匠把牛皮交给了年轻人,他知道这是一个他可以完全信赖的人。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年轻人裁好了样式,鞋匠接过去一看,天啊!那是一双短靴的格式!

“我,我不是告诉你要作一双长统的靴子吗?结果你竟……我的天啊!你要我怎么赔给人家?”

就在这个时候,富翁的仆人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一进门就大声嚷嚷:“不用做了!不用做了!方才在回家的路上,因为马车失去了控制,我的主人跌出了车外,当场死亡。所以他的家人想要求你改做短靴,才好当他的陪葬品。”

就这样,匆匆的,六年的岁月消逝了,年轻人一直留在鞋匠家中,还是不说一句话,只是时常望着窗外,沈思。

有一天,鞋店来了一位妇人带着对双胞胎,其中的一个跛了腿。坐在窗边的年轻人看到她们,站了起来,他笑了。这是他第三个微笑。

“我想替她们各做一双鞋子。”妇人说。

“那是妳的女儿吗?真是可爱啊!”鞋匠称赞着。

“不是的,我只是代她们母亲照顾她们。那可怜的女人在六年前生产的过程中去世了。而她们的父亲也早就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孤苦无依的她们。因为我自己当时也正好生产完,有充足的奶水可以哺育她们,于是便接下了这个工作。再加上许多邻居们热心的帮忙,勉强将她们扶养到这么大。”说着说着,泪水滑落了那女人的脸庞。鞋匠也洒了几滴同情的泪水。送走了妇人和那对可爱的姊妹,年轻人对鞋匠说,这也是他头一遭开口:“我要走了。回到我原来的地方。”

“为什么?“难掩脸上的惊讶,鞋匠问,”从来你不曾告诉我们从哪里来,叫什么名字,有什么家人,现在你要离开,往哪儿去呢?”

“我是一个天使,来自天上。我原来的工作是带领离开了身体的灵魂往他们该去的地方。六年前,我带走了一位妇人的灵魂,她就是刚才那对双胞胎的母亲。她在生产过程中去世,压到了其中一个婴儿的脚,所以造成了她的残缺。”看一眼鞋匠不敢置信的表情,年轻人继续说着,“那位母亲苦苦哀求我,不要带走她。因为她的孩子们已经没有了父亲,要是再失去母亲的照顾,她们一定没办法生存下去。我一时心软,答应了她的请求。上帝知道后,非常忿怒,祂取回了母亲的灵魂,也把我贬下了人间。‘你根本不了解人类!’祂说,‘你不知道他们心里有什么,上天将给他们什么,他们周遭的人又是怎样的影响他们。去!’祂斥责着,‘到人间去!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于是我来了。就在六年前你发现我的那个夜晚。我决心亲自体验人类的生活,希望能从其中了解上帝的旨意。而当我见到那对姊妹的时候,我知道:上帝已经原谅我了!因为祂已告诉了我那三个问题的答案!”

“当你的妻子将你们橱柜中仅有的那块面包递到我的手中时,从她的眼神,我解决了第一道难题:人们的心中,有爱!因为‘爱’,使他们甘愿付出所有。”

“当我见到那位富翁时,我解决了第二个疑惑:人们不知道,自己的下一刻钟会遇上什么!当他兴致勃勃的准备做一双能够穿上一年的皮靴时,他并不知道自己已濒临死亡。我知道,因为我看到我的一个同伴正站在他的身后。因为‘无知’,使他们无所畏惧。”

“当我见到那两个小女孩的时候,我心中赞美天主,因为他使我清楚的了解了第三个问题的答案:人,可以仰赖陌生人的帮助而生存!她们的母亲之所以会求我不要带走她是因为她觉得,没有亲人的照顾,这对双胞胎根本没有存活的希望。但她永远不会知道,有个陌生的女人,代替她尽了母亲的义务;有一群人,正帮忙抚育着她的孩子。因为这份‘莫名的感情’,使得人间充满了温暖。”

人与人之间,因为有爱,有情感的交流,使得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这么的美好。挫折、沮丧、失望,都是难免的,但正因为有这些丑恶的事存在,让我们学会更珍惜目前所拥有的,长怀感恩心!

心中的那亩田地,需要你辛勤的耕耘,而这份工作,也只有你自己能做,能做到最好!

1、全国助人为乐模范——李明素

李明素,女,55岁,中共党员,重庆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

2007年7月17日清晨,回龙坝镇梁滩河洪峰汹涌,一幢幢民房成片垮塌,情况万分危急。

站在自家楼顶的李明素发现50米开外的一个屋顶站满了群众,正在大声呼救。由于地处洪流中心,房屋受到强大冲击,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而一旦坍塌,群众生还的可能十分渺茫。李明素毅然决定带领一家三口,立即展开营救。李老师用手势引导受困群众利用两楼之间的四幢房屋屋顶,逐步爬向相对安全的自家屋顶。当30多名群众爬到隔壁王孝伦家楼顶时,由于两家间隔太大,群众被困在了王家楼顶上。李明素来不及多想,割掉家中所有绳索拼接在一起,将楼梯搭在两屋之间,她和丈夫牢牢地扶住梯子,人们顺着梯子一个个向李明素家转移。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在李明素的指挥下,老人、小孩、妇女、男人,依次爬了过来。上至65岁的老人,下至2岁小孩,一共32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到李明素家屋顶。就在最后一个人离开不到10分钟,王孝伦家的房子轰然倒塌,顷刻消失在滚滚洪水之中。由于长时间受惊吓,群众情绪很不稳定。李明素又安抚大家说,要相信党,相信政府,一定会来救我们的。不久,救援队来了,用绳索搭起一条滑道,惊慌失措的群众都想抢先通过。李明素再一次挺身而出,安排妇女儿童先走,然后老人,最后是年轻小伙子。群众一个一个脱险,李明素却把自己的儿子留在了最后。

李明素说,“在这次洪灾中,虽然我的损失很大,但受灾的群众还很多,需要党和政府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决心和信心与党和政府一起共渡难关,困难只是暂时的。”朴素的话语,表达出一名共产党员崇高的精神境界。2007年,李明素先后被重庆市妇联、全国妇联评为重庆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

2、全国见义勇为模范——韦正雄

韦正雄,男,47岁,布依族,贵州省望谟县油迈瑶族乡教育辅导站教师。

韦正雄的家在平卜河边,附近的平卜小学宿舍较少,他主动把自家一楼腾出来让32名学生寄宿。2006年6月12日深夜,天降大雨,平卜河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洪水很快淹没了房屋。从睡梦中惊醒的韦正雄一家,赶紧抢救困在一楼的学生。女儿海丰突然想起,隔壁二叔、三叔家都是平房,两个婶子和弟妹们肯定也在水里,“他们也很危险呀!”听到此话韦正雄顿时泪如泉涌。但情势已十分危急!他吩咐女儿:“快!快到后墙处喊叔娘和弟妹们,我去救学生!”说完就冲到楼梯口处下了水,摸黑向楼下几个房间游去。两个女生最先摸到门口出来了,有5个学生在水中挣扎着,由于太黑暗,找不到出口,韦正雄急忙用嘴含着手电筒,往水里趟去,把这5个学生一个一个拉到楼梯口。接着他又撬开一间被泥沙堵住门的房间,把6个男生拉出来。

洪水还在暴涨,上气不接下气的韦老师不顾一切,马上游到另一间快被洪水淹没的女生寝室里,两次拉出来4个学生并把她们送上楼。还有15个学生被围在洪水里。幸好韦正雄家楼房墙缝都用水泥和石灰糊过,大水来势太猛,里面的空气被挤压在天花板下形成了约20公分的空间,学生们站在床架上可以勉强呼吸。此时进去救人,会卷走空气,学生反而会被憋死,韦正雄只得俯下身鼓励孩子们坚持住。到13日凌晨1时许,洪水从二楼屋面消退,一楼大半截还浸在水中。韦正雄再也等不及了,找了一根长竹竿游下楼去,将孩子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只有一名学生不幸遇难。

随后,筋疲力尽的韦正雄迫不及待地直奔一墙之隔的弟弟家。然而,两个弟弟的家已经被洪水冲毁,两家7口人全部遇难。如果韦正雄先去救自家人,也许能救出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但是身边学生的急切呼救声容不得韦正雄有过多思考和犹豫,在痛苦的抉择中,他舍弃了亲人选择了学生。

2006年,韦正雄被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007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四、课文续写

《穷人》续写(来自百度)

“哦,桑娜,你早抱回来了,怎么不跟我早说呢?”“我还觉得你和我想得不一样呢!”“西蒙是咱的好邻居,我一定同意!”古老的钟又安详地响了十二下,大家都静静地睡了,在呼啸的海涛声中睡得又香又甜.

昏暗的早晨,渔夫又迎着彭湃的海浪出海了,桑娜也里外忙活着,缝缝补补,分着黑面包,还不时地望着七张宁静可爱的小脸。正当她叫醒这些小懒虫时,大的惊奇地说:“咦,阿姨家的小弟弟怎么在这儿?”“孩子,你西蒙阿姨去做工,孩子留在家里住几天。”“不,不行,我还天天吃不饱,饿着肚子。这样会饿着小弟弟的。”一个小女孩着急地说。“哦,孩子们,西蒙阿姨死了,我们不挺一挺,两个小弟弟就会挨饿,要被冻死了,你们愿意吗?”懂事的大孩子立马说:“我们会挺过来的,有爸爸,妈妈,还有我和弟弟妹妹,我明天就和爸爸一起干活,让小弟弟吃饱!”桑娜高兴极了,眼里充满了欣慰的泪水。可高兴过后,她又忧愁起来,鱼没有了,黑面包也剩下几块了,孩子们和大人也许能坚持过去,可小孩子没有奶,黑面包也啃不进去,怎么办呢?听着床上的啼哭声和乖哄声,她焦急地一遍又一遍地翻着装鱼的袋子,可只有吃得干干净净的鱼刺和啃得一空二白的海蚌壳,唉!上帝捉弄人,有什么办法呢?桑娜只好一次又一次地画着十字,保佑全家能吃饱,人人健康哩!

时光真是折磨人,桑娜把用仅有的鱼骨做出的汤倒进杯子里,喂给宝宝,他们终于喝了下去,不哭了,咯咯地笑了起来。孩子们高兴得直亲他俩的小脸,桑娜紧缩的眉头也放松了,慈祥地抚摸着一颗颗紧挨着的小脑袋,傍晚,狂风奇迹般地停止了,粉红色的夕阳染红了半边天,孩子们迎着海风,愉快地在沙滩上洗起了小脚丫。渔夫也喜上眉梢地乘着船满载而归,又能饱餐一顿了,他们欢笑着,飘荡在沙滩,飘向了海洋……

《穷人》之续写

桑娜与渔夫领养了女邻居西蒙的2个孩子之后,生活便更艰苦了。每天,渔夫都要出门打足够的鱼回来;而桑娜便每天都要照顾7个孩子的吃穿住行,虽然孩子们都很懂事,很吃苦,很听话,但桑娜还是得操劳,每天都累得力倦神疲。

就这样,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桑娜与渔夫也一天一天地穷了下来。终于,在一个寒冷交加的早晨,他们被迫将房子卖掉,带着7个孩子四处流浪。

一日,他们来到了一个大城市里。一路上,天阴阴的,没有一个人为他们一家解囊相助,他们已经筋疲力尽,面黄肌瘦了。于是,他们挨家挨户地行乞,可是,天意弄人,别人不是把他们踢出去,就是用水冷泼,可真是惨不忍睹。就在这时,一个手断腿瘸白发苍苍的老人一瘸一拐地缓缓地走了过来:“好心人啊,施舍施舍吧,救救我这个可怜地老人吧!”桑娜不禁流起了泪来,对渔夫说:“丈夫,看这个老人饥饿无比的样子,把我们只剩下不多的糌粑给他吧!”“这……这怎么行呢?我们已经没有什么饭吃了,怎么能给他呢?我们的7个孩子怎么半呢?”丈夫缓缓地说,看起来还不能决定。“我们的孩子……算了……就这样吧……不用管了,这个老人太可怜了,他毕竟是个老人啊,已经活了大半辈子了,还要忍受寒冷饥饿之苦,怎么能这样呢?”桑娜转过头来,对老人说,“来吧,我们只有这块糌粑了,你拿去吧!”老人连忙点头,连声道谢,就急匆匆地走了。

之后几天里,他们没有衣服穿,更加没有食物。他们想只要有食物,不管是猪食还是狗食,只要能吃,就已经满足了……就这样,他们一家人挨饿挨冻了三天三夜,终于在一个下雪的早晨,昏倒在地……

“……哦……”桑娜与渔夫醒了过来,映入眼帘的是那天向他们乞讨的那个老人和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原来,老人是一富翁,想找一个心地善良的管家,于是,便化装成穷人去行乞,结果便碰到了他们……

就这样,桑娜当上了富翁的管家,一家人过上了开开心心,幸福无比的生活……

《穷人》续写

自从桑娜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他们的日子就越来越难熬了。桑娜整天忙个不停,既要照顾七个孩子的生活,又要打扫家庭卫生,稍有空闲就在家里给孩子门缝补衣服,给丈夫修补撕破了的鱼网。桑娜头上的白发多起来了,皱纹也悄悄地爬上了额角。他很担心这个家什么时候会崩溃。

渔夫为了维持这个家庭的生活,他总是冒着危险拼着命起早贪黑的去打鱼。老天爷好像要故意考验一下这个渔夫家庭,一连几天,渔夫打鱼都是收获甚微,渔夫和桑娜眼看着家里快要揭不开锅了,但他们宁愿自己忍饥挨饿,也不让孩子门受委屈。桑娜尤其对西蒙的两个孩子特别关心。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终日劳累的渔夫终于累倒了。家里没钱看病,渔夫就只能在家拖着,可病情越来越重。着可急坏了桑娜,他一边向邻居借钱求医,一边照料丈夫和孩子。在这最危难地时刻,渔民村上的渔民都十分同情渔夫家,他们都伸出了援助之手,这家凑一点钱,那家送来几条鱼,帮助渔夫一家度过了难关。

一晃几年过去了,桑娜的七个孩子也渐渐长大了,他们都很懂事,也十分体贴、孝敬父母。孩子门有的帮助父母出海去大鱼,有的帮助父母上街去卖鱼。西蒙的两个孩子也很勤快,总是帮着桑娜扫地、收拾家务,学着修补鱼网。渔夫和桑娜的苦日子总算熬到了头。一家勤勤恳恳,每到年底都能有所积余。那些曾进经帮助过桑娜的邻居们看到他们渐渐有了好转,都为渔夫和桑娜感到高兴。渔夫和桑娜也始终不望那些帮助过他们的邻居,常常给那些穷苦的邻居们送鱼、送菜。

在这并不富裕的渔民村里,渔夫和桑娜关心贫苦、乐于助人的品德得到渔民们的颂扬。

《穷人》续写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上天有好生之德,为了西蒙,无论生活多困难,我也要把他们抚养长大。”渔夫握着拳头半举空中。“对,为了西蒙,一定要把他们样大成人。”桑娜同意地连连点头。

过了几年后,两个天真可爱的小孩长大了。大的叫西桑,小的叫蒙娜。他们想起了已淡忘的妈妈。便问桑娜:“桑娜阿姨,我妈妈呢?我什么时候才能见到妈妈,她现在在哪儿?”桑娜咬紧牙关,强忍眼泪,说:“你妈妈现在在天国,和你爸爸在一起。天国很远,你妈妈要过很久才能来接你们。”“天国在哪儿,桑那阿姨你能带我去吗?”西桑非常渴望到天国见到妈妈。桑娜终于忍不住了,她流着眼泪,声音颤抖地对小男孩说:“我也不知道天国在哪儿,只有你妈妈知道。”小男孩低着头说:“桑娜阿姨,你怎么哭了,是不是我惹你生气了?对不起。”桑娜擦干眼泪说:“不,你没有惹我生气,是沙子进眼睛了。”桑娜接着说:“不如在你妈妈回来之前我当你妈妈,好吗?”

“好啊!好啊!你当我妈妈,当我妈妈!叫桑娜妈妈。男孩高兴得边跳边拍手。

有过了好几年。桑娜非常担心,并且越来越担心,她担心真相大白的那一刻。因为孩子们一天天的长大,一天天地懂事,能瞒到什么时候呢?她更怕两个孩子恨她一直隐瞒着,不告诉他们真相。

担心的一刻果然来临了。心惊胆战了十几年的夫妇在厨房对话。

“孩子们一天天地长大,也一天天地懂事,我真怕瞒不过去。”桑娜有点害怕了。但渔夫还是非常镇定地说:“有多久满多久,不要再提起西蒙这两个字了。我们在也无力隐瞒西蒙死了这件事了。”

两夫妇的对话被未睡经过的西桑听见了。西桑冲进厨房,挺着胸,要将他母亲的事问个清楚。桑娜只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西桑,还带他去祭拜了他母。西桑不但没怪他们,反之,他们更加亲近了。因为西桑已经失去了一个母亲,他再不想失去第二个母亲了。

后来,西桑也当上了渔夫,他再没提起过母亲的事情,一家人开开心心地过着幸福美满的日子。

时间就像流水一般飞快流逝,桑娜和她的丈夫、孩子、还有西蒙的孩子快活的生活在蓝湛湛的大海旁边。桑娜的5个孩子和西蒙的2个孩子快快活活的玩耍着,简直是几个亲兄弟。

一天晚上,狂风暴雨,一声雷响惊醒了西蒙的小孩子--鲁西尔,他想:爸爸的鱼网要是被雨淋湿了的话,明天爸爸就不能出海打鱼了那么妈妈就又要皱起眉头,那可不好看。哥哥们也会又饿肚子了,他们又要让我吃抱了才肯吃。我还是把鱼网收好不要让他被雨淋湿,恩,就这么办!他想完便悄悄的下床来到爸爸晾晒鱼网的地方,鱼网太大了他小小的身体,已经被渔网包住了,他也不故,慢慢的把鱼网小心翼翼的揭开。然后用自己单薄的衣服把鱼网包住,让鱼网尽量不打湿。到了柴房他首先检查了房间是否漏水,然后找了一把板凳,他再把鱼网轻轻的从自己肚皮底下取出来站在板凳上把鱼网整整齐齐的晾好,对鱼网看了看,淡淡的笑了笑,才放心的离去。最后他把爸爸妈妈通常爱放物品的地方跑了个遍。瓢泼的大雨把他身上淋的湿透了,他也不知道。他到了床上,看看正睡的香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笑了,倒在狭小的床上还没有一分钟就睡着了。

第二天,鱼网还是干干的,爸爸可以继续去打鱼。但是因为淋雨淋的太久,因而感冒了。当爸爸妈妈姐姐哥哥知道鲁西尔为这个家庭做的事情后,都流下了激动、高兴的泪水。几位哥哥姐姐也没去玩,时时陪在鲁西尔的身边。爸爸妈妈为自己放了个假,这几天全心全意的照顾鲁西尔。在爱的呵护下,鲁西尔几天后就痊愈了。

虽然爸爸妈妈依然是做的那么辛苦的维持家庭的生活,但是他们天天都是那么快乐,那么的幸福,始终都是生活在“爱”中!

第十课《别饿坏了那匹马》

一、经典作品

三个女人一件衣作者:许申高

温茹芳在大学城附近开了一家服装专卖店,来她这儿买衣服的大多是一些老师和学生,生意很不错。这天傍晚,天上飘起了雪花,街上行人稀少,温茹芳以为不会再有生意了,正要关门时,来了一位女顾客,从穿着打扮看,这女人像是一位乡下来的大嫂,她在店子里转了转,最后站在挂有羽绒服的货架前。

温茹芳迎上去,热情地招呼,可那大嫂说话吞吞吐吐的,接着,她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掏出一件跟货架上一模一样的女式羽绒服,小声说道:“托您帮个忙,帮我把这衣服卖掉行吗?看,挺新的。”

温茹芳开服装店已经好些年了,这种典当衣服的事倒是第一次碰上,她本想拒绝,恰在这时,她认出这件衣服正是前天卖出去的一件,记得买这衣服的是师范大学一位姓童的女教师,想到这里,温茹芳心里一惊:不会是销赃吧?莫非这大嫂是个小偷?不像啊!但她还是多了个心眼,试探道:“你打算卖多少钱呢?”

大嫂一听这话,顿时舒了口气,笑道:“你看着给吧,我也不识货。这种衣服你的标价好像都在1000块以上,你给我200块行吗?”

看来她是急于脱手了,温茹芳接过衣服,说:“好吧,你先放我这儿,等卖掉了我再给你钱。”大嫂一下急了:“不行,我急等钱用。”说着她就从温茹芳手上夺回衣服,转身要走。

这下轮到温茹芳急了,心想:不能让她这样走掉,便一把拽住她,说:“我可以给你付现金,不过你得告诉我,这衣服是哪来的?这不过分吧?”大嫂愣愣地看着温茹芳,说:“原来你把我当小偷了,好吧,实话告诉你,这衣服是师范大学的童老师送我的,我看还跟新的似的,舍不得穿,就拿你这儿来看能不能换点钱……你要不信,我给你看身份证。”说着,她真的掏出了身份证。

看过大嫂的身份证,温茹芳相信了她的话,二话没说,付给她200块钱。大嫂拿到钱后很感激,连声说:“谢谢,谢谢你啦!”

等大嫂走后,温茹芳突然觉得还是有点不对劲:照这大嫂所说,这衣服本来就是童老师送给她的,那她完全可以稍稍打点折,怎么会这么便宜卖了呢?

温茹芳怕背上销赃的罪名,立即和童老师取得联系,以“售后服务”的名义和她聊起了那件羽绒服:“童老师,前天你买的那件羽绒服质量还行吧?”

“我想应该行吧,对了,我刚刚送人了。”童老师很健谈,接着她告诉温茹芳:她家有一个保姆,是乡下的一位大嫂。这保姆心眼好,人勤快,童老师一家都很喜欢她。前几天,大嫂因为家里有事,要辞工回家,临走前两天,童老师想对她表示点什么,大嫂知道后生了气,说啥礼物也别买,买了她也不会要。正巧那几天寒流来了,童老师看大嫂穿得单薄,便决定给她买件羽绒服,但想到大嫂那犟脾气,决不会接受这么贵重的礼物,童老师便使了个小心计:临送大嫂出门时,说天气太冷,让大嫂添件衣服,说着就从柜子里装模作样“翻”出了那件新买的羽绒服,谎称是自己穿过的,因为不合身,一直放在家里,不如送人算了。大嫂信以为真,这才接受了那件衣服。

听完童老师的电话,温茹芳愣在了那儿,和童老师相比,她觉得自己的心黑透了,从这天起,她就把那件衣服随意地挂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失去了向人推销的兴致。

这衣服一挂就是两年,两年后的一天,一位姑娘走进了店子,温茹芳认识她,知道她是一位留校不久的大学毕业生,是中文系的,曾以学习刻苦而名扬大学城。

姑娘想买件衣服,她意外地发现了那件挂在角落里的羽绒服,仔细看了看,非常满意,喜形于色地叫道:“再合身不过了,我就要这件,多少钱?”

面对这件衣服,温茹芳的心隐隐有些作痛,她没有了开价的勇气,只是说道:“随便给吧。”姑娘有点吃惊,但她倒是很痛快,说:“我打听过了,这种衣服售价也就是800块左右,给你800块吧。”说着,她就从包里掏出钱来,递给温茹芳。

温茹芳有些迟疑,但还是接在手中,数也懒得数,直接放在了包里。姑娘提醒道:“你怎么不数一下?还差你100块呢。”温茹芳说:“没事。”说着她就把衣服取下来,要给姑娘装进提袋里,没想到姑娘一把拦住她,说:“别这样,继续挂你这儿。”温茹芳不解,望着姑娘,问:“啥?还挂我这儿?”

“对,就挂你这儿。”姑娘说,“待一会儿我会带我妈来你这里买衣服,我妈这人啊,在自己身上花一分钱心都疼,这些年节衣缩食供我上大学,吃了不少苦。我现在有了工作,第一次拿到工资,想给我妈买一件好一点的羽绒服,让她穿个暖和,可我妈怕花钱,我就说现在羽绒服便宜了,她死活也不相信,所以我只好让她亲自来,待一会儿你就说这衣服减价了,才卖100块,只有这样,我才能说服我妈买下这件衣服,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刚才只给你700块的缘故。”

温茹芳听了,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意,她答应了。天底下的事情居然真有那么巧,下午,姑娘带着她的母亲走进了温茹芳的店,温茹芳一眼就认出了她——这位让自己负疚两年的大嫂!温茹芳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倒是大嫂显得格外平静,她笑着冲温茹芳点点头,巧妙地暗示道:“这么好的服装店,我还是第一次进来呢。”温茹芳会意地笑笑,而心里却突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戏”就这么开始演了:姑娘随手取下早已买下的那件羽绒服,拽着让母亲试穿起来,她母亲嫌贵,不肯穿,温茹芳在一旁就说这衣服不贵,才卖100块,大嫂显然不相信这么便宜,她拿过衣服,左看右看,似乎发现了什么,最后抬头盯着温茹芳,问:“真的才卖100块钱?”

温茹芳知道大嫂认出了这件衣服,她突然生出一个大胆的主意,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诱使大嫂买下这件衣服,于是便不慌不忙地说:“大嫂,老实跟你说吧,这是我两年前进的货,当时进价200块,可不知为什么,一直卖不出去,所以我只好自认倒霉,折价一半卖掉算了。”姑娘急得干瞪眼,这哪叫配合?简直是胡闹,可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她母亲听了那席话,沉吟片刻,突然对女儿说:“好吧,这衣服我买下了。”这一招果然见效,温茹芳冲姑娘笑了笑,姑娘这时高兴坏了,等不及温茹芳把衣服装进提袋里,就急着掏出100块钱塞给温茹芳。

这时,大嫂在一旁发话了:“人家做生意也不容易,进价200块,哪能让人家亏本?平常我把钱看得太死,但也不能昧着良心做事。”说着她从自己口袋里摸出一张百元钞票,按在了温茹芳的手心上,并意味深长地说了句:“妹子,谢谢你啦!”

姑娘也不在乎母亲额外多付的那100块钱,只要母亲接受这件衣服,她就心满意足了,她哪里知道,两年前的那个风雪夜,母亲给她送去的200块钱,就是这件衣服换来的。

送走母女俩,温茹芳来到邮局,填写了一张700块钱的汇款单,收款人就是刚才替母亲买衣服的那位姑娘,同时还给她写了一封信,诉说了一件浸润着浓浓亲情的羽绒服的故事……

二、母爱无敌

琴声

在几栋居民楼之间,有一个小花园,里面生长着平常但鲜美的花草,还有一个古朴典雅的小亭子,它宛如盛开在钢筋森林中的一朵诱人的小蘑菇,对我们充满了诱惑。更主要的是,从去年夏季开始,如果没有雨或者恶风,每天傍晚这里都有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的小提琴的独奏音乐会,我和妻子每天都来这儿,我们习惯坐在弥漫着花香的花园里,让那些温柔如诉的琴声安抚我们疲惫的灵魂。

我很惊讶小女孩娴熟和富有表现力的琴声,闭上眼睛,我常误以为这是一个专业的小提琴手的演奏。她的天赋让我们微微忌妒。小女孩非常漂亮,有一张精致完美无可挑剔的脸,她身上那种那种高贵气质已经开始显山露水。我们丝毫不会怀疑,几年之后,她将在某个金碧辉煌的音乐大厅的舞台上,为台下的观众奉献她的艺术天才。

小女孩那些充满灵性和质感的琴声像一只只轻盈优美的蝴蝶,在花园上空飞舞,她的周围渐渐站满了为她的琴声吸引的人们,他们的目光落在女孩身上,目光里闪烁着欣赏和感动。女孩的身边是每次陪着她的母亲,这是母亲最幸福的时刻,她脸上有不加掩饰的骄傲,眼里是无限的温柔和怜惜。每一次,我都会很容易地被这温情脉脉的一幕打动。妻说:“如果我们女儿也像她这么棒,我会幸福得睡不着觉!”

但去年十月,一场意外在女孩脸上留下了一道道无法挽回的疤痕,她天使一样的小脸永远留在了我们记忆的深处。

小花园里那些飞舞的蝴蝶无影无踪了,我们怅然若失。那段时间,所有听过小女孩琴声的人都在轻叹和无奈地摇头。妻幽幽地说:“这是在用刀子割母亲的心啊!”

从医院回到家中,小女孩便再也没从家中走出来过。

我们在怅然的同时也隐约存着期待。我和妻仍常去花园坐坐。突然有一天,我们又听到了琴声,但拉琴的不是小女孩子,而是她的母亲。她站在女孩曾经拉过琴的地方,用的是女儿的那把小提琴。她显然是笨拙的,琴声听上去粗糙且断断续续,她的脸上,没有我们想像中的悲愁,她镇定自若地用琴声和屋中的女儿对话,我相信此举蕴意深刻。

有好心人去宽慰她,她淡然一笑说:“没什么,脸不好了,并不意味着她不能成为小提琴家啊!”

两天,三天,一周,两周,每个黄昏,母亲都坚持着,用我们不能完全理解的方式,和女儿交流着,她是想用琴声唤起女儿美好的回忆,每次她朝着家的方向拉琴。偶尔,我会看到女孩蒙着脸,在阳台上探出头,只望了一眼母亲,便回屋了。

有一个醉鬼闯进了花园,他莫名其妙地朝母亲吼道:“拉个屁!难听死了!”我第一次看到母亲眼里有了愤怒,她脸涨得通红,一字一句地说:“我是拉给我女儿听的,如果你嫌难听,请捂上你的耳朵。”醉鬼讨了个没趣,便口出恶语,那些肮脏和刺人的语言让母亲泪眼欲滴。这时,女孩终于走到了人群之中,她从母亲手里接过小提琴,坦然地仰起她那张不再美丽的脸,她对那个醉鬼说:“我妈妈只为我一个人拉琴,我觉得她才是世界上最好的小提琴手。”

女孩从容地向围在她身边的人奏出了那些熟悉的曲子。在她放下小提琴时,我们热烈地为她鼓掌。母亲上去搂住她,我们都听到了母亲大声地对她的女儿说:“孩子,我是想让你明白,你的脸和妈妈的琴声一样,不够美,但我们应该有勇气把它拿出来见人!”

那一刻,知道了母爱无敌。

三、焦点话题

竹竿牵出美的心灵

11月8日下午,一名穿着时尚的女青年,手牵竹竿引领两位盲人步入郑州火车站广场,如此的差别引来不少旅客注目。“我在紫荆山乘坐公交车时遇到了他们,得知他们要坐火车回老家,看他们不方便就来送送他们。”女孩告诉采访者。“送送他们不是很自然的事吗?谁都会这样做的。”在追问下,她只说出“我是中原工学院学服装设计的大四学生”,但委婉地拒绝透露自己的姓名。——事后,通过寻找得知,她就是2004级中原工学院服装与艺术学院形象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刘紫君。

竹竿牵出美的心灵

轻盈的步履,牵引着两位盲人进入火车站;郑重的神情,履行着现代社会的公民责任;朴素的话语,回响着雷锋的精神;高尚的行为,在无情的市场环境中融入了无限的温情。这是《女大学生为盲人带路3公里》的图片给我们的启示。

11月8日下午,河南省郑州火车站,中原工学院服装与艺术学院的大学生刘紫君为盲人带路3公里。她在广场上手牵盲人的探路竹竿,为两位去火车站乘车的盲人带路的形象,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并无意之中被摄影者记录了下来。在社会上热衷于市场化炒作的所谓“最美女大学生”的声浪中,人们突然发现刘紫君才是真正的“最美大学生”。凡是在现场看到刘紫君同学高尚行为的人们,纷纷称赞:这女孩儿外表美,心灵更美,是中国真正的“最美大学生”。

刘紫君同学的行为向当代大学生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之间还需要不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还要不要体现人际的温暖和社会的关怀?刘紫君同学的行为,在大学生面前树立了一个可供学习的标杆,开拓了一种启发人们奋进的境界。

在市场经济的规则之中,道德上的高尚行为既不能定价上市,也不能交换,因此《女大学生为盲人带路3公里》的出现,更是难能可贵,它体现了高尚精神的自觉行为。刘紫君同学的行为,对于那些实际上奉行个人本位的人,那些对社会风气悲观失望的人,那些对社会公益事业和志愿事业冷淡的人,对于那些视社会道德为说教的人,都是一个很好的清醒剂,同时能够激发广大大学生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树立一代大学生的新风而努力。

雷锋曾经这样说过:“人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帮助人民克服困难,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是我应尽的责任。我是主人,是广大劳苦大众当中的一员,我能帮助人民克服一点困难,是最幸福的。”而刘紫君同学在事后面对记者采访时说:“我做的都是一些应该做的事情。”

我国当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然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不仅要适应现阶段经济关系的需要,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向更高的水平迈进。只有当全社会都将道德建设和公民的社会责任纳入自觉行为时,那我们就向和谐社会又迈进了一大步。

第十一课《唯一的听众》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的话。”这是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留下的一句很激励人心的话。自信的人生是永远不会被社会击败的,除非他自己最后精疲力竭,无力拼搏。最富有成就的人就是依靠他们自己的自信、智慧和能力取得成功。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当他还是参议员时,潇洒英俊,才华横溢,深受人们爱戴。有一天,罗斯福在加勒比海度假,游泳时突然感到腿部麻痹,动弹不得,幸亏旁边的人发现和挽救及时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经过医生的诊断,罗斯福被证实患上了“腿部麻痹症”。医生对他说:“你可能会丧失行走的能力。”罗斯福并没有被医生的话吓倒,反而笑呵呵地对医生说:“我还要走路,而且我还要走进白宫。”

第一次竞选总统时,罗斯福对助选员说:“你们布置一个大讲台,我要让所有的选民看到我这个患麻痹症的人,可以‘走到前面’演讲,不需要任何拐杖。”当天,他穿着笔挺的西装,面容充满自信,从后台走上演讲台。他的每次迈步声都让每个美国人深深感受到他的意志和十足的信心。后来,罗斯福成为美国政治史上惟一一个连任四届的伟大的总统。

成功学的创始人拿破仑·希尔说:“自信,是人类运用和驾驭宇宙无穷大智的惟一管道,是所有‘奇迹’的根基,是所有科学法则无法分析的玄妙神迹的发源地”罗斯福即使在身体残疾时,也总是对自己充满自信,总是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深信所做的事业必能成功,因此在他做事时,就能付出全部精力,排除一切艰难险阻直到胜利。

第十二课《用心灵去倾听》

窗外。

淅沥淅沥……

春风带来了春雨,春雨潇潇地下着,它轻轻地唤醒了大地,悄悄地带走了寒冬。它是朦胧的,又是清晰的。纤纤的春雨给万物披上了一层朦胧的纱衣,又把万物洗涤得清新明亮。仿佛一切都是新的,甚至连心情也是新的,心中只有一种清新的感觉。

推开窗户,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雨像一串串的珍珠,天地间仿佛编织了一幅透明的珠帘。看窗外,山也飘渺,树也虚无。世间万物都得到了滋润,难怪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用心去倾听春雨,你会蓦然发现:是春雨抚慰了树木上严冬的创伤,洗去了寒冬的残迹,让万物复苏。它是生命重生地摇篮,它给生命以新的奇迹,给我们以真正的生命的体验:世界上没有死亡,只有生命的永恒。

听春雨,听地是希望,是新生。而这难免会让我们联想到略带愁情的秋雨。

秋雨带着愁绪飘洒人间,似乎听得见秋雨飘洒地声音,那么疏放,那么凄美。梧桐叶也落了一片,两片……“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的意境大概如此吧!风吹过,听到了竹林的声音“沙沙”作响,雨打得竹叶纷纷落下,让我不禁想起了“身世浮沉雨打萍”,想到了一身书卷气息而又笼罩这悲剧色彩的女词人--李清照。从七百多年前的荒烟蔓草中飘来,感受那“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时的羁愁。然而我分明听见竹叶在说:“我们追求的是‘化作春泥便护花’的精神境界,是为了给后来者腾出生存的新空间……”

是啊,秋雨启示了我们:生活有浮有沉。秋雨,它安抚了多少躁动地心灵;洗涤了多少纷扬地尘埃;湮没了多少都市的喧嚣……

听秋雨,听的是心境,是情致,是人生的悲喜和世事的沧桑。

窗外,雨仍在飘着;窗内,是宁静的空间。身处静处,心融其境,才能听出春雨的温情、轻曼;听出秋雨的飘逸、凄美。年轻的心灵,不能只喜欢春雨的“天街小雨润如酥”,更应该在风吹雨打地秋空飞翔。

用心灵去倾听雨,让我懂得:听雨如品诗赏画,有闲情逸致,才能听出其的独特之处。春雨秋雨都是雨,却带有不同的韵味,只要我们心中有春,秋雨也是春雨。

二、父爱如山

碎石路上,荆棘满地,父亲光着脚,健步如飞,我提着一双蓝色的鞋,拼命地追赶却怎么也追不上,一丛树枝绊住,我跌倒了,父亲更远了,我声嘶力竭地喊:

“爸爸,您的鞋…….”

然后是梦醒。每一次,母亲都告诉我,父亲是从不穿鞋的。

是的,父亲是不穿鞋的,像许多农民那样,厚厚的脚板,粗糙的脚趾,踩着田埂地春种秋收;沿着山径去伐薪砍柴;从早到晚,从春到秋——那沾满泥水的脚永远是那么灵巧自如。

小时候,看着父亲不穿鞋的样子,觉得满洒脱自然。上街购物,父亲走在皮鞋、胶鞋的队伍中步伐是那样稳健;带我上学,父亲那滴着泥水的双脚在光洁的石板路上留下湿湿的脚印,我跟着父亲那粗大的脚印走路,觉得又平稳又安全。

也许在学术看多了穿鞋的人,也许是虚荣心作崇,渐渐地,我觉得赤脚又土又难看,甚至有些粗野,于是对父亲就有些不满,就拒绝他带我去学校。高中住校后,每隔一段时间,父亲总会来看我,每一次就因为看到父亲的那带着泥土的脚,喜悦和想念都变为不快和烦恼。

一个初春的黄昏,父亲又到学校来,我一眼看见他那双沾满污泥的脚,又气又急,来不及呼唤,就对走来的父亲大声嚷道:“以后您不要光着脚到学校来好吗?”

父亲静默了一会儿,笑笑,从帆布袋里拿出一包花生,又从口袋里掏出四十元钱塞在我手里。

“拿去,好好照顾自己,天晚了,我还得赶回家。”

说完,转过身,挑起担走了。父亲的背已微驼,步履有些迟缓蹒跚,再不似以前那样健壮有力。

再一次来看我时,父亲的脚上穿着一双崭新的蓝布鞋。

“你看,这双鞋好不好看!”

父亲喜悦的神情,掩不住的兴奋,竟不能使我惊喜反倒有凡事分茫然,恍若失去了什么。后来,母亲告诉我,穿着鞋回家的父亲,脚跟与脚趾打起了泡,几天不能走路。我的心在滴血。去年,我上了大学。启程北上那天,父亲光着脚担着母亲陪嫁时的那只旧皮箱送我上县城搭车,依然如从前一样健步如飞——那一幕,我终身难忘。

去年冬天,小弟来信说,父亲病了。闻讯后,我心急如焚,女不容易熬到考完最后一门,我急不可耐地踏上归程。当我到家的时候,正赶上父亲出院回家。出院后的父亲,更加憔悴了。走路得柱拐杖,还须搀扶。我不禁想起了一句犹太谚语:“父亲帮助儿子时,两人都笑了;儿子帮助父亲时,两人都哭了。”可我俩都没有哭,我小心翼翼地搀扶着我的父亲。那天夜里,我花了一个梦,大学毕业典礼上,我走上台去领奖,向大家致谢,如雷的掌声四起,我泪眼模糊地望着台前的家长席,在冠盖云集、西装革履的含中有一双敦厚黝黑的泥脚,踏着鲜红的地毯向我走来——

露西·莫德·蒙格玛丽 (1874—1942)生于加拿大麦德华王子岛北部的一个村庄。母亲早逝,父亲在外经商,她大部分时间都和外祖父、外祖母一起生活。莫德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她九岁开始写诗,十六岁时创作的长诗被刊登在当地一家报纸的头版,广受好评。一生中共创作了二十多部长篇小说,以及许多短篇小说集、诗歌、自传,还有十卷尚未出版的私人日记。

《绿山墙的安妮》创作于1904年,1908年出版,很快就成为当年最为畅销的书并逐渐风靡全球。到目前为止已经有50多种文字的译本,持续发行5 000多万册,成为公认的文学经典。马克·吐温对本书做出了如下评价:“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指《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主人公)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在马克·吐温的鼓励下,女作家又连写了另六部小说(《少女安妮》写安妮在家乡生气勃勃地做小学教师;《女大学生安妮》写安妮在大学读学士学位,经历交友、恋爱;《风吹杨柳的安妮》以安妮给未婚夫写信的方式,叙述她大学毕业后任中学校长的多彩故事;《梦中小屋的安妮》写安妮开始婚姻生活,依然对一切充满爱心与好奇;《温馨壁炉山庄的安妮》写安妮主持六个孩子的大家庭;《彩虹幽谷》写孩子们长大了,安妮给他们热情、快乐、爱的教育),形成了“安妮系列”。“安妮系列”从安妮的少女时代写到她成为一个六个孩子的母亲,以迷人的艺术魅力展示了一个加拿大少女的成长过程,征服了全世界女孩的心。“安妮系列”在问世后不久就被改编为各种版本的电影和电视播出。

那天晚上的节目是一连串“激动人心的节奏”,至少对于观众席上的一位倾听者来说是这样的。当唱诗班唱起《飞翔在远处的娇嫩的雏菊上》时,安妮凝视着天花板,好像那上面有着彩绘的天使;当萨姆·斯隆用动作表演“塞克里怎样使母鸡抱蛋”时,安妮大笑不止,使得坐在她附近的人们也笑了起来,不过他们是受了她的感染,并非觉得有趣,因为这个选篇即使在阿冯利也已经老掉牙了;当菲利斯先生用最激动人心的语调朗诵马克·安东尼在凯撒遗体前的演说时,安妮感到,只要有一位罗马公民带头,她就会当场站起来参加叛变。

只有一个节目使她不高兴。当吉尔伯特·布莱恩背诵《莱茵河畔的狂欢》时,安妮拿起罗达默里从图书馆借来的书,一直看到他背诵结束,而当她一动不动直僵僵地坐着时,黛安娜却把手掌都拍痛了。

她们回到家里,已经十一点了。她们饱尝了欢乐,又怀着更大的喜悦议论将要到来的幸福时光。每个人好像都睡熟了,房子里静悄悄的,一片漆黑。安妮和黛安娜踮着脚尖轻轻走进客厅。这是一间狭长的屋子,有门通向客房。屋子里温暖舒适,壁炉的余火把屋子照得朦朦胧胧。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