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我的头脑中逐步确立和巩固。课堂教学中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都在大胆创新,意在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今天语文课上教出的是第十一课《两个橘子》。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两处小小的火花,我细心地发现了并且将它们擦亮,点燃了。
案例1:
师:请你们自由地读课文第三到第六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哥哥是个关心他*的孩子。
生2:我读懂了哥哥很孝顺他的妈妈。
师:你们都是会读书的孩子,能从课文里读出哥哥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3:我读懂了零花钱不能乱用。
师:你能从不同的角度看课文,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你还能读懂这一点,也说明你是一个会生活的孩子。
生4:我读懂了哥哥是个关心弟弟的孩子。
“怎么关心弟弟哦?”“哥哥是关心他*的孩子嘞。”……
孩子们议论起来了。
师:既然大家有不同的意见,我们先听他说说自己了理由。
生4:明明是哥哥买的橘子,他说是他们两个人买的。
“哦,是的哦。”“恩。”……
师:你们还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没有啦!”
案例2:
师:妈妈说:“看到这两个橘子,我心里真甜啊!”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1:我觉得妈妈是看到这两个大橘子,想吃了,就说心里真甜啊!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请同桌的小朋友商量商量,待会儿再来说说。
同桌进行讨论。
师:谁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2:我不同意,妈妈有东西都会先让给孩子吃,她不会光想着自己吃这两个橘子的。
师:××,他说的你满意吗?
生1:我不太服气。
师:那谁还来说说?
生3:我认为妈妈是看到自己的孩子那么孝顺她,她才觉得橘子很甜的。不是因为她想吃橘子才这么说的。
生1:老师,我服气了。
……
教学反思:
在过去,我们过分的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教师处于霸主地位,出现了“满堂灌”、“填鸭式”的做法。我觉得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独特的理解,我们应该珍视,正确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感受的同时,教师进行适时的引导能为孩子指点迷津。
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读书时有了不同的理解和发现,我是轻描淡写教师的一言堂还是完全交给孩子自己解决?我想必须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成长,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我没有给学生统一的结论,没有把全班学生培养成“一个人”,而是把个性体验留给了学生,不苛求统一的答案,追求的是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体验中寻找答案,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才。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