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九寨沟》教学侧记

新学网 > 语文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 九寨沟 > 九寨沟教学侧记

前提:

本次开放周,语文同题异构选的是四年级一篇写景散文《九寨沟》。我和张立华老师昨天已经分别上过,晚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就写景散文教什么达成了临时性的共识,具体“怎么教”才能达成习得写景散文的能力是绕不过去的障碍。干国祥老师今天为我们现场进行了演绎。

课堂:

第一课时

清晰的确定目标

干老师出示了ppt: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就这篇文章来说,是:

“书读百遍,其‘景’自现。

干老师进一步解释:

就是透过文字,在脑海中出现清晰的画面,不仅有各种景物,而且有层次、条理、过程,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一段清晰的电影。

后面整节课的教学应该说都是围绕这个主要目标来进行的。

学生对这样的教学形式显然很感兴趣,眼睛纷纷亮起来。

在板书课题,按字理教学了“沟”和“寨”两个生字后。

干老师告诉学生,用你的耳朵来听,老师读,你听,构建九寨沟的画面。

有意思的是,当有学生指出老师多错了两个字音时,干老师先表扬了他,又指出,我们现在要关注的是能否构建清晰的画面,不能只关注错误而失去了一段美丽的风景。

抓一点突破全篇

接着,干老师和同学们把视线移到了课后习题上。

5、默读课文,想想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几乎全班学生异口同声说:总结全文的作用。另有学生补充说,还有首尾呼应的作用。

老师请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按字理理解生字“禽”:【禽字怎么记住它?出示甲骨文“禽”字,你看它像什么?一个网兜,下面是什么?手,一个人手里拿着网干什么,去捞鱼,去捕鸟,这个字念什么?学生喊是禽,干老师表扬他,你真厉害,甲骨文你都认识。后来有个人在上面加了提手旁,捉什么,学生齐答,捉鸟。所以后来这个禽字就专指鸟类。“擒”就专指擒拿了。】

干老师提出新的要求:

能否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这一段,也概括全文的内容?学生在这样的概括能力面前可能遇到了难度。纷纷找出了“美、诗、情、仙、满、画”,学生显然没有理解真正的答案是什么。

干老师绕过去了:为什么这段话概括全文?这次学生能回答,因为用了四个词语,描绘了课文讲述的内容。老师追问:哪四个词语?学生回答: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老师请大家把跟四个词语对应的句子一一找到的举手。学生可能以为是在最后一段中,都很快地举手了。老师提示是在文中找,因为学生此时是投入的,很快小手又都举起来了。

学生很顺利地找到了古木参天和雪峰插云所指的句子。接着找到了平湖飞瀑的平湖。在找“飞瀑”时老师表扬了一个给前面同学补充的同学,说她很善于倾听。在找“异兽珍禽”时,学生指出是第四自然段,老师没有请学生来读。告诉学生,第四节,我们先放一放。

干老师把前面的问题重新抛出来,我们知道四个词语把全部内容都概括起来,现在要你用一个字把这四个词语再概括起来,刚才哪个字能概括这个呢?

学生大声回答:画。并且有学生很清楚地指出,这里面既有动物,也有植物。老师概括,既写到自然风光,又写到了珍稀动物。这都是内容。

学生纷纷点头。干老师追问,最后一个练习题有没有好处啊?这下学生意识到了:有。

分散学习构建画面

干老师出示了下面的投影:

4、读读你认为写得特别精彩的段落。比一比,看谁读得最传神。

这一篇课文怎么叫读得传神?一名男生回答:要读得有感情。老师追问,这一篇课文怎么叫读得有感情?又有学生补充,就是要理解了。老师继续追问,这一篇课文怎么叫理解了?这时,一个女生站起来抢着说,就是脑子里要有画面。

是的,老师肯定了她的回答。接着老师征询大家的意见:这篇课文能不能打乱顺序来学?学生选择了不打乱顺序来学。

先学写雪峰插云的句子。

一个学生读本句,读得很好。接着是齐读。

再读写古木参天的句子。刚才有个不敢举手的女生读了这个句子,老师表扬了她读得到位的地方,指出有一个字的轻重没处理好。学生感觉出是“遍”没有读好。老师追问,为什么“遍”要处理好?学生敏锐的感觉到,“遍”说明原始森林很多。老师请学生齐读。

接着老师按学生要求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其他画面的建构。

在学其他部分时,老师充分发挥了文本细读的能力。如,引导辨析“大大小小”、“色彩斑斓”等,使学生栩栩如生的领会了词语和句子的原初意思。

这时,老师请学生再读,把画面读出来。

再读“飞瀑”部分时,老师也引导学生经历了细读文本之旅:“这是怎样的瀑布,如果没有高低错落,那么瀑布都会是什么样子?由于高低错落,所以这样的瀑布才会白练腾空(老师插入“白练”的理解,是白的丝绸带子),才会银花四溅(银花,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再读,从脸上表情看,很多同学确实进入了画面中。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开始了,干老师一上来,告诉大家刚才有同学指出“寨”字写错了。老师笑着说,我是写错了,下面是什么呢。学生说,是“小”字加一横。干老师说,我没对,你们也没对。下面确实是“木”字,只不过,是木字的变形。

然后干老师意味深长的说:同学们发现错误的眼光真是敏锐啊,不仅老师会有错误,书本也会有错误。不过我们学课文是不是只是为了发现他那个错误啊?我们要学习课文中好的东西,学会了再把错的找出来纠正。

回到整体构建画面

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回顾:画里有哪些内容?

学生很准确的回答出,有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

老师强调:把他们割开来一段一段学了,这是不好的,最好的是放在整体中去学习。要求读的时候要注意呈现画面,完整地清清楚楚的呈现。

老师出示了第三自然段。学生齐读——看得出,有部分学生已经构建了画面。但也有部分学生似乎很难清晰的呈现画面。

干老师看出了这一点,说,从大家的读中,我感觉景物朦朦胧胧看到了,但是景物还不清晰,你感觉到你在哪里了?学生一时很茫然。

老师提示,“一座座雪峰……”这时,你在哪里?

学生此时恍然大悟,哦,原来是在远处。老师描述了一下:在雪峰的远处,远远地就看到九寨沟那边,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他这时看到了,激动得一颗心就扑棱棱地飞过去了,飞到哪里了?

老师和学生一起梳理了“大大小小的……”作者的叙述方位——很简单,只有在高处才能看到。

此时的干老师像一位诗人:

下去吧,多么美啊,湖水……湖中石块……再抬头看看吧:啊,古木参天……再低头看到了什么:每当……

学生不待老师提示轻轻的读起来。

干老师继续往下引导:

这时我看到了一个湖,还想去看另一个湖,湖泊与湖泊之间有什么?我肯定就会看到瀑布。

由于河谷……

大家知道了作者是怎么一路路看来的,能不能打乱。

学生明白了作者的叙述顺序,齐答,不能打乱。

老师要求,现在大家按照作者看到的顺序,自由读。

这时,出了第四自然段,其它段落都读到了。

老师问,这一段写的是什么?

学生齐答:异兽珍禽。

看来学生并没有觉察出有什么不妥。

干老师继续把文本细读的过程呈现给学生。

首先是结构的梳理。

老师告诉大家,这一段文章采用了总分的方式来写。

在理解总写的部分,老师提出什么是“出没”?第一位学生说是出现。第二为学生纠正道:是出现和消失,没的意思是消失。

继续往下梳理:

这段分别写了哪几种珍稀动物?

学生轻松回答:四种。

老师插入学习了生字“继”。【丝-刀-断。再接起来。】

第一种动物:金丝猴。

老师请了男孩子读。读得很好。老师问,什么叫窥视?窥视能看出什么?学生此时灵感迸发,很快回答,窥视可以看出金丝猴很机灵。

老师又问,为什么要用也许?学生回答,可能看见,也可能看不见。

第二种动物:羚羊。老师请了女生读,读得很有意思,读出了羚羊的轻快灵活。老师顺带用字理教学的方法学习了生字“窜”。

学习“大熊猫”一句。老师引导:什么是憨态?憨厚。什么叫可掬?笑容很多,憨态很多,可以捧起来。若无其事什么意思?金丝猴窥视,羚羊窜出来,就大熊猫若无其事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所以,读起来是不一样的。指导后,学生再读时也不由得憨态可掬起来。

学习第四种动物小熊猫一句。老师穿插讲了生字“敏捷”的学习。这是干老师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讲了四种动物,有可能看见可能看不见。九寨沟是不是因为这些闻名的?学生回答,不是的。

老师说,是的,主要是九寨沟的水。有人讲,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

然后,干老师问,这种写法叫什么?(学生都不知道,老师告诉学生:这叫做排比。)老师追问,这四种动物能调换顺序吗?学生思考后,一名男生回答,是可以换的,因为顺序换了意思是一样的。

在此,干老师继续抛出了前面设伏的一个问题:这一段讲的什么?

学生还是异口同声:异兽珍禽。

老师笑着追问:是不是?

学生还是回答:是。

老师没有再往下追问。

转换后,老师引导,这幅美妙的画叫什么名字呢?在哪里呢?为什么叫九寨沟呢?引导学生齐读一二自然段。

老师评价读得好的地方和读地不好得地方,顺带讲了“县”这个生字。

回到全文建构画面

最后,干老师又有意识的回到了全文。

干老师说,我们来印证一下你们这节课构建的图画。是你心里想的九寨沟更美,还是画面的九寨沟更美。

老师呈现了与课文一一对应的相片。相片后呈现了文字。请学生轻轻的齐读。

在调查谁比照片想象的更美的时候,只有一个孩子举起了手。

老师表扬了他。告诉他,你太幸福了,每一本书里都有着比世界上最美妙的东西。

在课的结尾,干老师出示了一段话:

九寨沟

是一首诗

是一幅画

是一个童话

九寨沟

一首美妙的诗

一幅缤纷的画

一个永远看不厌、讲不完的童话

一个人类可以到达的仙境

学生轻轻诵读后,老师布置今天的作业。一个是完成课后的一题中的背诵和二三题的生字抄写。一个是课文中有一个大大的问题,回去后和自己的老师交流自己发现了没有。

课后:

第一课时后,我采访了一名女生,请她评价这一课时。

她说,老师上的蛮有意思。老师讲的很明白,生字的教学,很新鲜。老师讲的我都理解了,因为练习比较多。

不足是,老师黑板上的“寨”字写错了。读课文读的不好。

第二课时后,我采访了六七位学生。

有的说,老师让我们想象画面,很有意思。我知道怎么想了。

有的说,生字的学习,老师很有办法。

有的说,这节课很有意思,很愿意再上。

我问,课文的大问题找出来没有。

他们都摇头,笑着说,没有。

诸向阳校长课后很兴奋,连声说,上的很成功。并逮住干国祥老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说,从这一课中,我们得到了很多很多启发。

我个人的感想:

这是写景散文教什么,怎么教的一个范例。

一是,教什么,明明白白。老师要教的就是要学生养成阅读写景散文的能力,具体一点就是以文字构建画面和文本细读的过程呈现。

二是,怎么教。清清楚楚。老师的环节很简单,但符合写景散文的内在规律。甚至有意识的像数学老师学习数学教学的准确。让学生清清楚楚的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赶紧打住,我只负责描述,评述还是以后再做吧。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