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冀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识字与学拼音》单元

新学网 > 语文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总结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总结《识字与学拼音》单元

《识字与学拼音》单元说明

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汉语拼音部分共15课。编排了情景图、短语、句子和儿歌。显而易见,教材采用了多种方式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整体性。于是,把汉语拼音部分视为一个多元化的整体,将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说话、阅读短语和儿歌等多个知识点互相渗透,分层次有机整合,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兴趣,力图取得最佳学习效果。“汉语拼音”的要求是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的音节,准确拼读和正确书写音节。

1.关于“汉语拼音”。

共15课,分五个单元。第1单元(1~6课),教学6个单韵母。第2、3两个单元(7~10课),教学23个声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单韵母音节 (包含—些有介音的音节)。第4单元(11—13课),教学8个复韵母、1个特殊韵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复韵母音节(包含一些有介音的音节)。第 5单元(14—15课),教学9个鼻韵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鼻韵母音节(包含——些有介音的音节)。

每课一般包括:①字母和配合字母教学的情境图(1—9课还安排了字母的表音表形图);②汉语拼音书写教材;③拼音词和与之相配的插图;④有关的拼音词、拼音句练习。

每个单元后面安排16个只识不写的常用字(主要是部首字、基本字)、每个字均配以图画。这样将拼音、识字交叉安排,意在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巩固强化拼音的能力,又在拼读的同时强化了生字的字音,收到拼。识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

汉语拼音部分最后安排了复习,内容一是“三表”: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是6首带有汉字的汉语拼音儿歌。

2.汉语拼音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处理好课文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例如每课一幅的画图意在提供学习字母的情境,用以指导学生观察,并相机出示所要学习的字母;而1— 9课的字母表音表形图则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它们的音与形。“情境图”与“语境歌”是激发兴趣、帮助识记的辅助手段,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去要求学生看图说话和背诵儿歌,要始终把声母、韵母和拼读练习作为重点。

(2)要正确把握音节教学的目标,始终坚持只要求学生能准确拼读,不要求必须具备直呼的能力;只要求正确书写,进行适量的描红、抄写练习,不要默写,以减轻负担,保证重点。

(3)在音节教学时,不要依靠教师领读,而要致力于学生独立认读能力的培养。也不要始终让学生按音节表的顺序拼读、直呼,而应及时地让他们利用卡片,打乱顺序认读,进而练读拼音词、拼音句,以训练他们见形知音的能力。

(4)在汉语拼音教学告一段落后,要尽量让学生凭借注音来朗读课文和识字,给学生提供大量接触音节的机会,以利于复习巩固,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

学生初步学习了拼音方法,还要经过大量的“耳听口练”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力争做到看到音节便能准确、熟练地读出来。为了增加学生拼读兴趣和效果,还要从学生最熟悉的口语入手;从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从学生使用的学习文具入手;从学生最乐于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出示在黑板上方,为学生营造喜闻乐见的拼音音节氛围,使他们爱学乐学,既提高拼音能力又发展了口语交际能力。

互相渗透有机整合

——浅谈小学一年级新教材汉语拼音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还具体提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同时强调了要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等。这些好建议启发我们,要正确理解和使用新教材,赋予课堂活力,树立 “以学生为本”观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编排了情景图、短语、句子和儿歌,认识70个常用字。显而易见,教材采用了多种方式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整体性。于是,我把汉语拼音部分视为一个多元化的整体,将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说话、阅读短语和儿歌等多个知识点互相渗透,分层次有机整合,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兴趣,力图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一、声母发音与课文插图的整合

新教材汉语拼音部分有几十幅富有启发性的插图,或示意字母发音、或表明字母形体,还有一些是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声母的本音虽然都是“标准的音”,但因为听不清,学生学习还是不方便。新教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给这些声母配上了不同的韵母,使声母也能发出响亮的音。这种呼读音,虽然能发出响亮的音,方便学生的学习,但还是难以启动学生自学、自悟、自会。教材又配阿上了能够表声母音的插图,帮助学生练习发音。如学习ɡ这个声母时,从图导入:从远处飞来了什么?学生看书上的插图,可能回答:“白鸽”“三只鸽子”。教师继续引导:谁能编一句儿歌记住“ ɡ”,学生回答“鸽子鸽子ɡɡɡ”“三只鸽子ɡɡɡ”。接着让学生发出正确的读音:如“鸽”(ɡe),然后告诉学生把ɡe读得轻些、短些,这样的发音就比较接近本音,也有别于音节ɡe音了。用这种方法可以教b、p、m、f、k、h、j、q、x、z、c、s、zh、ch、sh、y、w,配合这些字母的插图都能引出声母相应的字音来。有几个声母如d、t、n、l的插图不是取音,而是取形,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直接练习声母的读音。

二、拼读音节与生活经验的整合

六岁的孩子入学前已会说很多话了。从拼音角度来讲,他们已经会发很多音节的音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和理解为什么要分解音节。如看见一丛草,他们认识是草(cao),却不会将草(cao)分出声母c,韵母ao。更不会有意识地将声母和韵母连成音节进行四声拼读,因此字音(音节)的拼读成了孩子们拼音入门的学习难点。根据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音节的编排特点,教师可以调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拼读难点。如汉语拼音第5课三拼音节:ɡua、ɡuo、hua、huo、kuo,可以先制作课件从电脑中依次出示一个西瓜、一口锅、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扩大的圆等图片,先请孩子们认一认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实际上已调用他们原有的“语音储备”),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它们(指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来的?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再用课件分别展示出声母和相拼的韵母以及声调,对应摆放在图片下面。最后启发学生:这些声、韵母合在一起加上别的声调就成了别的字音了,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再以此分别推出以上五个音节的四声,让学生读一读,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说出双音节词或一句话即可)。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扩展活动无一不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的。

学生初步学习了拼音方法,还要经过大量的“耳听口练”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力争做到看到音节便能准确、熟练地读出来。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拼音部分出现的209个音节。为了增加学生拼读兴趣和效果,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口语入手;从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从学生使用的学习文具入手;从学生最乐于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出示在黑板上方,为学生营造喜闻乐见的拼音音节氛围,使他们爱学乐学,既提高拼音能力又发展了口语交际能力。

三、认识汉字与观察情景图的整合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内容在声母、韵母、音节、识字、儿歌、看图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了巧妙的组合,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观念,也突出了各知识点的科学性。特别是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情景图,给师生带来了更大的创造性学习的空间。教师应站在学生认知水平的角度上,认真审视每一幅情景图,想办法激活它们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借助情景,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会认汉字。

1.看懂留意,练习拼读。有的情景图内容简单,物体的名称和音节对应出现。如第7课,妈妈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贺卡。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图、练读音节、认汉字。有的图内容复杂,学生看了图还不能导出音节的读音,如第11课的情景图,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带着学生仔细观察,启发思维,讲清留意后,引出 diéffējī和汉字“叠飞机”。

2.抓住画面特征,记住字形。有的情景图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点,但图上的物体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画面的某一处。教学时应让学生先整体后部分观察画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启发学生想象,如第4课的情景图,一只小兔奔跑时的腿形,多像“兔”字下面的两笔。

3.充分利用图加深记忆。刚学会拼音字母的学生,拼读音节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生看图读音节识字时,首先引导学生看图,看懂图意很容易就拼出音节了。学生在认读时,遇到认不出说不上的汉字,教师可以凭借描述图意,帮助学生复现画面内容,唤起表象,使学生忆起见面字的读音和字形,如第8课情景图,“太阳刚刚升起,可以换成什么词来说?”学生思考后回答“日出”,这样字的形和音的问题迎刃而解。把看图、拼音、识字整合在一起,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益于调动群体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作用,是提高识字效率的重要方法。

四、阅读儿歌与识字的整合

儿歌或口诀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材料,识字却是他们由拼音的学习转入高一层次的学习活动。新教材在编排上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拼音教学内容中编排了大量的儿歌,有机地把拼音与识字结合起来,我认为这种安排不仅是巩固和运用汉语拼音,还在于运用汉语拼音学习一部分构字率较高的独体字,为学习合体字准备条件。每一课中都有图画表示独体字的意义,字的上面都配有汉语拼音音节,图下又有汉语拼音短文和词组、句子来概括图意。学生通过读儿歌,既学会了一些汉字又没有增加单纯识字的心理负担。如汉语拼音第6、7、8课中的带拼音的小短文、儿歌、童谣深深引吸着学生,激发起他们拼读音节、认识汉字的强烈欲望。一位教育家曾说: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条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途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情境、铺路搭桥。既凭借图明白了字义和短文的意思,又在运用汉语拼音识字读文的过程中巩固了汉语拼音、掌握了独体字、认识了见面字(带红色音节的字)。如第10课第二课时是这样安排的:1.看图说话,了解图意;2.“借文识字”,自读音节,找出与图相应的短句;3.短文朗读指导,理解文意;4.扩展活动中启发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动物爱吃些什么;5.独体字“小”“鱼”“牛”的字形识记。

我感到从一年级开始,学生每识一个字应读准字音、认清宇形、大致了解字义。教师在有机整合的过程中,一要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读准字音;二要运用造句的方法大致了解字义;三要运用汉字构字的规律了解字形。教师还要注意强化听、说、读、写的互相渗透。听,听字的读音,听老师范读或同学的朗读;说,说出自己识字的方法,说一句完整的话;读,拼读音节,认读生字,用手指点短文中的字,按词的组合朗读句子,读懂句意,利用句子的停顿朗读每个句子;写,对独体字有条件的可以认一个写一个,也可以认写分开,但必须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练写。经过调动眼、口、耳、手这几个器官,形成统一的联系。

《ɑ》教材简析

教学要求

1.阅读《家》,认识“家、爸、妈、一、个”五个字。

2.学习单韵母“ɑ”。认识字形,会读,会写;会读带四声的ɑ.

3.学习四声的读法。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儿歌《家》,歌唱了三口之家的幸福美满。儿歌下面的字是本课要求认识的五个字,不要求学生写。儿歌诗句上的注音中,有的音节的韵母“o”用红色标注出来,使学生从中体会到音节和韵母的联系。第二部分是本课要学习的韵母ɑ,右侧的小女孩儿正张大嘴巴读“ɑ”,示范了读这个韵母的口形。下面是带有四声的韵母和波浪图。波浪图形象地提示了四声的读法。四线三格内是口的笔顺写法。

《ɑ》教学建议

一、认字

1.读《家》这首儿歌。文中有些字学生在学前已经认识了,但仍难把整首儿歌读下来,尽管如此,教师也要先让学生自己去试着读一读,把自己认识的字画出来,给同学们读一读,目的是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并不难,以保护他们自己识字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诵读儿歌,读通顺,最后可以根据录音学唱儿歌,体会儿歌中的一个三口之家的幸福。

2.在读通儿歌的基础上,认识五个字。

“家”:教师可以把这个字写大,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家,家里都有谁,说说发生在家里的趣事等,从而使学生感知家的意义,以加深对“家”字的认识和理解。

“爸”、“妈”、“一”、“个”可以用上述方法学习,也可以再出示带有这些字的句子让学生读,以增加这些字的复现。尽量避免单字出现,让学生机械地记忆。

二、学习韵母ɑ

1.可以让学生观察“家、爸、妈”三个字的拼音中都有“ɑ”,并让学生反复地慢读这三个字音,使学生体会到ɑ的读音,同时感知字的读音与韵母之间的联系。然后借助右侧的小女孩儿张嘴的图学习这个韵母的发音:“张大嘴巴,ɑɑɑ。”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怎样读准这个字母的读音。应该提醒的是,只要学生发音准确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过于强调发音的口形。

2.学习四声。先读带声调的韵母ɑ。让学生观察波浪图:舢板āā水波平,舢板áá波上行,ǎǎ下坡又上坡,àà下坡读四声。以此使学生体会四个声调的变化。也可以用手势帮助学习四声。还可以让学生读儿歌中自己认识的字,体会其声调,说出它是几声。或给本课认识的五个字标声调,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刚刚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

3.记忆字形。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他们在学前读过的有关拼音卡片,让他们自己说说怎样才能记住这个字母。

4.写韵母。先认识四线三格,然后按笔顺学写。学生是第一次学习写字母,教师要多作示范,并注意加强个别指导。还要注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扩展

如果有时间,可利用《童年书架》中含韵母ɑ的儿歌,让学生再读一读,这样既可以复习ɑ的读音,又可以扩大儿童的视野,发展、积累语言。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