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材解读
【单元整体概述】
第六单元由一首律诗和两篇叙事文章组成,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军人的风采。前两篇课文都是写长征的,歌颂中国工农红军的崇高精神,表现手法有所不同;后一篇是讲人民解放军如何与洪水作斗争的,表现了新时期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英雄形象。
《七律 长征 》这是毛泽东同志于1935年10月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历史壮举。《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途中过草地时,彭德怀为了解决红军战士的断粮问题,忍痛下令枪杀自己钟爱的坐椅大黑骡子的事,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以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大江保卫战 》这是一篇充满激情的通讯,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3、学习运用联系课文内容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激发学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以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5、口语交际:影视剧评说。大胆与别人交流,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6、习作教学: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单元课时安排】
《七律 长征》2课时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2课时
《大江保卫战》3课时
《习作6》2课时
《练习6》2课时
单篇教材解读
第20课 《七律 长征》
【文本解读】
《七律 长征》是毛主席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的一首律诗。以囊括宇宙、包容古今的巨人的心灵总揽长征,仅用56个字高度概括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所遇到的千难万险以及表现出来的英雄豪迈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全诗4联8句,首联以“不怕难”为纲,开宗明义就把全篇的中心思想鲜明地揭示出来。长征的“难”,确实是历史上未有的,对于这些困难,红军是怎样对待的呢?简单的两个字“不怕”!第二句又加深了一层,红军面对“万水千山”不但不怕,而且从容不迫,在眼里是“只等闲”。颔联紧承“千山”,把五岭、乌蒙这有代表性的难关极力往大处说——“五岭逶迤”、“乌蒙磅礴”;把红军的看法极力往小处说——“腾细浪”、“走泥丸”。愈说得大,愈见“远征”之难;愈说得小,愈见“红军不怕远征难”。颈联紧承“万水”,在表述上与颔联有异曲同工之妙。尾联以“尽开颜”作结,上文历尽艰险,有惊心动魄之观,到此一片欢腾,一片欢笑,红军的快活而又自豪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四联衔接紧凑,结构严整,叙述的次序完全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勾勒出一幅红军万里长征行军路线的示意图。
教学中要紧扣文章主旨,把文中诗句的讲读、课后练习的设计和课外收集的长征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注意情境的创设、语言的品味和朗读的训练。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学生学什么】
1、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2、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我们怎么教】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走近长征。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七律诗——《七律·长征》。
师:长征是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光辉历史,齐读课题——
师:长征是国人引以为豪的一段历史。齐读课题——
师:七律长征的作者是一代伟人毛泽东。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呼唤他的名字——
师:你对长征又了解多少呢?谁来说说?(指名说)
师小结: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带着你的理解,我们一起走进《长征》。
二、初读诗歌,感知大意,质疑问难
(一)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把诗读通顺,生字读准确。
师:看看同学们课文读得怎样了?其他的同学仔细听,从正确和流利两方面进行评价。(课件出示诗歌《长征》)
请注意加线的字的读音,谁来试试。(生读诗歌,评价)
师:老师也想读读,请同学们评评。(师范读)
小结:谢谢同学们的夸奖。其实这首诗并不难。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2、4、6、8行一般押韵,大家看看这首诗,哪些字是韵脚?听一听范读,自己再读一读。 全班齐读。(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打着节拍读)
(二)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师: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课文,看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学生边读边思考。质疑。
师:同学们都是爱思考的孩子。我们既要敢于质疑,更要善于解疑。有信心解决这些问题吗?
三、再读诗歌,读悟结合,理解诗意, 指导背诵
(一)出示学习提示:
(1)悟 结合资料及预习情况,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用诗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理解诗句的意思。
(2)说 与小组同学交流学习成果。(师提示学法: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一碰到问题就查资料或问别人,自己应该先想一想,一猜,可能是这个意思,可能是那个意思,然后再通过查资料或问别人来验证自己的理解是不是正确,这叫--猜读法)
(3)读 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试着用朗读表现出来。
(二)合作交流学习
1 同桌合作学习
2 交流理解,读中悟,悟中读
(1)这首诗写了什么,能不能用诗中的一句话来回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诗歌描写红军长征历经的千难万险,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2)请大家大胆展示自己,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学懂了一字说一字,学懂了一词说一词,学懂了一句说一句,各抒已见。
生:(汇报学习体会)
3、交流,预设以下几个环节: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说说自己的理解。抓住诗句中的词语“万水千山”“远征难”。“不怕”和“只等闲”理解。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有语气朗读,并试着背一背。
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什么?(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乐观向上的精神。)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展示南岭山脉和乌蒙山的图片,理解“逶迤”和“磅礴”。
在红军的眼中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却像什么?
“腾”能否换成“流”呢?“走”能否换成“跋”呢?
指导、练习朗读。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质疑:为什么说“金沙水暖,大渡桥寒”呢?)
(课件出示金沙江的图片,板书:金沙江)
a 出示金沙江图: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师介绍故事: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敌人戒备森严。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一面假装攻打昆明,迷惑敌军,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而另一面我军主力队伍悄悄到皎车渡袭击,缴获渡船,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我军个个欢欣鼓舞)
b、知道这个背景资料,你会怎么读?(生读)
c、我觉得你读得很轻快,你为什么这样读?
e、起来读一读,看看聪明的你是不是真的高兴?
我们胜利了(读)——
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
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面对险要重重的金沙江,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
师:现在,你知道“暖”字表达的感情吗?(生各抒己见)
(课件出示:铁索桥)
师:为什么用“寒”字来描写铁索桥呢?由“寒”字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1:我由寒字想到那铁索寒光闪闪,阴森森的。
生2:看到“寒”字令人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生3:我想到了当时战斗非常激烈,红军冒着敌人枪林弹雨前进,视死如归。
生4:我联想到红军战士攀着十三根铁链、面对敌人的狂轰乱炸艰难前进,下面又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师:你认为该怎样读这句诗?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
师: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斗智斗勇,有巧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是恶战,二者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男、女生分读“暖”“寒”的诗句,齐读)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
播放红军过雪山的电影资料,感受那种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练习朗读。
困难像雪球一样砸来,但红军战士依然以平常心来对待,你体会到了什么?
正是因为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红军战士克服了像雪球一样砸来的一个又一个困难。这正是——(生读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同学们也带着这种豪迈回到《长征》这首诗中读一读吧!(生齐读)
仅仅五十六个字就写出了红军不怕艰难险阻,豪迈乐观的精神,这样的好诗,你们愿意记下来吗?可以边读边想像,可以看板书,自由背背吧!
(生自由背诗,指名背,配乐朗读。)
四、总结
师:耳濡目染了红军的英雄风采,我们感慨万千,长征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多少文人学者为它赞叹,多少音乐家为它高歌,现在让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毛泽东写的词《清平乐·六盘山》,进一步体会诗人对长征生动的描写和热情的歌颂。(播放《长征》歌曲)
师:气势雄浑的歌曲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红军英勇无畏的气概,让我们满怀激情齐背《长征》来表达自己对英雄的缅怀及敬佩。
【积累运用】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
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
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长征组歌》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资料链接】
1、推荐阅读语练《七律 长征》一课的“读一读”。
2、推荐阅读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10课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章节。
3、推荐阅读语补《七律 长征》一课的“名人眼中的长征”和“伟人毛泽东笔下的长征”。
【实践活动】
开展诵长征诗歌,讲长征故事比赛等活动,了解为国家、民族努力抗争的英雄们的故事,激发热爱英雄,讴歌革命烈士的情感。
长征故事:《飞夺泸定桥》《丰碑》《草地夜行》《马背上的小红军》
第21课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文本解读】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如果说前面的律诗是对长征的概揽,这篇文章就是选取了典型的事例和典型的人物对长征进行了细描。课文讲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不顾战士们的劝阻,忍痛下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它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教学可以围绕课文练习3和4来展开,重点要抓住彭德怀在下令杀大黑骡子前后以及在此过程中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来体会他内心的矛盾、痛苦和坚毅,从而真正领会彭德怀爱兵如子的崇高品质。
【学生学什么】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部分(注意提示语)。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殿后、燃眉之急”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白文中彭德怀共下了三次杀大黑骡子的命令。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特别是描写彭德怀神情、动作、语言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体会其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我们怎么教】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齐读课题)
二、了解课文背景,学习第一小节。
1、背诵《七律 长征》,回忆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
(1)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通过预习,同学应该知道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红军长征途中)
(2)我们20课就是一首关于长征的诗,上节课我们刚刚学过,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好吗?(背诵《七律 长征》)
(3)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上节课学得认不认真,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这首诗写了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遇到种种艰难险阻。)
(4)是的,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险困难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那么同学们知道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是什么吗? (ppt出示句子,过草地)
2、了解过草地的艰苦,了解故事长征的背景。
(5)过草地到底有多艰苦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红军过草地的录象。
(播放红军过草地录像)
(6)谈谈自己看录像后的感受。(饥饿)
过渡:你看到了什么?(追问有什么感想?)(马匹死亡,猜测原因。)
可以,红军在过草地时是吃不饱,穿不暖。
(7)出示课文第一小节(导读)
红军指战员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向北挺进。走在前面的部队断粮了还可以挖野菜吃,走在后面的部队则连野菜也找不到了。
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负责殿后。你知道殿后的意思吗?(理解殿后:行军时走在队伍最后)
走在前面的队伍是断粮挖野菜,走在后面的可能就是挖树皮草根,那走在队伍最后的红三军团当时又是怎样的情况呢?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按要求读课文2—20小节
现在,请同学把书打开,按自学要求读课文2—20小节。
自学要求:
(1)自学文中的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不懂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20小节。
(2)找出文中彭德怀共下了几次杀大黑骡子的命令,把它划下来。
2、交流
(1)交流朗读三次命令
过渡:刚刚同学们都读得非常认真,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彭德怀先后下了几次杀大黑骡子的命令?是哪三次命令,你找到了吗?
a、ppt分别出示“三次命令”的句子。
过渡:找得很对,现在我们就来读读这三个句子,看看你能不能把它读正确,读流畅。谁来读第一次命令。
b、指导朗读三次命令,在读正确、流利地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知读好人物语言要注意提示语。
第一次命令: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读得很正确但感情不够。不知道大家注意没,彭德怀这是在下命令,下命令时的语气应该怎样?干脆,有威严。)
第二次命令:那第二次下命令时,彭德怀又是怎样的呢?(不耐烦)很好,看来同学们都关注到了,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好这句话,谁来读?
第三次命令:这次不用我来问了,你们说这句话要怎么读?(要读出生气地感觉,怒吼)齐读。
2、交流朗读第一次命令的情景。(2—10)
(1)指名读第一次下命令时的情景
其他同学认真听,我们依然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朗读的正确、流利程度上。
a、点评。读得怎样?好在哪?值得学习的地方在哪?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哪?哪几句话读得好,哪些句子读得不够流畅。
b、相机理解词语“燃眉之急”。
“燃眉之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拆字法理解。火烧眉毛那样的紧急。比喻情况非常紧迫。“燃眉之急”具体指草地上断粮了,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没有供给部队。所以只能杀大黑骡子及其他牲口充饥。总结方法。
3、分角色朗读第二、三次命令。
4、齐读第20小节。
好,回到我们的课文中来。现在我们还有哪个小节没读?这一小节写的是(枪杀大黑骡子之后的情景)。我们一起读,读的时候要注意提示语。
这天晚上,草地篝火旁多了些生机。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5、引读文章最后一小节
过渡:虽然几经周折,虽然心怀不忍,但大黑骡子最终还是被彭德怀下令枪杀了,从此(ppt出示最后一段文字,引读。)
6、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渡:这节课学到这,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什么与以往学课文不同的地方?(平时整篇课文读,现在读2—20小节,平时一小节小节读,现在分层读。)谁知道老师这么做的原因?
你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啊。其实,今天读课文的过程就是帮助同学们理清文章脉络层次的过程。现在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之间发生的故事,你都清楚了吗?谁能用简短的话来说一说。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五头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记叙文在概括主要内容时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讲清楚。
四、小结质疑。
课文学到这儿,你要有什么疑问吗?
(1、彭德怀为什么杀大黑骡子,他到底爱不爱大黑骡子?)
(2、如果说彭德怀是爱大黑骡子的,那他为什么又一而再再而三的要下命令枪杀大黑骡子?)
五、作业。
1、把课文中的生字组词抄写两遍。
2、思考课上提出的问题。
3、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彭德怀其人其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读题。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①关于彭德怀爱大黑骡子;②彭德怀忍痛杀掉了大黑骡子。)
3、引导:这是一个关于彭德怀、大黑骡子的感人肺腑的故事,老师想,学了它,我们对于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一定会有更加强烈的理解和体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好吗?
二、学习2至20小节。
(一)、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读2至20小节,把感受深的地方多读一读,并把自己的感受简要地写下来,和他人交流。
1、学生阅读,体会感受;
2、学生和同桌或者小组成员交流感受。
(二)、大组集中交流感受
1、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深厚的爱。
①彭德怀深情地抚摩着大黑骡子……一直看着它吃完。
生汇报;自由读;谈感受;师小结(每到宿营地,彭德怀总要牵着大黑骡子遛一遛,给它刷毛、掸土,喂些草料和自己的干粮。这头大黑骡子很通人性。只要彭德怀轻轻一拍它的脖子,它就会很乖地卧下,等着彭德怀骑上去再慢慢起来。打仗时,只要彭德怀一声令下,它就勇往直前,从不退缩);有感情地朗读。
②彭德怀背过脸去。
③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
(生汇报、自由读、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④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我吃不下,端开。
(生汇报、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小结:彭德怀是绝对喝不下肉汤的,他深深地爱着大黑骡子;他怎么可能吃得下大黑骡子的肉做的汤呢?
引导:你还有什么感受吗?
2、战士们对大黑骡子深深的爱。
①生谈感受;相机朗读。
②小结。引导质疑: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战士们也是那么舍不得杀掉大黑骡子,那么为什么还要杀大黑骡子呢?
三、浏览课文的第1、2小节,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①红军长征途中十分艰苦;
②又饿又冷的日子很不好受;
③许多战士因为饥饿昏倒在地上了
师引导:是啊,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谁能够通过自己收集的资料,来补充一下过草地的艰苦?
小结:(观图)
4、作为红三军的军团长,彭德怀看到一个个战士们因饥饿而昏倒,而牺牲,他心里会怎样想呢?
5、很长时间过去了,在彭德怀的再三命令下,枪声终于响了,大黑骡子庞大而瘦弱的身躯缓缓地斜倒下去。大黑骡子就这样默默地离开彭德怀,离开了红军战士们,此时此刻,彭德怀心里感慨万千,他想到了什么?你可能说些什么?
①学生谈感受;(放葬礼进行曲)
②再次朗读19、20小节。
四、学习21小节
过渡:大黑骡子离开了彭德怀,离开了战士们,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它的身影了,但是 。
1、引读 2、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3、总结
【板书链接】第2课时
彭德怀和它的大黑骡子
爱骡子 更爱战士
【积累运用】
1、长征路上像这样作最后献身的骡马难以计数!推荐同学们读一本书:《领袖将帅和他们的战马》。
2、中国十大元帅:1955年9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毛泽东主席向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10人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资料链接】
1、推荐阅读语补《彭德怀和它的大黑骡子》一课的“名将档案”。
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设计、片断赏析、练习设计及其他:
【实践活动】
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且能让学生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方式。(第2课时用)小辩论:大黑骡子到底该不该杀?
第22课 《大江保卫战》
【文本解读】
《大江保卫战》课文以通讯报道的形式,记叙了人民解放军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保大堤的惊心动魄场面、战洪水的铮铮铁汉本色、救灾民的感人事迹,真可谓是“气壮山河”。
教学中要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既有群体的描绘,又有个体的特写,教学方式要有所变化。要找准表现文章思路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细细体会。要用好相关的媒体资料,来烘托文章的中心。
【学生学什么】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日夜兼程”、“鏖战”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能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悟人民子弟兵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激发对子弟兵的敬仰之情。
4、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能通过三个富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叙议结合,以情动人,从三个不同侧面体会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
【我们怎么教】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为了谁》,让学生边听边看画面,进入情境。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歌的理解。
3.教师小结:这首歌赞颂了抗洪救灾中英勇无畏的人民子弟兵。它曾经唱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许许多多的人为之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1998年抗洪救灾的课文。
4.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熟课文,读出感情。
2.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 你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是怎么解决的?还有哪些没有解决?谁来帮帮忙?
(设计意图: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引导的欲望,让他们产生新的阅读欲望。面对文本的邀请,孩子们定会跃跃欲试。)
4. 你把课文分为哪几个部分?你是怎么考虑的?
三、再读课文,自由体会。
1. 学生自由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充分朗读。
2. 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或者问:你为什么这样读?)
(设计意图:让孩子充分朗读课文,走进文本;通过个性化朗读强化细腻的情感体验,注重个性体验的差异和多样,使朗读与悟情有机地融为一体,为下节课的深入体会军民鱼水情作铺垫。)
四、小结:
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好,我从你们的朗读中就已经知道了,说明我们班的孩子个个都爱学习,真好。
五、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造句:
(1)惊心动魄 (2)闪烁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进入情境。
1. 通过上节课的读课文,人民子弟兵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些词语来形容。
过渡:今天我们来具体感受一下人民子弟兵和人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二、学习课文,深入体会。
1. 默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卫战中的动人事迹,主要写了哪几个动人事迹?(板书:大堤抢险 铁汉本色 勇救群众)
2. 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个事迹?为什么?(默读思考,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在教学时,充分组织展开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训练提升情感体验。)
(1)事迹之一:大堤抢险
a. 指名朗读。
b. 画出能体现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与人民心连心的句子。
c. 看剪辑录像实况,再现战士抢险的场面,让学生体会当时战士们的心情。(面)
d. 假如你是在现场的老百姓,你想对子弟兵说些什么?
e. 有谁还想读这一段?读出面对险情,战士们的大无畏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设计意图:用音乐、图象以及富含感召力的朗读深深触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学生的情感波涛得以沸腾与升华。)
(2)事迹之二:铁汉本色
a. 这是特写个体形象——黄晓文的动人事迹。(点)
b. 黄晓文的那些言行令你感动?
c.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你的感动吗?指名读。
(3)事迹之三:勇救群众
a. 这个事迹让你感动,我听听你的朗读就能感受了。
b. 指名读,分小组读。
c. 谁来具体说说哪些地方令你感动?
d. 指导朗读三个排比句,理解一个省略号。
(设计意图:通过重点词句的赏析品读,进一步展示并体会语言文字背后所包含的丰富内涵,让人民子弟兵大无畏气概以及军民鱼水情伴随着文本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
e. 轮读,齐读,体会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的鱼水深情。
f.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确实也被感动了。这个自然段写得多好啊,你愿意让这样感人的场面永远留在你的脑海里吗?我们来背一背吧。
3. 想象: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你还能看到怎样动人的场面?
(设计意图:这是对文中省略号的再读理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既是对文本的理解再开发,又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三、小结:
人民子弟兵无愧于“军旗”、“军徽”,他们不愧是人民的子弟兵;而正是因为人民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所以人民对他们高度信任。同学们,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军民鱼水情啊!
四、作业:
1. 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收集抗洪救灾中的故事,在班会上讲给大家听。
第三课时
一、复习所学,巩固知识。
1.上节课我们感受了哪三个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卫战中的英勇事迹?
2.最令你感动的是哪个事迹?为什么?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再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情况危急:“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暴怒的巨龙”、“疯狂地嘶咬”以及三个“!”)
2.师:是呀,当时的情况是多么危急呀。你能把这种危急的情况读出来吗?
3.指名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4.老师也想来读读,可以吗?教师范读。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本来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定能产生师生共鸣、生本共鸣的教学效果。而这样的效果,正是语文教学所期待的。)
5.画出子弟兵奔赴现场的词语,读一读。
6. 小结:
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人民的大救星——人民子弟兵挺身而出,给人民带来了希望。
三、学作对联,升华情感。
1. 出示: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2.读,这是课文中用来形容子弟兵抢险时动人场面的句子。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副对联。
3.你还能想一些对联或诗句来赞美一下人民子弟兵吗?我们可以把它写在锦旗上,送给人民子弟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理解、交流,最后生成自己所创作的文本,学生势必兴趣盎然,文思敏捷。)
4. 学生写,读给大家听,集体评讲。
5. 小结: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将来我们班肯定能出很多有名的文人。
四、品味写法
1.默读2-4节,思考:第2节和第4节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2.引导讨论
第二节着力描写人物众多的群体场面,以突出大决战的惊心动魄、气壮山河。让我们看到群体的英雄精神面貌,这是“面”的描写。而第四节则着力刻画黄晓文的行为表现,以一个点带动一个面。这是“点”的描写,两节点面结合,相得益彰。
3.这两节是如何连接的呢?提示读第三节(过渡节)
(设计意图:借鉴和迁移本课“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是课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把品味文章的表达方法设计在学完第2节和第4节课文后,乘势品味,顺势迁移、读写结合。学生初步感知,这样在学完第五节后,再适当点拨,加上第三教时中的迁移练习,循序渐进,学生的认识也会由模糊走向清楚,由清楚走向领悟,由领悟走向运用,课文第三节是过渡节,适当点拨一下,对高年级学生来说也是非常有益的。)
五、作业:
1.课文中哪些句段令你感动,有感情的读一读。
2. 学了课文,你想对人民子弟兵说些什么?把它写成一封信。
【板书链接】第2、3课时
大堤抢险(面)铭记
大江保卫战 铁汉本色(点)↓
勇救群众(面)英雄
【积累运用】
积累摘抄本课内的排比句,比喻句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记忆课文,并将这些生动的句子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让学生在啊今后的习作中学习仿写。(第一课时使用)
【实践活动】说话训练:
是啊在抗洪一线,处处是英雄,人人是英雄,他们的事迹令人感动,他们的行为值得颂扬。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让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到最低点。
(1)你看,在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飞向……飞向……飞向……
(2)你听,感人的故事有多少啊!在安造垸……在簰洲湾……
(3)你说,出示图片,引导表达,“在什么地方,子弟兵救出了谁。”
(4)你赞,是啊!哪里有洪水……哪里有危险……看到了红五星……
子弟兵的心中装着百姓,子弟兵和人民群众是鱼水情深呀!
设计意图:通过说话训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抗灾现场,亲眼目睹人民子弟兵的大无畏英雄壮举,让学生萌生出敬英雄,颂英雄,乃至学英雄的激情来。
习 作 6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不止一次地强调指出:“写作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也就是要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不经意间达到轻轻松松习作的目的。本次教学,通过情景引发——闭目回忆——互谈发现(说与写)——品读交流等形式,引发学生情感兴奋,开启学生心扉,引吐内心真情,把课堂当作一种情感体验与交流的场所,把习作当作情感倾诉体验交流的需要,真正做到“为情而造文”,使“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作文宗旨得以实现。
【学生学什么】
1、读懂习作提示,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一个人。
2、领会习作要求,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
3、培养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从生活中不断地去发现人性美,表现人性美,赞扬人性美。
【我们怎么教】
一、导入
1、同学们,有一个词,我一般不轻易说出口,那就是——崇拜。板书:崇拜
2、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尊敬钦佩)
3、像我就很崇拜贾志敏老师,他能让学生对作文不再头疼,使他们能轻松地写好作文。那么,你崇拜谁呢?
4、交流,板书崇拜的对象(英雄 父母 商界巨人……)
5、还有一个词,我经常挂在嘴边,板书:喜欢。比如说,我喜欢×××同学的字。还有,×××同学学习态度很认真,我喜欢,×××同学很有礼貌,我也喜欢。你喜欢谁?
6、“崇拜”和“喜欢”有什么区别?
7、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一个人。(将题目板书完整)
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那些英雄人物,时代楷模……(边说边擦)离我们的生活比较遥远,我们不能很深入地了解他们。所以我们把范围缩小一下,只写我们身边的,自己所熟悉的一个最喜欢或崇拜的人。
二、指导
1、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喜欢或崇拜的人?老师给你们支一招:一定要抓住他最令你喜欢或崇拜一个特点。
板书:抓住特点
2、想一想,你所要写的人哪一点最令你喜欢、崇拜?
(提示:可以从品质、性格、脾气、爱好、特长……方面考虑 。)
3、交流,师引导归纳人物特点,并随机板书,如:乐于助人 勤奋好学 心胸宽广 情系邻里 爱护弱小 坚守岗位 工作负责……
4、同学们刚才说的都很好,很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这些特点其实也就是文章所要表现的中心。 (板书:中心)围绕这一中心,你准备通过哪一两件最有说服力,最具代表性的事来反应人物的特点呢?注意,这些事例要能打动人、影响人、感染人,令人印象深刻,也就是要选择典型、新颖的事例。 (板书:材料典型)先想好一个事例。
5、静静地思考两分钟再回答。
6交流,随机点拨,引导学生明白:选择的事例一定要典型,因为只有代表性的事例才能很好地反映人的特点,不然就会讲空话,没有说服力。
7、有了材料,怎样才能把它写精彩,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呢?先请大家看一段范文——
出示:
售货员阿姨
…… 货架上那五光十色的玻璃器皿,件件让人眼谗,样样招人喜欢。应该送老师什么样的礼物呢?正当我们举棋不定的时候,一个身穿骆驼色工作服,俊眉俊眼的售货员阿姨来到了我们的面前:“小朋友,你们想买些什么呀?”当她知道我们是在为老师选择节日礼品时,圆圆的脸庞更加笑容可掬:”你们一共带了多少钱?我给你们当个参谋好吗?”我们把钱掏出来一数,一共是四十九五角元。阿姨为我们选中了两个紫红色的果盘,漂亮极了。可是每个二十五元四角,买一对还差一元三角钱,怎么办?……阿姨见我们那为难的样子,微微一笑,便用和蔼而又亲切的口吻对我们说:“不就差一元三角钱吗?不值得再跑一趟了,我给你们垫上好了。”说完,她从自己的衣袋里掏出了几个钢币,和我们的钱一起放进了钱箱。然后,阿姨又笑眯眯地把两个紫盘放进纸盒里,小心捆扎结实,这才递到我的手里……
师:请同学们默读短文,划出描写人物外貌、神态的词句,想想这些词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生:“一个身穿骆驼色工作服 ,俊眉俊眼的售货员阿姨来到了我们面前。”这个句子写出了售货员阿姨的穿着、长相。
生:“圆圆的脸庞更加笑容可掬。”说明售货员阿姨衷心赞赏我们的尊师行为。
生:“微微一笑”同她代垫一元三角钱的行为、语言结合起来,表现她乐于助人的品质。
生:“笑眯眯的”表现她既帮助了别人,又完成了任务后的喜悦。
师:的确,通过对售货员阿姨外貌、神情的描写,一个穿着朴素,长相秀气,对工作负责的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而且,这个片段中对人物外貌、神情的描写,是穿插在整个事情当中,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的。因此,老师希望有能力的同学在《我最喜欢的人》这篇作文时,能尝试一下这种描写方法,让人物的外貌既传神又为文章的中心服务。
8、当然,除了外貌、神情描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描写——动作描写,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片段:出示《大江保卫战》第四节。
指名读这段话,其余同学找出动词,细细体会,觉得这些动词好在什么地方。
(拔、扯、捆、扛、爬)
9、交流。
10、小结: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就把黄晓文英勇无畏的形象写得栩栩如生。所以,我们写人的时候,要像这两篇范文一样,对人物外貌、行动进行细致刻画,也就是进行细节描写,它好比电影中的特写镜头,能使文章的中心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三、习作
1、好,同学们,快快拿起你的笔,将你最喜欢或最崇拜的人的一件事写下来。注意,只要将最打动你的一件事写下来。
2、交流,相机点评。
3、刚才,我们着力讨论如何写好文章的“猪肚”,当然,优秀的习作除了拥有充实饱满的“猪肚”外,同样离不开诱人的“凤头”、和极富震撼力的“豹尾。”
关于习作的具体结构安排,怎么开头和结尾,如何详略安排典型事例……不求千篇一律,但求文通字顺,实事求是,自由发挥,大胆创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4、学生完成习作,讲评。
5、修改,誊写。
【板书链接】
我最崇拜(喜欢)的一个人
坚守岗位 抓住特点
工作认真 紧扣中心
(写作对象)情系邻里 材料典型
爱护弱小 以小见大
宽容待人 细致刻画
【课例链接】
【习作范文】
我喜欢的夏老师
我深深地记得开学那天,那位身材匀称、秀气、戴眼镜的女老师——我们的新班主任夏老师走进我们教室情景,也是从那一刻起,她带着一股独特的亲切与温暖,走近了我的心扉。
高挑的个子,乌黑的长发,大大的眼镜也遮掩不了她那眼神中散发出的牵引力。你相信吗,她那双温柔的大眼睛与众不同——会说话!每当我取得好成绩时,她那双眼睛好像在说:“你真棒!”每当我一大早来学校打扫卫生时,她的眼睛仿佛在说:“你真是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如果上课没有积极发言,她的眼睛就提醒我:“快快举手啊!”她的眼神,让我们心甘情愿地服从“指挥”,无法抗拒。
夏老师的普通话非常标准,嗓门儿挺大,听她说话就像是一种享受。课堂上,她讲起课来抑扬顿挫,有时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有时如涓涓细流,婉转百曲……就这样,每天的语文课成了我们共同的期待。在夏老师的引导下,我们踏着轻盈的脚步,快乐地走进了知识的大门。
记得期末考试前,由于学习紧张,其他老师们忙着给我们讲解各种试题,整天紧绷绷的,除了倦意,很难找到笑意。夏老师,她仍然带着一脸灿烂的微笑走进课堂,让我们倍感温暖。她夸张地表扬着我们的可爱、奖励有进步或非常努力的同学们。有一次,她突然从身后变魔术般地拎出一个大包,很神秘。是什么呢?同学们盯着那个大包,眼睛瞪得大大的。她微微一笑,说:“这里面装的棒棒糖,是奖励你们的……”话一出口,教室里便炸开了锅,领奖的同学喜滋滋地上台去,手捧着棒棒糖,乐呵呵地下来;还没有得奖的,东瞧西望,看着这炸开锅的情景也幸福得笑着……
我喜欢夏老师,我喜欢上夏老师的课,她的眼神、她的话语、她对我们每一位同学们的爱激励着我、感动着我,她是我最喜欢的老师!
点评:小作者笔下的夏老师:美丽、温和、普通话标准、上课吸引人,不仅给予孩子知识,也给予了孩子温暖。小作者对外貌、语言、神态描写细致,通过几件具体的事例表现出了对夏老师的喜爱之情,详略得当。
练 习 6
【学生学什么】
1、认识、了解长征,激发学生对长征故事的兴趣。
2、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历史文化知识。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评说影视剧。
5、学写毛笔字。
【我们怎么教】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导入:同学们,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创举,它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激动人心、可歌可泣的故事。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篇这样的诗文,今天我们继续关注长征。
(2)播放《四渡赤水出奇兵》,要求对照题中的歌词来听。
(3)简介《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故事背景。
(4)学生认真看歌词,了解大意。质疑、点拨。
(5)学生细读这段话,同学之间交流。
(6)布置学生课后找相关故事读读。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题并带着问题再次读歌词,说说两个 “重”字在歌词中的不同读音和意思。(引导、培养学生细读的习惯)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师生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再次听录音,边听边体会其中的感情。
(2)引导体会歌词特点:写得雄壮,音韵很和谐。
(3)在弄懂内容、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诵读。
(4)指名学生有感情地诵读。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并背诵《清平乐 六盘山》。
(1)指名试读
(2)教师范读。
(3)集体练读,同座练背。
(4)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拓展。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毛泽东的这首词意境雄浑,满怀着胜利后的喜悦和对革命必然胜利的信心”。
(2)学生自由讨论自己读后的感受。
(3)学生讲讲这首词中的故事,师生评议。
三、布置作业:
1、背诵并抄写《清平乐 六盘山》。
2、布置学生课后找长征故事读读。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明确练习要求
(2)这段话选自哪篇课文?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那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5)重点指导“彭德怀、黑骡子、辛苦、塞”等字词的书写和整体布局的安排。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不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学生自读题目的要求,回忆出一部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影视剧。
(2)明确交际要求:评评剧中的人物,说说剧情和故事,模仿剧中人的精彩台词。留心别的同学的发言。
2、指导。
(1)让学生认真思考:印象最深刻的那部影视剧究竟是什么使你感兴趣?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提建议。
(3)分组练说。
3、练习。
(1)每组指派代表上台评说。
(2)师生评议
4、反馈小结。
三、教学第五题目(学写毛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这两个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练写这两个字。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更多本课教学资料 返回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六单元 报错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