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六册有一课《收易拉罐的小男孩》,讲的是两个美国小男孩利用星期天到邻居家收易拉罐,赚钱想买一辆汽车。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下雪,他们都坚持着。
学完课文后,我们被那两个小男孩的执着而感动着。课后,有这样一道习题“如果你是这哥儿俩中的一个,你会怎么做?”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我会继续这样做下去,一直到买到汽车为止。”“我会到更多的人家去收易拉罐,攒更多的钱。”“我会……”同学们都想着如何更快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时我们的“小机灵”陈刚举起手,他的回答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老师,我们的任务是学习,并不是想着如何赚钱。再说,周未还要去学画画、英语一些课外的知识,哪有时间去各家收易拉罐呀?更何况一个易拉罐和一辆汽车的钱差太远了,需要太长的时间了,为了长大以后的事浪费好几年的时间不值得,老师不是说‘时间就是生命吗?’”我走过去摸了摸他的头,“你说得确实有一些道理,但是,这小哥俩为了实现理想而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你说对吗?” 陈刚点了点头。
课后,陈刚的话还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中,深深的触动着我,我的学生和书中的主人公的年纪差不多,由于生活和教育的环境不同,对待一件事的看法却有如此的差异。美国的教育模式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使每个孩子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中国的家长则为孩子安排好了一切,孩子无奈的按照家长的意愿发展,从而造成象陈刚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从小就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学习,然后考上大学,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这种教育的结果肯定是失败的,极大的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改变这种现状,为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的空间,多给他们一些自由,把禁锢在“学习至上”的怪圈儿中的孩子解放出来。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