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闸区实验小学 左倩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但我总认为自己的学生独立思考出来的总是不够完善的,所以经常“代劳”学生应该能完成的学习活动。我曾尝试执教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26课《郑成功》这一课,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说后,才发现学生的表现和课堂气氛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
课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英雄”的气节、品格。在学习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也就是“收复台湾”部分时,我提出了以下几个开放性问题,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比我想象的好。
【教学片段一】
师:当读到“庞大舰队”、“绵延十几里”、“风帆蔽空”、“战旗招展”、纪律严明”、“军容整肃”等词语时,你们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耳边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了郑军的船舰一艘连着一艘,像一条巨龙,都能从我们学校连到南通城里了。仿佛听到了郑成功正和军师在船上商量作战方针。
生2:我仿佛看到了郑军官兵那磅礴的气势,听到了风吹战旗“哗啦啦”的声音和波浪滔天的海水拍打到甲板上的声音。
生3:我看到了郑成功率领着十万大军正在操练,郑成功站在最前面,威风凛凛,他挥舞着大旗,战士们按照他的指示,动作整齐划一,口中喊着同样的号子,不愧是威武之师、正义之师!
生4:我看到了郑成功的十万雄师正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听到了海浪声、击鼓声、火炮声混为一体,战士们喊着:“兄弟们哪,冲呀!赶走荷兰鬼子!”
生5:我也看到了郑成功的舰队十分庞大,几百艘战舰整齐地排列着破浪前行,战士们个个严守纪律,精神饱满地站在战舰上,我也仿佛从他们的脸上看到了誓与敌人决一死战的决心。
生6: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的舰队如此庞大,战舰上的风帆多得将天空都遮住了,我又看到了将士们一定要收复台湾的坚定表情,听到了他们在喊:“我们一定要收复台湾,否则誓不为人!”……
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当时的情景,将抽象的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加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语文实践中充分地理解、感悟、表达语言文字。学生们也确实充分发挥了想象,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理解,如:舰队的气势磅礴,郑军官兵的决心、训练有素,海上的情景,各种各样的声音……甚至比我预想的还要多。
【教学片段二】:
师:读了第五自然段郑军与荷兰侵略者作战的场面,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生:看到敌舰被炸成碎片,我觉得开心极了,我想说:“荷兰侵略者,你们也有今天啊!”
师:对呀,敌舰被炸毁,敌人此刻有什么反应呢?
生:敌人惊恐万分,敌舰队乱作一团。我仿佛看到有的敌人抱头鼠窜,真是大快人心啊!我真想为英勇的郑军官兵鼓鼓掌。”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为郑军官兵们鼓鼓掌吧!(生齐鼓掌)
生1:我觉得郑军官兵十分勇敢,敌人的炮火很密集,接连不断,但他们还是毫不畏惧地冲上前去,是那样地视死如归,真不愧是郑成功亲自训练出来的部队呀!
生2:我觉得郑军官兵也很聪明,敌人的大炮是最厉害的,而他们却能想到将敌人的大炮团团围住,让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为他们的最终取胜创设了条件。
师:说得真好!但他们为什么会想到围住敌人的大炮呢?是看到敌人的大炮突然想起来的吗?
生:不是。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郑成功肯定在战前就做了详细的打探,对敌人的实力非常清楚,知道他们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是很厉害的,而围住敌人的大炮也肯定是他精心策划出来的作战方针。由此可见,郑成功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军事家!
师:看来你对军事方面也有一定了解,你也是一位小军事家!
生1:一位炮手能刚好打中弹药库,并不是碰巧,而是平时的训练有素。
生2:一艘敌舰被炸毁后,郑军官兵能乘胜追击,跳上敌人其他的舰船,使得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举手投降。从这儿可以看出,郑军真是英勇善战,而敌人不过都是些胆小鬼,他们是永远也不会战胜我们的 !
生3:荷兰人有铁甲舰、大炮,可他们为什么会败呢?因为他们太小看我们中国,太轻视我们中国人了。他们不知道,从古至今,邪恶永远战胜不了正义!
生4:郑军官兵非常勇敢,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知难而进,而荷兰侵略者却是一个尽儿地退缩,我觉得在这一点上,郑军官兵们已经赢了!
生5:虽然敌人当时在世界上是顶尖的强国,但他们靠的是武力,而郑军凭的是智慧和强烈的民族自尊,“邪不压正”这句话一点也没错!
……
学生们的回答不仅将这一精彩的战斗场面描述得更加详尽具体,而且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包括对郑军的赞叹、对敌人的痛恨及敌人失败后的内心的快乐无不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部分的“说”延续了上一部分的内容,将对大家来说非常遥远的三百四十年前的场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使得大家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学生们的回答丰富多彩,角度多,思考得深,是一开始我完全料想不到的。一位学生也在当天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我们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语文课,因为老师让我们充分发挥了想象,鼓励我们大胆地说,我们都很愉快。希望老师以后能经常这样做,让我们的想象插上翅膀,我们的舞台由我们自己建造!”我的心被震撼了,这才发现学生多么渴望表现自己,当初我将他们的思维完全框住的做法是多么幼稚和可笑。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大脑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不能发挥想象的潜能。特别是踏入高年级的学生,面临毕业,老师们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竭尽所能地在课堂四十分钟的时间里灌输尽可能多的知识。这种教育下的学生就算意识的学习成绩是优异的,也未必能在将来的竞争中立足。学习应是快乐的,“教会学生思考,对于学生来说,才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需要的是‘自由而充分发展的人’,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努力地去解放学生的心灵,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满足他们对美好的精神生活的个性化的追求。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各自的学习方式,发展个性,激发潜能,培养创新的意识和精神。”“阅读教学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唤醒他们思考的愿望,激励他们思维的积极性,鼓舞他们充分地去想、去说、去演、去实践、去探索,发挥出他们的潜能,使得我们的语文课不再是枯燥的“咬文嚼字”,而是充满了笑声、掌声、欢呼声的快乐的课堂,让我们的学生愿意学、想学、渴望学。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老师们不能吝啬赠给孩子们这种“礼物”,相信学生,放飞他们的思维,他们的表现绝对会比我们想象的好。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