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我教《少年王勃》教学谈

新学网 > 语文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 少年王勃 > 少年王勃评课稿

——我教《少年王勃》 “少年王勃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一个问题是我想抓住的,并且我以为孩子们抓住后一定会学得简单,学得深刻。

一、“孩子们,王勃给了你的什么样的印象?”在课堂教学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就这样探询他们的“底子”。正如预料的那样:他很了不起,很厉害……回答几乎都是佩服之意。这不利于孩子的深入学习,也不利于孩子的情感发展。

我得让孩子们与文本展开心灵的对话,“走进语言的深处”,走进当时故事的真实场景……

我想,只有把握语言背后的那灵魂的诉说才能真正感受王勃的才气,基于了解事实真相的基础之上的敬佩才能激起孩子们心灵的涟漪乃至震撼。

我问:“我们可不可以再次认真读读《少年王勃》这篇课文之后来讨论王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孩子们欣然领命,在他们开始研读课文的时候我提示:请快速浏览课文,然后试用几个字来说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

孩子们很快有了答案,回答的关键词是——才气。于是我顺势利导:“将才气表现得淋漓尽致、激动人心的是课文的第几段?孩子们回答说是第四段,完全正确!

“很对,先仔细地大声朗读这一段,看看才气在什么地方展现?”

二、交流:“奇才,真是奇才!”

都督的“奇才,真是奇才!”这句话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一位孩子读了以后,又请了几位孩子朗读,孩子们的朗读正确流利,唯缺神韵。

我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都督对王勃的赞赏,但是当初都督一开始可不是这样想的,这里还有个故事,课文没有写,现在我讲给大家听听。(我讲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公元663年9月,洪州都督阎伯欤在阁内大宴宾客,邀请民许多知名人士出席。王勃路过此地,也应邀而来。他人小名气也不大,因而被安排在后面的座位。阎伯欤早已命他的女婿孟学士做了一篇《滕王阁序》,打算在酒席宴前显露一手,夸耀于人,也让他这做岳父的脸上有光。

宴会开始后,众宾客杯觥交错,互为恭贺,好不热闹。正在酒意酣畅之时,阎伯欤站了起来,得意洋洋地对众宾客说:“今日诸位在此阁上欢聚一堂,实是难得的盛会,不可无文章以记今日之盛。诸位都是当今名士,文采风流,尚望珠笔一挥,写赋为序,使高阁与妙文,同垂千古。”说完,就装模作样地遍请宾客做文。

宾客们早知其意,哪里肯写,不是谦称才疏学浅,不敢献丑,就是借口病体未愈。推来推去,最后轮到了王勃。王勃却不推辞,立即接过笔墨,站起身来,拱手说道:“不才探父路过洪州,有幸赴督盛宴,不胜感激。都督盛情难却,不才斗胆试笔,尚望都督及诸位先生不吝赐教。”众宾客见这位三尺少年,一介书生竟毫不谦让,不由大吃一惊。阎伯欤心里很不痛快,却不便当着众人的面发作,只得强作笑颜,拱手道:“愿闻佳作,愿闻佳作!”

(下面的本没有打算讲,是在孩子们的要求下讲的,孩子们大概觉得我讲得很好,喜欢听,还有孩子们觉得很我没有讲完,所以只好讲了,因为讲了也有一些好处)

只见王勃凝神肃立了一会儿,忽地卷起袖口,用力握起笔管,饱蘸墨汁,奋笔疾书起来。众人见此情景,无不议论纷纷,有的说王勃不知天高地厚,敢与公子比试文才;有的却说此少年风度翩翩,不可小视。阎伯欤听到这些议论,心中更是不快,便索性离开座位,站在阁外,凭栏眺望江景,以此消遣心中的烦闷。他暗嘱部下将王勃写的句子随时抄来,报与他知。

顷刻之间,一个部下跑来报告《滕王阁序》的开头两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伯欤一听,只冷冷一笑道:“只不过老生常谈耳!”话音刚落,又有人来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伯欤沉吟不语,心想:这小子开头写洪州地势雄阔,地处要冲,倒也可以。接下来又有人报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天长一色。”都督听罢,不禁叹曰:“此真奇才,当垂不朽矣!”说罢,他又吟咏再三,然后意味深长地称赞道:“落霞、孤鹜写动态,秋水、长天写静景,动静结合,妙语天然。秋日佳景,跃然笔上,宛然在目。眼前有景道不得,却被他一语道出,真乃神来之笔!”旁边一位老秀才也接着说:“这两句是从庚信的《马射赋》中‘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化来的,却熔铸新意,点石成金,令人耳目一新,实属难得!”话音未了,部下已将完整的《滕王阁序》文从王勃手中拿了送来。都督看着这篇洋洋洒洒的序文,玩味再三,不住地赞叹:“妙!妙!妙!”

阎伯欤,不由抚掌赞叹说:“此诗虽写滕王阁,却直抒好景不长、年华易逝之概,蕴含诗人进取向上之情。诗意新、格调高、气象伟、铸词精、用字炼。真可谓吊古之杰作,为当今所不多见呀!”此时的阎都督早已沉醉在王勃的诗情画意之中,开始的那股怨气,早已丢到瓜哇国云了。

这时,王勃走到都督面前,施礼说道:“不才献丑了,万望都督赐教!”

阎伯欤高兴地说:“贤君下笔如有神,字字珠玑,句句精彩,真乃当世奇才呀!”

孟学士见王勃文思敏捷、才华横溢,也自愧不如,羞愧地离去了。

阎伯欤马上召宾客重新入座开宴。宾客们把王勃尊为上宾,纷纷举杯祝贺。阎都督更是对他倍加赞赏。宴会直延至深夜,极欢而罢。

从此,王勃和他的《滕王阁序》名震海内。

孩子们在我的讲述中,似乎听得入了迷。

“听完故事,你有何感想?”我试探。有几个孩子举手。

“请读——”,我指着“奇才,真是奇才!”这话。读完,看着孩子们。等待他们说话。

“为什么都督前后变化这么大呢?”孩子们纷纷问道。

“王勃用自己的才气让小看他的都督不敢再小看他了。”

“我补充,王勃不光让都督不敢小看他,而且还非常佩服和欣赏他,他真了不起!”

“我想主要是这篇文章写的好,都督不得不服。”

……

我说:“的确了不起,王勃让都督从很生气到很欣赏,的确靠的自己的才气。这才气在文中也有详细精彩的描写,比如——”

“胸有成竹表明他很有才气,因为别人不敢写,只知道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显得很笨的样子。”(众笑)

“客人们不敢答应可能不光是因为他们不会写,还因为他们不敢得罪都督。”

“要是写了会怎样?”

“都督会生气,写得没有他的女婿好,那倒不会得罪都督,但是写得比他好了,都督就会觉得没面子,当然很生气了。”(鼓掌)王成成总让我们“惊喜”。

“可是,要是写的没有他女婿孟学士的好,就丢了自己的脸。”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客人们都不敢答应。”我总结着。

“他胸有成竹,是因为他已经写好了。可是难道他不怕得罪都督吗?”

“他路过这里,可能不知道都督的心思,所以他就将自己想好的文章写出来了。”

这蒋雨雯想得是这样合理,大家都很赞同这种说法,我示意接着交流。

“他写的时候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几写成了。这说明他写得很快,有才气的人才能写得这么快。”

“请你读一读!”

生读这句。

“我补充。”一个孩子不禁说了起来,我请他说。

“我觉得不光写得快,而且中间没有停下来,好像……好象……。”

“好象会背一样。”一个孩子接上话茬。

“谢谢同学们精彩的发言,他写得快,写文章就想默写一篇自己很熟悉的文章一样,这说明他——?”我问道。

“胸有成竹了!”

我接着说:“胸有成竹,也就是说他在心中已经写好了,这叫打好“腹稿”了。关于王勃打腹稿,在我们班级图书角有一本书,叫《白话野史》,上面有一段介绍。请同学们读一读。”

我在实物投影上出示这个小“介绍”:(略)

“正因为他那打腹稿的习惯,所以才有胸有成竹、笔走如飞,他写成的文章怎么样?”

生:“非常厉害。”

生:“非常棒!”

生:“我觉得很好。”

师:尤其是哪一句让都督拍案叫绝?

生(齐):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这是《滕往阁序》中最为出名的,至今人们还传诵着,它到底展现了怎样一幅美景呢?

生: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师;请大家练习练习,试试将江上迷人的秋景通过你的朗读美丽起来。

生练习、指名读、齐读。

师:这么美的景色王勃写时,就用了一句:

生: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面对这么美的景色,我都想赋诗一首,我先来,你也试试。浩浩长江水,寂寂孤骛飞。落霞映阁楼,天地进心帘。你也来试试!说几句!

生:野鸭缓缓飞,彩霞慢慢飘。

生:水天合成璧,云霞伴鸭飞。

生:无语。

师:美得让她沉醉,都让人说不出来了。(我替他解围)

师:我们说不出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们说得没有王勃那样好,但是王勃14岁就写出了这么好的文章。

师:现在你再来读读都督夸他的那句话。

生:读得较好。

师:你对比你大两三岁的王勃能写这么好的文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很佩服他。

生;我觉得他才气十足。

生:非常佩服他。

生:了不起。

师:小小年纪就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确实很有才气。但是就酸算他这么有才华,但是他胸有成竹地说——?

生:让我来试试吧!

师: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生;我觉得他有些骄傲。

师:哦,你读一读。(其他孩子直摇头,该生也觉得不对)

生;不是,他有些自豪。

生;读

生;他很谦虚。因为,虽然他已经胸有成竹了, 但是只是说让他试一试。(读,读得较谦虚)

师:刚刚那个故事中怎么描写的呢?我们不妨来看看。

出示——宾客们早知其意,哪里肯写,不是谦称才疏学浅,不敢献丑,就是借口病体未愈。推来推去,最后轮到了王勃。王勃却不推辞,立即接过笔墨,站起身来,拱手说道:“不才探父路过洪州,有幸赴督盛宴,不胜感激。都督盛情难却,不才斗胆试笔,尚望都督及诸位先生不吝赐教。”

从这里,你感受到什么?

生:他很谦虚。

生;齐读。

师:现在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既有非常大的才气,又非常谦虚。

师:可以用不但……而且……来说一说吗?

生:王勃不但很有才气,而且还很谦虚。

师:说得好。下面请读一读这几句名言。

人越是高贵,对自己的评价就越是谦虚。

——司汤达(法)

伟人多谦虚,小人多谦虚。太阳穿一件朴素的光衣,白云却批着灿烂的裙摆。

——(印度)泰戈尔

越有学问的人,往往越是谦虚,只有那些肚子里没货的人才会骄傲。

——彭峰

浅薄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则使人谦逊,所以空心的禾穗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禾穗则低头向着大地,向着它们的母亲。

——(意大利)达·芬奇

生;孩子们读完,似乎有话要说,好多人都举起了手。

师:请你们一起读一读、背一背三四两小节。

一会儿下课铃声响。

师:下课。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