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欢乐的泼水节》评课

新学网 > 语文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 欢乐的泼水节 > 欢乐的泼水节评课稿

评课内容

二(3)班 欢乐的泼水节值得借鉴处

一、凭借影像,感悟欢乐

虽然现在的课堂呼唤回归,鼓励孩子张开想象的羽翼,感悟语言,但泼水节离学生的生活远之又远,学生知道的少之甚少,如果仅靠朗读来进行教学的话学生就没有深刻的感性认识,要想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震,就需要学生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因此在教学第二自然段第三句话时,周老师将傣族人民泼水的录像片段放给小朋友看,使学生如临其境,他们边看边传出阵阵欢笑,感受到了傣族人民泼水节的欢乐气氛,同时学生的情感被唤起来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

二、生生互动,体验欢乐

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调动学生的情感,更要用孩子的语言传达自己的情感。陶行知说:儿童的思维在手上,所以,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表演中理解抽象的语言,这既符合小学生的思维习惯,又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第二段准备部分时,周老师紧紧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做,动一动,再读一读,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体验文本蕴涵的情感。教学泼水部分时,周老师抓住泼水时的动作,让学生边读边做一做动作,孩子的兴奋早就藏不住了,教室里一片欢腾,孩子读得身临其境,进入了角色,动口,动手,更是动情、动思,肢体的“互动”与思想情感的“互动”有机结合起来。

三、模拟采访,交流欢乐

杨再隋教授说过:“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过程,教师要适时地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体验课文的情感因素并与之共鸣,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理解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是教学的重点,学生的情感不能仅停留在泼水情节表面的快乐,随着课文的学习,学生的情感也应步步递增,同时怎样理解“吉祥如意”这个学生只可意会、不会言传的词语意思。为了突破傣族人民用泼水这种特殊的方式向别人表达着美好的祝福,周老师根据插图,设计了模拟采访活动,让学生如临其境,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在采访中,学生已把书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理解了文本,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商榷处

1、朗读指导还不是很到位,低年级的学生还是停留在字词的理解上,所以在指导朗读时可以提醒学生把哪个词语读好了,情感也就出来了。

2、在教学第三自然时教师说到了“依依不舍”“流连忘返”两个成语,学生不知道,这时教师可以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积累。

3、课题是“欢乐的泼水节”,重点是要让学生感受泼水的欢乐场面,因此在教学“泼水”这部分时,可以多花点时间。同时学完第二段时,可以进行一个背诵的训练,以填空的形式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背诵,再全体背诵。

修改建议

1、在教学第二自然段第三部分时,周老师设计了采访,但只采访了两个同学,我会根据课文内容,针对不同的对象多采访几个人物,同时采访活动结束后,我会设计这样的说话训练:我想把清水泼在老人身上,祝老人 ;我想把清水泼在孩子身上,祝孩子 ;我想把清水泼在姑娘身上,祝姑娘 ;我想把清水泼在小伙身上,祝小伙 ;我想把清水泼在 身上,祝 。 让学生更深地明白傣族人民用这种独特的过节方式,表达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怎么能不高兴呢!这是一句反问句,我会让学生换一种说法,加深学生对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泼水的意义的理解。

3、在朗读指导时我会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采用多样的朗读形式进行训练,如个别读、比赛读、小组读、男女生对读等,读后教师还要注意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