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语文就像大海一样,浩瀚而丰富,让学生在烟波浩淼的大海上任意地翱翔,不断地采撷一朵朵溅起的浪花将是我们的责任。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受益更多,我们就应该把语文课上得“厚实”一些。
一、由此及彼,把词语教厚实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积累离不开大量的词语,一个个生动的词语就像一块块铺路石一样为他们广阔的语文学习铺平了道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请《小动物过冬》一课中有“春暖花开”这个词。读了这个词,我先请大家来想一想“春暖花开”时的景象是什么样子的?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这并不难,因而在学生的想象中,大家很自然的就读好了这个词。这时,我随着出示一幅春景图:“小朋友们,你又想到了哪些词呢?”一只只小手很快就举起来了,“春意盎然”、“春光明媚”、“春色满园”、“白花盛开”……储存在学生头脑里那些描写春天的词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了,这是春天成语的一次小小聚会。“春暖花开”的脚步并没有到此为止,我又提醒大家:“我们还学过一篇有关春天的词串,还记得吗?一起来背一背。”当大家重温着“春天春风春雨柳树小草嫩芽……”这一组韵文时,我相信孩子们的脑中闪现的已不仅仅是春暖花开这简单的场景了,它已经变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那里有布谷鸟欢快的歌声,有小蜜蜂忙着采蜜的身影,有五颜六色的花,有生机盎然的绿。短短的几分钟,由一个词带出了一串词一篇韵文,真正把词语教厚实了,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定会受益匪浅。
二、适度延伸,让内容变厚实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负载着文化、传承着文化、积淀着文化。让学生从所学的课文中去感知世界,获得新知,逐渐培养他们优秀的语文素养是我们追求的境界。教师若把教材生硬得搬给学生,只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很难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在课堂中教师根据教材特点,有意识地加以适度延伸,使知识“转识成智”,那么教学内容也变厚实了。
在学完了小燕子的过冬方式这一段后,老师小结:像小燕子这样过冬的鸟类,我们就叫它“候鸟”(屏幕出示词语,教师领读)它的过冬方式叫——“迁徙”(出示词语及拼音),一起读一读。你还知道哪些鸟儿和小燕子的过冬方式是一样的吗?在学生交流后,我随即出示“大雁”“丹顶鹤”的图及词,它们也是——“侯鸟”。就是这么短短的几句话,学生却从中获得了很多信息,他们收获了“大雁”“丹顶鹤”等动物是和小燕子一样飞到南方过冬的;也许他们还不能一下子记住“侯鸟”、“迁徒”这些新名词,但我们的目的就是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哪怕是一丝丝的痕迹,“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等到下次再见到它们时,觉得曾经见到过、读到过就已经足够了。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又轻轻松松地掌握了有关的常识,这是非常值得的。
三、拓展视野,使文本更厚实
课堂是引导学生走向阅读的最佳途径。我们不光要关注教材,也要关注与之相关的课外读物,真正让学生得法于课内而得益于课外。
课文学完了,我总结道:因为生活习性的不同,小动物各有各的过冬方式,对动物怎么过冬知识的了解,我们还只是刚刚开始,有许多老师也是不知道的,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回答:查资料、观察、问家长、看书……“是呀,书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老师向大家推荐几本书《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动物故事集》《动脑筋爷爷》《少年科学》从这几本书中你一定能知道更多的关于小动物过冬的知识。”这是从一篇课文到几本书的跨跃,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背景,这样就能使知识“活”起来。阅读的拓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也成为了孩子们探求更多知识的金色钥匙。
一本书是有限的,当教师把这本书教厚实时,那它就是无限的了;当孩子们从课堂中有了想增厚这本书的愿望和动力时,那他们的积累将是一本多厚的语文书啊。我想,这就是语文课真正的生命力所在吧。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