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听了梦轩的一节课,觉得有不少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
值得学习的地方
一、让学生根据板书,读课文,引导孩子们自己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
这一点做得很好,是我们三、四年级老师应该做的。记得以前常常是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看看谁能用比较简短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不过这一段时间以来,好像忘记了这件事。今天的课提醒了我,这其实也是第一课时要做的。这样第一课时要做的还挺多,扎扎实实上好第一课时实在是很重要的。
二、引导学生通过辩论明理。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明理,孩子们得到的道理会更深刻。这是这一类课文进行学习的一个好方法。只是如何做到辩论不离文本是我们教师要解决的问题;辩论不能只是个别人的事,调动起所有孩子的积极性,也是我们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三、引用文章的后记,帮助孩子们明理非常有效。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一直觉得课文的最后一节,孩子们非常难懂,也非常难以理解。有了文章的后记,孩子们就非常容易理解了:汤姆虽然再也没有钓到过那么大的鲈鱼,然而生活常常有比那鲈鱼更大的诱惑,因为公德、规范早已铭记在心中,再大的诱惑也不能影响他。
这就告诉我们老师在备课时不能只有文本,还要找出文章的原文来读读,这样更有助于我们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课堂的听写很重要,但不能为听写而听写。
1、如何给孩子们报词语。
课的开始,梦轩进行了听写,听着他报给孩子们写,我就在想,为什么每个词只报一次呢,不能报两遍或三遍吗?我也在和孩子们一起听写,有几个词我没有听清楚,想再听一遍,却是不可能,最后只得看看坐在我旁边的孩子写的。抬起头,看到有几个孩子也和我一样没有听清楚,坐那干着急,又不能象我一样看看别人的,我看着真急。
2、关于听写的检查。
听写完了,听到梦轩说:“好,现在请你们把默写本放到抽屉里。我们现在开始学课文。”我一下愣那儿。怎么不检查呢?这样的听写有什么效果呢?在课堂上检查,要的时间并不很多,方法也很多。如孩子们打开课本自查,订正错字,再读两遍。同桌的互查,订正,再读。老师在视频上出示听写的词,集体纠正,再读。现在收上来,课后改,然后再订正,让孩子们打开课本把听写的词读一读,这样也能让孩子加深印象(我们班常这样做)。可他什么都没有做,也许是因为用别人的班上课,不知道是什么习惯吧。
二、关于课题的问题。
梦轩逐步地出示课题,体现出课题的要点。并引导孩子正确使用引号以及引号里的标点。我想通过今天的学习,孩子们对说话中的标点放在引号内,印象一定很深。
不过我在想,课题应该是直接以人物的话为题目,这里的引号能算是引用文中的内容吗?觉得不能算,这里的引号在文中本来就有,在文中就是一个直接引用。以这句话为题,此处的引号恐怕不能作为课题的引用,仍然只能作为文中的直接引用。这里就是一个直接以课文中人物的语言为题目的问题,不能向学生解释为:此处的引号是因为引用原文而用的。
三、关于读书的问题
总得感觉今天读得不够,而且有些地方是无效的读书,有些地方则限制了孩子读书的欲望。
比如第一次的指名分段读,让孩子们根据板书概括全文。我觉得这样读的效果应该没有孩子自由读,再思考好。
这样读花的时间多了些,读书的面也窄了点。如果让孩子们自由读,花的时间少,读的面也大,同时又给了孩子思考的时间,我想这样效果会更好。如果想检查了解孩子们的初读情况,可以放到下面的双方辩论中进行。可要求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尽量以课文中的内容来进行辩论,这样的辩论有理有据,我想会更有说服力,而且参与孩子也会多些。
另外如果孩子们找的课文内容理由充分,可引导孩子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理由。如果那孩子读得很棒,可让他带读,读得不行,可再请孩子读,直到读好为止,也可自己范读,再齐读。这样读、悟、辩论相结合,孩子们对本文要求明白的道理会更清楚些。
再如分角色读课文。孩子们好想读啊,可他却拼命地压住学生想让他们听清要求再读。何必呢,可以让他们在自由练习后,指名一组来读。这时要求孩子们认真听,认真观察,看看谁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来。这样一步步引出孩子说出要达到朗读的要求,岂不更好。要比硬讲给他们听,他们又不想听好得多。而且在一次次的评价改进中,孩子们不仅学到朗读的方法和技巧,还会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那么无论第一课时的初读读得怎样,经过以上两个过程,孩子们的朗读水平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一点浅见,仅供商榷。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