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分析
1、 课标中的内容《燃烧与灭火》隶属课标中的第五部分《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2、教材中的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
三、教学设计思想
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2、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以培
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了解易燃物和易燃
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六、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 教学环节 | 活动时间 | 教学活动 | 设计意图 | ||
燃烧的定义及特征 | 引入新课 | 2.5min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 |
【创设情景】通过ppT课件展示7幅与火有关的图片。 【教师引导】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了解火,用好火显得特别重要。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燃烧与灭火》 | 【观看】 【思考并回答】略
| |||||
教学 内容 | 教学环节 | 活动时间 | 教学活动 | 设计意图 | ||
燃烧的定义及特征 | 复习回顾交流 | 4min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对燃烧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再认识。 | |
【布置任务】同学们找到了哪些燃烧事例?请与大家交流。 【提问】根据以上事例,同学们能否归纳和描述什么是燃烧? 【提问】燃烧具有什么特征? | 【交流汇报】略 【思考并回答】略 【思考并回答】略 | |||||
燃烧的条件 | 实验探究总结交流 | 12min | 【提问】燃烧究竟需要怎样的条件呢?请根据自己对燃烧的了解,做出一些猜想。 【布置任务】同学们根据以上猜想通过自己10分钟的探究活动寻找物质燃烧的条件。并将结论填写在学案上。 【点评】学生探究报告 【介绍】着火点 【小结】燃烧的条件 | 【思考并回答】略 【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 【交流汇报与讨论】 【倾听】 【思考并回答】略 【倾听】 | 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去研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 |
课堂练习 | 2min |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根据燃烧的条件示意图完成课堂练习。 【教师引导】 | 【思考并回答】略 【倾听】 | 创设情景,让学生根据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 ||
实验《水火相容》 | 4min | 【演示实验】白磷在水中的燃烧。 【分析小结】 | 【观看并思考】略
|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碰撞中激发思维的火花。 | ||
课堂练习 | 3min |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认真读图完成课堂练习。 | 【思考并回答】略
|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 ||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 回顾交流 | 5min | 【演示实验】多次点燃一支蜡烛,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熄灭。 | 【同学代表上讲台演示其余同学观察并思考】略 | 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对灭火的原理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再认识 | |
3min | 【创设情景】通过ppT课件展示4幅与灭火有关的图片。 【分析】 | 【观看并思考】略 【思考并回答】略 |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感性认识,总结灭火的一般原理与基本方法。 | |||
分析小结练习 | 2min |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认真读图完成课堂练习 | 【思考并回答】略
|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
教学 内容 | 教学环节 | 活动时间 | 教学活动 | 设计意图 | |
回顾总结 | 回顾总结 | 3min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通过师生共同回顾与总结,明确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
【小结】 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 【回顾总结】
| ||||
播放录像 | 4min | 【创设情景】播放录像:《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灾和自救》 | 【观看并思考】略 | 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学会基本的防火、灭火及火灾现场的自救方法。教导学生珍爱生命,回馈社会,报效祖国。 | |
结束语 | 0.5min | 师生一起庄重承诺:珍爱生命、防止火灾、学会自救、远离伤害 |
七、学习评价设计
本课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从两方面入手,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并重。在注重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评价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对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学习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的发展进行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活动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各占50分。
(1)学生活动评价(分值50%)
“燃烧的条件”探究式教学活动学生表现评价表
班级 姓名 学号
| 评价项目 | 质 性 评 价 | 量化评价(等级分) | ||||
具体评价内容 | 填写具体事实 | 满分 | 自评 | 互评 | 师评 | ||
1 | 提出问题 | 物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会燃烧? |
| 6 |
|
|
|
2 | 做出假设 | 1、 物质可燃; 2、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 温度达到着火点 |
| 6 |
|
|
|
3 | 设计实验方案 | 能否自行设计合理的 实验方案 |
| 10 |
|
|
|
4 | 实验操作 | 能否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有效 |
| 10 |
|
|
|
5 | 分析并得出结论 | 分析推断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
| 6 |
|
|
|
6 | 表达和交流 | 是否具有与他人合作、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
| 6 |
|
|
|
7 | 反思、提出新问题 | 物质在其他气体中能燃烧吗? |
| 6 |
|
|
|
等级 |
| 总 分 | 50 |
|
|
| |
评语(教师填写) |
|
(说明:1、等级分的评价标准:单项表现 优——6或10分,良——5或8分,中——3或6分,需努力——2或5分,特优——加2分; 2、等级评定标准:7项总分50以上为特优、45—50为优、40—45为良、30—40为中、30以下需努力)
自评(×40%) | 小组互评(×30%) | 教师评价(×30%) | 总 评 |
|
|
|
|
(2)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分值50%)
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采用笔试测验的方式进行。本课题设计了10分钟测试题(课内完成),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根据结果给学生打分。两次评价的总分即为学生该课题的总成绩。(附《燃烧与灭火》的10分钟测试卷)
《燃烧与灭火》10分钟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1. 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铁丝,铁丝不能燃烧。如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热后的铁丝,立即插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却能燃烧,其可能的原因是 。
2.加油站必须贴的标志是 。
3. 木材起火可以用水扑灭,油起火却不能用水扑灭。为什么? 。
4. 发生下列情况时,你会采用什么方法灭火?
①家用电器线路短路而发生火灾 。
②炒菜锅中食油起火 。
③在实验室不慎碰翻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起火 。
5.谈谈你将如何为你居住地区的防火、防爆做些有益的工作。
八、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1.燃烧现象司空见惯,在教学时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情景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2.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去研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
3.创设问题情景并播放教学录像,使学生学会基本的防火、灭火及火灾现场的自救方法。教导学生珍爱生命,回馈社会,报效祖国。
4.提供一些网上课堂的网址,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有用知识的习惯。
九、教学反思
通过实施本节课教学与聆听点评指导,受益非浅。
燃烧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化学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多有涉及。这是一个好事,因为学习自己熟悉的东西总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固有的知识经验有时也会影响我们应该达到的学习效果,先入为主的思想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怎样扬长避短,既能利用已有的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求学欲望,这是本节课的一个技术难题。
探究式教学是化学课的主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实现探究目的,做好实验是基本要求,用好实验是关键。利用实验,层层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方案,提供了一系列实验器材供学生选择,自主合作完成探究实验。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完成这一学习任务。
本节教材着眼于生活中的化学。而教学中要活学活用教材使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还要避免流于延伸范围加深难度的误区。要落实课程标准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点又能灵活运用它们,这就对问题的情境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设计问题时,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求知求实。
课堂教学教程中,有实物展台、课件等可用手段,利用它们是为了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要避免流于形式摆花架子;不用过于追求教学模式与环节,要力争学生会了的不讲。这点初中老师不容易做到,要引起重视。
本次课前,我以课本的实验为蓝本演示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的实验,感觉操作较困难,白磷在热水中融化且游动,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作用制氧气不好控制氧气的流量。鉴于此,我作了如下改进,事先收集好一集气瓶氧气,实验时将集气瓶倒扣在热水中的白磷上,可看到白磷在水中剧烈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且有水柱上升,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并且环保。改进实验既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另外,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上自己要更投入更活跃,学生才可能更活跃更投入,才能使他们在一个充满乐趣的时间和空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营养。
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增强其学习意识,将是好为人师的永恒追求。
附: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与灭火学案
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燃烧的一种现象。你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知道很多燃烧的事例。请把你知道的事例与同学们交流、讨论,如镁条的燃烧、 , , 等。
燃烧是可燃物与 发生的一种 、 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一、燃烧的条件
问题 物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会燃烧?
假设 1、物质可燃;2、 ;3、 。
实验步骤
1、 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 观察常温下存放的蜡烛会燃烧吗?点燃后呢?
3、 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烧杯罩住。
分析实验
请将未完成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探究问题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燃烧与物质有关吗? |
| 可燃物才能燃烧 |
2、燃烧与温度有关吗? | 常温下蜡烛不燃烧 点燃后的蜡烛燃烧 |
|
3、 | 烧杯内的蜡烛熄灭了 烧杯外的蜡烛继续燃烧 |
|
结论
物质燃烧需要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
(1)可燃物;(2)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3)氧气(或空气)
你所知道的灭火的方法有: 、 、
二、灭火的原理
(1)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
(2) 隔绝氧气(或空气);
(3) 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