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设计思路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的粒子,在此之前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理性的认识。我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科书上的例子,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如演示实验、改进实验、补充实验、设计三维动画等。我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激趣──质疑──驱动──反馈四步程序教学法。
教学程序:创设问题情景,激趣──提出问题,质疑──引导探究,驱动──引导分析。形成想象──巩固深化,反馈交流。
学习程序:明确问题,产生疑问──观察实验,记录现象──分析现象,透析本质──借助三维动画,形成想象表象──根据想象,形成概念──理解概念,迁移运用,表达交流。
二、教案
课 题 | 《分子和原子》 | 授课人 | 饶志权 | 学 校 | 湖北省仙桃市实验初中 | ||
教学目标 | 1. 认知目标: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能力目标:通过对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解释,学会科学联系的方法;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学会辨证思考问题的方法。 | ||||||
教学重点 | 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及对分子行为微观想象的形成。 | ||||||
教学难点 | 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 ||||||
教学方法 | 学案导学、问题导思、实验探究、动画揭示微观的直观教学相结合。 | ||||||
仪器药品 | 酒精、浓氨水、酚酞试液、胶头滴管、洒过香水的绢花、大小烧杯、试管、锥形瓶,分子间隔演示仪等等。 | ||||||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设 计 意 图 | |||||
【导入部分】一、分子的真实存在。 | |||||||
【激趣】请同学们分组实验,滴一滴医用酒精在纸上、手上或衣服上,并注意观察现象。 | 动手实验,在衣服、纸上、手上等处滴一滴医用酒精。 |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 |||||
【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过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 回答:酒精挥发了。 | 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启迪思维。 | |||||
【展示】一束洒了香水的绢花 【提问】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它能够看见吗? | 回答:闻到了花的香味,但看不见这种物质。 | 引导学生探究。 | |||||
【播放动画1】无数的球状的微小粒子从一束鲜花中不断向四周扩散,飘到画面另一侧的小女孩的鼻孔处,小女孩发出声音:好香啊! | 观看放映。 | 通过多媒体模拟展示微观世界,引导学生形成想象。 | |||||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设 计 意 图 | |||||
【演示】一小堆糖,用药匙先取出一点,再一分为二,再分面四分之一……想一想,最后分成了什么? 【讲解】糖就是由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小粒子构成的。很多物质都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的粒子——分子构成的。 【提问】你能解释为什么酒清挥发了吗?你能解释我们为什么能够闻到花的香味吗? |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 让学生初步认识一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 |||||
【板书】分子是客观存在的
【指导阅读】教材p47第一、二自然段 【组织讨论】1.为什么水会减少?2.解释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 阅读教材。 分组讨论并表达交流。 |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
【拓展】请猜想一下,品红在什么情况下可扩散得更快一些?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 | 回答:在热水中,分子运动加快。 回答:说明分子是在运动的。 | 联系物理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深入探求知识。 | ||
【过渡】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我们肉眼看不到但我们借助先进仪器不仅能看到,而且我们还能移动它们。 【指导观察】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板书】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等。 | 观察,猜想它的大小。 |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与理解分子的真实存在,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 ||
第二部分: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很小; | ||||
【指导阅读】“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一段话。 【提问】教材上哪些数据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哪些数据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 | 学生用课本数据回答。 | 理解“分子很小”。 | ||
【知识介绍】苯分子放大的倍数。 【动画2】水分子的小黑点与乒乓球比较,渐渐变大,变成乒乓球和地球模样 【板书】分子很小。 | 学生观看。 | 直观揭示分子的大小。 | ||
第三部分:分子的基本性质 2.分子的运动 | ||||
【过渡】从品红的扩散,我们猜想分子是在运动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信服,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 【提供资料】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极易溶解于水,氨水可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 【引导探究】 阅读资料。 | 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 ||
【演示】取一只试管,倒入2毫升氨水,滴2滴酚酞试液。 【提问】有什么现象? 【提出问题】不直接滴加浓氨水,你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吗? 【提供实验仪器】浓氨水、酚酞溶液、大小烧杯、大试管、胶头滴管、棉花、滤纸条,锥形瓶、橡皮塞等。 【提出要求】设计实验,探究氨分子的运动。 【板书】分子的运动。实验探究过程等。 【引导分析】方案一,烧杯A与烧杯B哪些条件相同,什么条件不同 为什么这样设计 【巡回引导】 肯定学生的发言的正确性,指导学生设计方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 【评价方案】 | 回答:酚酞遇氨水变成了红色。 讨论:(发言要点汇总) 1.可能根据氨水易挥发的性质,再利用氨气的易溶于水。 2.必须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才能完成。 学生先分组动口讨论,再动手实验。几分钟后,表达交流。介绍自己实验中的成功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 (学生设计方案汇总:) 4. 其他方案。 | 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 ||
【引导学生归纳】这些实验说明了什么? 如果改变温度会有什么影响? | 归纳: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 ||
【投影】学案上的课堂训练一 | 完成练习。 | 随堂巩固知识 | ||
第四部分:分子的基本性质 3、分子间有间隔 | ||||
【设疑】物质为什么有固(s)、液(l)、气(g)三态的变化 | 再次激趣 | |||
【演示实验】两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放O2和NO2两种气体,口对口放置,抽去中间的毛玻璃片后,观察发生的现象. 【提问】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追问】根据这一现象,你还能提出什么假设 【播放动画3】分子间隔和分子运动的微观过程:NO2分子向上运动,O2分子向下运动,最后趋向颜色一致。 | 观察,并描述现象: 下面瓶中的红棕色的气体逐渐进入上部的氧气中,随时间的推移,两瓶趋近一致,但颜色变浅。 学生回答: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观看,并理解分子的运动,初步形成分子间有间隔的想象表象。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 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能力。 | ||
【提出课题】我们能够把分子间的间隔直观地表现出来吗 请同学们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组织讨论】评价实验方案是否能够成功,是否可行。 | 【自主探究】 提出假设: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设计实验:(方案汇总) 1.一定量有颜色的水和无颜色的水混合。 2.一定量酒精与水混合。 3.冰融化成水体积的变化。 4.一定量汽油与植物油混合等等。 学生分组交流,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具备创新的科学素养. | ||
【提问】本实验探究过程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什么地方 【演示实验】用分子间隔演示仪做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减小的实验。(水预先染色,现象更明显。) 【提问】请你分别用“◎”表示酒精分子,用“○”表示水分子,画图模拟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相互扩散。 | 归纳:1.必须是两种不同的分子构成的物质。 2.先分离开来,后混合均匀。 (也可由学生自己动手演示) 画图,相互讲解。 |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形成想象表象。 | ||
第五部分 迁移应用 | ||||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设计意图 | ||
【组织讨论】1.为什么一滴酒精滴在纸上,过一会儿就消失了 2.手上消失得快,还是纸上消失得快 为什么 3.从体积上来说,1+1=2吗 为什么 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的固、液、气三态转化。 | 结合刚学过的分子的基本性质回答。 | 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
【投影】课堂训练二 | 边做练习边回答。 | 巩固、深化知识。 | ||
【归纳板书】分子的基本性质。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 小结发言。 | 加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 ||
【指导练习】完成学案上的练习。 | ||||
附:板书设计: |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