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化学发展史,了解炼丹术和炼金术,了解我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徐寿对化学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故事、史料认识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的发展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了解化学、关注化学、学好化学、热爱化学、报效祖国。
教学方法
提供史料教师引导讨论归纳激发兴趣培养学科素养
教具准备
投影仪、史料胶片、物质样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又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那就是化学。化学是研究什么的呢?怎样才能学好化学?这门学科有趣味吗?这门学科是怎么发展的呢?下面我们就学习化学发展史。
板书:初三化学史入门教学
引言:在学习化学发展史以前,首先请同学们听三个有趣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发生在1994年的美国某地。那天,大学里面一座大楼失火了。“呜,呜,……”消防车问讯赶来。这时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大楼门口警卫森严,不许消防队员进去。“火烧眉毛了,还不许我们进去?”消防队员着急的问。“不行,没有国防部的证明,谁都不许进!”原来,大楼里面的科学家们正在极端秘密地研究一种化学元素──铀。为什么研究铀要那么保密呢?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1781年,英国有位著名的化学家叫普利斯特里,他很喜欢给朋友表演化学魔术。每当有朋友来到他的实验室参观时,他便拿出一个空瓶子,给大家表演。可是,当他把瓶口移近蜡烛的火焰时,忽然发出“啪”的一声巨响。朋友们吓了一跳,有的甚至钻到桌子底下去。原来,瓶子里事先装进氢气和氧气,点火会发出爆炸声。一次,他表演完“拿手好戏”后,在收拾瓶子时,注意到瓶子上有水。经过反复实验,他终于发现,氢气燃烧后变成了水。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1890年。在庆祝德国化学会成立25周年的大会上,著名化学家凯库勒,讲述了自己怎样解决了有机化学史上一大难题。“那时侯,我住在伦敦,日夜思索着苯分子的结构是什么样的。我徒劳地工作了几个月,毫无收获。一天,我坐马车回家,由于过度劳累,在摇摇晃晃的马车上睡着了。我作了一个梦,一条蛇首尾相连,变成一个环。我从梦中惊醒,当天晚上,在梦的启发下,我终于画出了苯分子的环式结构,解决了有机化学史上的一大难题。”
提问:同学们听完了这三个故事,有什么感想呢?
板书:一、从三个故事看化学
发言:对同学们的发言有针对性的点评。
讲述:故事一从一个很小的侧面说明化学是何等的重要。美国在1945年研制出第一颗原子弹,当年的8月6日和9日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引起世人瞩目。我国在1964年10月16日在西北上空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从而结束了我国没有核弹的历史。故事二说明研究化学一定要细心,厦门大学张资珙教授曾经把一名优秀的化学工作者比喻为C4H4,C4H4是一种高度不饱和的烃,具有很高的活性,即:clearhead(聪明的头脑)、cleverhands(灵巧的双手)、cleanhabit(洁净的习惯)、curiousheart(好奇心)。故事三说明每一项化学成果都来之不易,灵感只会光顾那些勤于思考的人,它是不会去拜访懒汉的。
总之,从三个故事可以看出,化学是一门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广泛的用途,充满浓厚趣味的自然科学,她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很有趣的科学,那么这门学科是怎样发展的呢?
板书:二、化学的原始形式──炼丹术和炼金术
讲述:与原始社会相比,在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帝王将相自然而然产生了两种愿望:一是希望长生不老,二是希望拥有更多的财富。为了满足他们的要求,逐渐有些方士从事炼丹方面的活动,主要从事炼制长生不老丹和人造金银,这就是炼丹兴起和发展的条件。
纵观炼丹的发展史,我国历史上产生了许多的炼丹大家,如魏伯阳、葛洪、狐刚子等。炼丹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他们认为:“合丹当于名山之中,无人之地,结伴不过三人。”因此,炼丹的场所多设在深山古观,与烟尘毒气进行搏斗,中国的炼丹常与道教联系在一起。
衰老病死是本是自然现象,人类不可能炼出长生不老丹。据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派三千童男玉女去东海寻求长生不老丹,结果什么也没找到。在历史上,服用长生不老丹而丧命的大有人在,如唐太宗、唐宪宗等。
1970年,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在京都长安──现在的陕西西安发现两坛唐代宝物,其中之一是“长生不老丹”的药方,药方上开列:朱砂、密陀曾、石英、珊瑚、孔雀石、雄黄、雌黄、硝石等,其中好多是有巨毒的物质,难怪吃了就一命呜呼!
展示:朱砂、密陀曾、石英、珊瑚、孔雀石、雄黄、雌黄、硝石样品
讨论:炼丹术和炼金术为什么没有走向成功?
分析:炼丹术和炼金术的指导思想是追求长生不老和物质享受,而不是探索科学真理,这使得炼丹家不可能成为化学家,也使得在对炼丹过程中出现的许多导致新发现的化学反应,因为与长生无关而失之交臂。其次,炼丹家之间相互严守秘密,不事交流,以至千百年来重复操作,殊少进步。实验用具不知道采用玻璃仪器。操作者缺少数学教养,不能对一些反应结果进行定量分析,这些使得古代的炼丹术和炼金术未能突破神秘的外衣而发展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
讲述:关于炼丹术的功过,16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曾作了一个公正的评价。他把炼丹术比喻为《伊索寓言》里的一位老人,一位快要死去的老人,告诉他的儿子们,说他在葡萄园里已经埋下了许多的黄金,留给他们,儿子们把葡萄树四周的的泥土都挖松了,但是并没有发现金子,可是,树根四周的青苔和杂草被他们除去了,结果第二年长成了满园的好葡萄。
讨论:炼丹术和炼金术的积极意义在哪些方面可以体现?
归纳:炼丹术和炼金术不能发展成为一门科学,但它在客观上促进了冶金、地质、矿物、医学等学科的发展。
投影:1.炼丹导致了许多新的发明和发现,如火药、烧酒等的出现,都和道家的炼丹活动有关。
2.为研究“药用”的人造金银而进行的冶金研究,这一方面对我国古代的冶金学的发展贡献较大。
3.药用植物的研究,促进了古代医药学的发展。
4.炼丹家们在
实验中所作的记录,是我们研究古代化学史宝贵的资料。
总之,由于炼丹、炼金都以追求“长生不老”和“点石成金”为虚幻目的,因此在实践中屡遭失败,并且日益走向衰落。化学研究的方面只能专注到实用方面,冶金化学、近代化学、医药化学的发展迎来了现代化学的诞生。
在系统化学形成以前,人类对物质的变化认识还处在哲学性的猜想和经验性的实践阶段,在化学发展史中经历了很长的这样阶段,我们不妨称之为经验化学时期。在当时,我国在化学工艺的成就上,在认识物质的哲学基础上,以及在炼丹术几个方面,都超过了同时代的欧洲。
到了近代,欧洲社会较早脱离了封建社会,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这就加快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化学,也就适应了欧洲社会的需要,由经验性的水平提高到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系统化的化学知识,被称为近代化学。
板书:三、近代化学是从欧洲传入中国的
我国虽然有了高度发展的经验性化学,但近代化学却是从欧洲传过来的。国家之间的交流本是常见的事情,只要我们善于吸收,并且加以发展外来文化,就能使得近代化学在我国开花结果。所以,近代化学是从欧洲引进过来的,这是无须隐讳的事实。
19世纪50年代,我国的文献中就有了“化学”一词以及有关化学知识的记载,这些化学知识都是从西方翻译过来的,随后化学知识在上流社会开始流传普及。在这里,我们要提到一个重要人物,他就是徐寿。
板书:四、我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徐寿
徐寿,江苏无锡人,生于1818年,5岁时父亲去世,家庭情况不是很富裕。因此,他不能像大多数富家子弟那样去学习八股文,走仕途作官这条路,只好自己用心学习科学。有一次,他在上海得到《博物新编》这本书之后,回到家中找一些仪器进行化学实验,因此,他的化学知识比同时代的人要丰富得多。
在当时,上海有些传教士开始翻译教科书,徐寿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于1867年调到江南制造局工作,担任了17年的编译工作。徐寿对我国近代化学的影响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
1.首先是化学物质的命名方面,从徐寿所译的书开始,我国有了一套系统的元素名称。
2.徐寿的第二项贡献是他在介绍化学知识时,注重系统性。
投影:徐寿的画像
同学们,今天我们从四个方面了解化学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的起源、发展过程,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热爱化学,学好化学,长大后为我国的化学工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业:预习序言部分
点评:本节课的教学是初三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通过化学史的教学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了解化学的起源、发展。通过炼丹术和炼金术的讲解,知道我国光辉灿烂的文明史,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这种社会责任感融入到今后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在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将化学史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这样,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