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理解自感现象产生原因及其产生条件。
B.掌握自感系数及自感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C.了解日光灯原理及镇流器、启辉器的原理。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B.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由现象入手,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找出基本规律,将所学的知识、规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教学难点:分析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日光灯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由实验入手,创设问题情境,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讨论、自学并辅以电教手段,在教学中加强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找出现象的原因及规律,达到教学目的。
三、教学过程:
1. 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采用如下的教学模式:
创设问题情境指导自学讨论答辩教师总结
*创设问题情境:展示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他们解释物理现象,探索新知识的求知欲。
*指导自学:根据演示实验的内容,由学生按自学提纲独自阅读教材,分析实验现象,教师巡回点拨,对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诱导启发。
*讨论答辩: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回答教师提出的思考题。
*教师总结: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做充分总结,板书要点。
2. 课堂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复习提问:楞次定律的内容及其含义。
(2)新课教学:
A.演示两个自感现象实验,之后学生按教师提供的自学提纲阅读教材。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回答教师提出的思考题,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做小结,并板书要点。
B.提出自感系数及自感电动势这两个物理量,讲明物理意义。
C.应用自感现象解决日光灯原理。观察实验现象,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回答镇流器和启辉器的作用。
(3)小结、布置作业: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