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什么是离心现象,明确物体做离心运动的条件
2.能结合课本提出的问题具体分析,了解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分析说理的能力,提高科学表述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利也有弊,充分扬长避短,是一种科学态度,也是一种科学方法.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生对几种离心机的使用,把审美欣赏与操作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审美的感受力和鉴别力.
二、学法引导
让学生动手去做各种离心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在结合学过的向心力知识寻找本质规律.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理解离心运动的条件、知道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
2.难点
结合具体事例分析离心运动,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3.疑点
离心运动是否受到“离心力”
4.解决办法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通过现象看本质.采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录像片:常见的离心现象.
课件: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
多媒体设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通过录像和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分析离心运动产生的原因.
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来讨论研究,提高分析应用能力.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的
(略)
(二)整体感知
这一节课不是可有可无的课,要充分利用课本的素材,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离心现象
提问:物体为什么能做圆周运动
是因为物体受到向心力,向心力使物体维持在圆周轨道上,而不是沿圆周切线方向飞离轨道.
反问:如果向心力突然消失,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议论.
演示录像片.
再问:如果合力不足于提供所需的向心力,会出现什么情况
演示录像片,学生议论.
小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于提供圆周运动的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这种运动称做为离心运动.
注意:离心运动的原因是合力突然消失,或不足以提供向心力,而不是物体又受到什么“离心力”.
2.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
教学方法是:现看录像或课件,思考其中原因,互相议论交流.
注意学生表述的科学性,培养习惯,提问能力.
实例1:离心干燥器
实例2:洗衣机脱水
实例3:体温计甩水银柱
实例4:棉花糖的产生
实例5:汽车转弯
实例6:高速转动的砂轮
鼓励学生再举例说明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
(四)总结、扩展
离心现象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要理解其产生的原因,并会用来解释有关的问题.
讨论:撑开的雨伞上附有雨水,转动伞柄,雨水会被甩去,试分析雨滴运动的轨迹.
八、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
对雨伞甩雨水问题定量讨论:若已知伞柄半径为r,角速度为ω,高为h,求雨滴落到地面上的轨迹.
九、板书设计
离心现象及其应用
1.离心现象
2.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
十、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潮汐产生的原因
到过海边的人都知道,海水有涨潮和落潮现象.涨潮时,海水上涨,波浪滚滚,景色十分壮观;退潮时,海水悄然退去,露出一片海滩.我国古书上说:“大海之水,朝生为潮,夕生不汐”.那么,潮汐是怎样产生的
古时候,很多资哲都探讨过这个问题,提出过一些假想.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地球和人一样,也要呼吸,潮汐就是地球的呼吸.他猜想这是由于地下岩穴中的振动造成的,就像人的心脏跳动一样.
随着人们对潮汐现象的不断观察,对潮汐现象的真正原因逐渐有了认识.我国古代余道安在《海潮图序》一书中说:“潮之涨落,海非增减,盖月之所临,则之往从之.”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写到:“涛之起也,随月盛衰”.他们都指出了潮汐与月球有关系.到了17世纪80年代,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以后,提出了潮汐是由于月球和太阳对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假设,从而科学地解释了潮汐产生的原因.
原来,海水随着地球自转也在旋转,而旋转的物体都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使它们有离开旋转中心的倾向,这就好像旋转张开的雨伞,雨伞上水珠将要被甩出去一样.同时海水还受到月球、太阳和其他天体的吸引力,因为月球离地球最近,所以月球的吸引力较大.这样海水在这两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引潮力.由于地球、月球在不断运动,地球、月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在发生周期性变化,因此引潮力也在周期性变化,这就使潮汐现象周期性地发生.
十一、随堂练习
1.汽车在半径为R的水平弯道上转弯,如果汽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使汽车发生侧滑的最小速度为 ( )
A. B. C. D.
2.物体做离心运动时,它的加速度 ( )
A.一定变为零 B.可能变为零
C.一定不变 D.可能保持不变
3.雨伞半径为R,高出地面h,雨伞以角速度ω旋转时,雨滴从伞边缘飞出( )
A.沿飞出点半径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
B.沿飞出点切线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
C.雨滴落在地面上后形成一个和伞半径相同的圆圈
D.雨滴落在地面上后形成半径r=R的圆圈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