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例说】
〖福建省厦门市英才中学 刘建奎〗
围绕目标,设置主问题,注意信度。什么是主问题?主问题应该是为完成教学目标而设立的一系列有机问题。从运用价值上讲,应有如下特征:
1、在课文理解方面具有整体品读的牵引力;
2、在教学过程方面具有教学板块的支撑力;
3、在课堂活动方面具有让学生共同参与的凝聚力。也就是说,要能切实地教学目标的完成,问题展开要有逻辑性、层次性,给学生思考时间,然后师生愉快地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情感的火花。如教学《祝福》,以理解小说的主题为目标,设计如下问题:
1、阅读有关祥林嫂的描写,你了解到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提示:从人物身份、外貌、性情、经历、品格等方面总结。
2、祥林嫂是怎么死的?是谁害死了她?
提示:考查她自己、周围人、当时的社会观念。
3、祥林嫂死在祝福的时候说明什么?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提示思考:那些人在祝福?他们怎样看待祥林嫂?“祝福”和祥林嫂的命运有什么关系?
三个问题紧紧围绕目标,铺垫引导,层层推进,师生互动,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快感。整个过程流程畅,有亮点。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海学校 许国庆】
〖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贯彻创新精神·改革阅读方法〗
有了阅读观念的转变,如果没有阅读方法的改革,那么,阅读教学仍然很难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只有掌握了合理的科学的阅读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方法很多,它包括精读、略读、速读、跳读,以及查阅参考资料,使用工具书和正确处理提示、注释、及思考练习的方式方法,阅读时思考分析,归纳总结,正确的理解读物的内容与形式,把握文章的中心等等。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所谓良好的读书习惯就是“自己能够读,自己喜欢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如果学生都“能够读”,而且“喜欢读”,那便达到了中学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针对不同的课文进行教学的时候,不求面面俱到,而是认真找准每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的“切入点”。譬如,我在执教《祝福》这一课的第一教时时(这一课曾被评为江苏省高中语文评优课一等奖),考虑到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联系《祝福》这篇小说的特定内容,要求学生明确理解“作品的典型环境”。由于这是一篇中学教材里最长的课文,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文本的理解,确实很是棘手。于是我请学生从“筛选文章的重要信息”这一“切入点”着手,采用“速读”的方法, 阅读课文,筛选信息,理解《祝福》的典型环境。学生在这样一种明确的读书目标下面,快速地阅读课文,就比较容易地获得了这样的“信息”:鲁镇是一个在封建迷信、封建礼教严重毒害、束缚下的封闭的农村社会,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的人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那样的凉薄和冷漠,这是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的一个典型的“社会缩影”。这些“信息”都是学生自己从文章里面获得来的,不是老师“灌输”的,学生自然就接受了。如果我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那么只好从当时的社会背景讲起,对阅读材料作烦琐的分析,把课文内容一一解剖并条例化,帮助学生来理解鲁迅所刻画的“这一个”典型环境,至于说学生到底理解得怎么样,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有没有得到提高,那是不管的了。这样“长此以往”,学生何来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