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八中学 贾慧玲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2 > 游褒禅山记 >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极夫游之乐也(能够)

⑶ 以故后名之曰褒禅(那,代指慧褒埋葬的时间。)

院东五里(那,代指慧空禅院)

为文犹可识(它,代仆碑)

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它,代穴;那些,代指游客)

又深,则至又加少矣(那,代指后洞;那,代指游客)

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自己,代作者)

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他们,代指古人)

孰能讥之乎(难道,表反诘)

⑷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的意义和用法:

① 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形容词作名词,迷乱的地方

② 往往有得:动词作名词,心得

③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鱼虫、鸟兽:名词,观察

④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名词,景象

⑸ 将下列句子按其中的“之”字的语法分类

①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鱼虫、鸟兽,往往有得

②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④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⑤ 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⑥ 其孰能讥之乎

⑦ 此余之所得也

A、相当于结构助词“的”:③⑦

B、代词,指代人、物、事、地方等,作宾语:⑤⑥

C、助词,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①②③

⑹ 读准句读:

①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②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③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④ 鼎足之形/成矣

⑤ 则谓//非草木/不得矣

⑺ 正音:

无物以相(xiàng)之

何可胜(shēng)道也哉

长乐王回深父(

五、整体感知

1、教师指出: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例如《醉翁亭记》末段“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二语便是该文的主旨。试参照此例说说本文的主旨可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学生可能说出多种答案,可以稍加讨论。对不确切的答案应作一点分析,例如“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一句是就仆碑而言,不过是信笔拈来,与游洞无关。作者此次游褒禅山的主要目标是游洞,他的主要感受是缘此而生。)

讨论后应确定,“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一句是全文主旨的概括。

2、追问:作者说“不能至”是指什么说的?(不能至洞的深处,不能见“非常之观”。)这本来是件“有悔”的事,为什么作者又说“可以无悔”呢?(因为已经“尽吾志”了。)“尽吾志”是什么意思?(为实现自己的愿望作最大的努力。)

小结:“尽吾志”是这句话的要害。

3、“尽吾志”这句话跟前段记游中哪句话是前后照应的?(“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夫游之乐”是指什么说的?(至洞之深处。)为什么到了洞之深处才能“极夫游之乐”呢?(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可以看出,再看下文“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也表现了这样的意思。)你们能不能从毛主席诗词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作者的这个意思呢?(“无限风光在险峰”。)再说作者的“悔”──这“悔”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随之”。)

小结:“随之”,就是放弃自己的意愿,不作最大努力而屈从别人,这正是本句的要害。

第二课时

一、课文分析

1、教师先范读一遍,然后领诵一遍。

⑴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哪一个是本名?(华山。)哪一个是别名?(褒禅山。)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此前不叫褒禅山;“有碑仆道……曰‘花山’”──可见“花山”是古名,“花”后来讹音为“华”。)

⑵ “唐浮图慧褒……名之曰‘褒禅’”──这句说别名来由。下句“今所谓……庐冢也”作补充,证明此说正确。

⑶ “距其院东五里……名之也”──“华山洞”,这里是指前洞还是指后洞?(后洞,下文可证。)这句介绍华山洞名由来。

⑷ “距洞百余步……曰‘花山’”──“有碑仆道”中有省略成分吗?(“仆”后省“于”。)说碑“距洞百余步”,却没有说出方位,据你判断,碑应在洞的哪一面?(西面。作者以慧空禅院为参照物,再去前洞,正是向东走,先见碑而后见洞,可见碑在洞的西面。)

小结:本名→别名由来及证明→华山洞名来由→从仆碑看出本名→指出音谬。

2、教师先范读一遍,然后领诵一遍。

⑴ “其下平旷……所谓前洞也”──“前洞”陪衬“后洞”,一笔带过,妙。

⑵ “由山以上五六里”──“以”的用法同“而”,一笔带过行程。“有穴窈然”──写所见,“入之甚寒”──写所感。“问其深”──写所问。这是详写后洞。

⑶ “余与四人……而其见愈奇”──“愈深”“愈难”“愈奇”六字,大有深意,为下文议论张本。如果是一般的山水游记,“愈奇”之后必大肆渲染。

⑷ “有怠而欲出者……俱出”──游程至此结束。

⑸ “盖余所至……又加少矣”──追记洞中所见。

⑹ “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追记自身,伏“悔”字。

⑺ “既其出……游之乐也”──以“悔”结束记游,为下文抒发议论作铺垫。

小结:

第一层(开头到“遂与之俱出”“前洞──后洞”,后洞的特点“窈”“寒”“深”,洞的深处情形是“愈深”“愈难”“愈奇”)记游洞经过;

第二层(“盖余所至”至段末)追记后洞中所见并表示遗憾心情。

3、教师示范诵读并穿插讲解:

⑴ “于是余有叹焉”──“于是”承上,“叹”启下,由叙事过渡到议论。

⑵ “古人……无不在也”──“无不在”就是“无不在心”,省“心”字,使行文简洁。全句意在颂古人博大精深,为下文立论根据。

⑶ “夫夷以近……则至者少”──照应前洞、后洞。“而世之奇伟……在于险远”──照应上文“其见愈奇”。“而人之所罕至焉”──照应上文“则其至又加少矣”。“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从事实推出结论,为下文“尽吾志”张本。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