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四川省遂宁市第六中学 周远宁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2 > 故都的秋 >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品味文章语言,体味作者心景。

【教学重点、难点】

1、作者主观感情与客观景物的融合。

2、推敲悲凉情调后文章的丰富内涵。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音乐:《秋日絮语》)

他,幼年丧父,发愤读书,成绩斐然,贫困的生活赋与他诗人的忧郁特质。

他,17岁留学日本,饱受异族欺凌,屈辱的日子赋与他作家的忧伤情怀。

他,壮年时期飘零南洋,北望中原,苦难的祖国赋与他战士的忧患悲凉。

他,在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宪兵队秘密杀害,终年49岁。

他,在1952年被中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今年,2007年,是他的一百零一年诞辰。

他的名字,叫郁达夫。

后人评价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刻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抗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

今天,让我们走进《故都的秋》,走进郁达夫的心境。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首段,抓文眼句。

通过学生比较阅读把握句子的重音位置在该在“特别”,所以故都秋的主要特点是“特别的清、静、悲凉”,而非“清、静、悲凉”。

2、哪些段落描写北国的秋?分别找出几幅故都秋景图。

3~11。

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日胜果。

三、精读课文,分析鉴赏

1、分析鉴赏第3段──清晨静观图:

⑴ 学生朗读:(音乐《秋日絮语》),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⑵ 教师提问:

① 作者选取了哪些平常的景物来写故都的秋?

“破屋”、“天色”、“驯鸽的飞声”、“日光”、“牵牛花”、“秋草”。

② 作者写了哪些秋色?秋色的特点是什么?作者心里会产生怎样的感受?

碧绿、青天、蓝朵。

冷色调。一幅冷色的画面。

冷清。悲凉。

③ 本段又写了哪些秋声呢?用了什么写法?作者心里会产生怎样的感受?

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以声写静的反衬手法。

凄清、孤独、悲凉。

④ 在这样的清冷寂静的声色环境中,作者做了些什么?这是怎样的一种心境?

“泡一碗浓茶……”,“细数……”,“静对……”。

悠闲、惬意、对故都秋的一种热爱,也给人清、静的感受,还有些许凄冷、孤独、悲凉。

2、分析鉴赏第4段──落蕊轻扫图:

⑴ 学生朗读:(音乐《秋日絮语》)

⑵ 教师提问:

① 本段从哪四个方面的感受写槐树的落蕊?突出了“故都”秋的什么特点?用一个字概括。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静”。

② 最后一句通过写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绦,给人以清闲、落寞的感觉,突出了“故都”秋的什么特点?用一个字概括。

“清”。

③ “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抒发了悲秋之感,突出了“故都”秋的什么特点?

“悲凉”。

3、分析鉴赏第6~10段──秋雨话凉图:

⑴ 学生朗读:(音乐《秋日絮语》)

⑵ 教师提问:

① 作者是怎样评价北国秋雨的整体特点的?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样。”

② 北国秋雨“奇”在何处?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声音“息列索落”──静;快,利索,不拖泥带水,清爽。

③ 秋雨“话凉”,那声音的特点有哪些?

声调──缓慢悠闲。

内容──清凉,渐生凉意。

环境──清净。

④ 秋雨话凉图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悠闲、无聊、感伤、悲凉、寂寞。

4、分析鉴赏第5、9段──秋蝉残鸣图、秋日胜果图:

教师提问:

⑴ 在这两段里作者分别从色、形、声、味、实,来体现一个共同的主题“清”、“静”、“悲凉”,这是散文的什么特点的体现?

形散而神不散。

⑵ 整篇文中的“形”是什么?“神”又是什么?

“形”是五幅故都的秋景图,“神”是“清”、“静”、“悲凉”。

5、品读第13、14段:

教师提问:

⑴ 作者再次提到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为何?

作者提到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与前文呼应,运用对比来形象地比喻两者之味的不同,说明了南国的秋的味比不上北国的秋。

⑵ 如何理解文章结尾的一句话?

直抒胸臆,是点睛之笔。表达对故都的秋无比眷恋之情,再次与前文呼应。

四、探讨课文,走进作家心境

教师提问:那郁达夫为什么这么“寂寞、孤独、忧伤、悲凉”啊?

探讨1:

阅读第12段。本段主要采用什么表达方式?中心句是哪一句?从全文来看,这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议论。

中心句是“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古今中外的引证,说明感秋处处有,中国文人最突出,而秋“深味”非在中国北方莫属,这其实还是为了突出故都之秋。

探讨2:

特别的人生经历。

四、总结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