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二中学 谭文淼
详见《课件》
三、合作探究
互动设计7:
宴前:起因、发展(1、2)
1、先请一位同学来翻译第一段。(先朗读一次)
⑴ 归纳有关文言知识(见课件)
⑵ 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
点拨: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第二件骨‘范增进言”。
曹无伤是沛公的主司马,他的告密当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语,于是,项羽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矛盾挑开,故事“开端”。
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2、再朗读第二段,再翻译:
⑴ 归纳有关文言知识(见课件)
⑵ 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点拨:第一件事“项伯夜访”。
第二件事“张良献策”。
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刘邦对项伯不但“兄事之”,“更奉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拢,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导致项羽上当。
“张良献策”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项羽终于“放虎归山”,以致范增之谋难以实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这段文字是情节变化的关键。
互动设计8:
3、宴中:高潮(3、4)
学生朗读,翻译第三、四节。
⑴ 归纳有关文言知识(见课件)
⑵ 思考:鸿门宴上发生了那些精彩的情节?请简要归纳。
第一件事“刘邦谢罪”,
第二件事“范增示意”,
第三件事“项庄舞剑”,
第四件事“张良召哙”,
第五件事“义责项羽”。
⑶ “项庄舞剑”是鸿门宴上最精彩的情节,请思考:这一事件给后人留下了哪一个成语?对推动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点拨:成语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思是人表面上做某事心中却另有所图。
“项王留沛公与饮”,情节已趋缓和,“舞剑”事件发生,形势再度紧张起来,从而引出了“樊哈闯帐”,故事推向高潮。
⑷ 刘邦脱逃之前作了哪些布署?是几个人一道走的?为什么这样?
点拨:一是留下张良代为辞谢,二是放弃车骑、只身独骑,只带四个亲信随从,三是叮嘱张良,待其至军中再入内辞谢。
这样安排,目的在于尽快脱离虎口,担心项羽反悔。(从小路走,目的也在此。)
⑸ 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分别怎样,为何不同?
点拨:项羽:受璧,置之坐上;范增: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
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自己的武力;范增则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同时也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计谋破产而恼怒。
互动设计9:
4、宴后:结局、尾声(5、6、7)
⑴ “巨鹿之战”是项羽暴兴、成为西楚霸王的起点,他勇冠三军,摧毁秦军主力,成为众望所归、天下注目的英雄。
“垓下之围”写项羽四面楚歌,慷慨别姬,最后败亡,自知愧对江东父老,不肯渡乌江,自刎而死,凄怆悲壮,撼人心弦。
而“鸿门之宴”则是项羽由成功转向失败的关键。是人们公认司马迁《史记》中写得最好的内容,它正确展示了项羽由盛转衰。
请同学们研究一下,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了这些转化的趋势?看出了项羽悲剧的预兆?
点拨:
① 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刘邦在劣势下,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
② 项羽刚愎自用,又拙于应变;刘邦善于采纳意见,又随机应变。
③ 项羽用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刘邦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授命。
④ 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刘邦有奸必肃,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
⑵ 教师补充两个细节:
① 从座次看人物
② 羽亦军广武,与汉相守。数月,楚军食少。项王患之,乃为高祖,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
译文:(刘邦率军夺取成皋,接管西楚粮库敖仓,项羽获知后,回师荥阳。)项羽在广武扎营,与汉军对峙。几个月后,西楚军队粮食供给越来越少。项羽很担心,于是做了大茶几,把刘邦的父亲放在上面,派人通知刘邦说:“如果不快点投降,我就烹杀你老爹!”刘邦回应说:“我曾经与你同时接受义帝芈心的命令,我俩约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如果真想烹杀我爹,请分给我一杯羹喝!”项羽大怒,欲下令行刑。(项伯劝阻,项羽才停止行刑。)
评价:刘邦势力不足以战胜项羽,此时的刘邦还在贮备力量,所以对项羽的暴行只能忍气吞声,只不过刘邦的处理方法与众不同。
5、归纳:
刘邦:善于用人、善于应变、能言善辩。
项羽: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不善用人、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的一介武夫。
互动设计10:
简要说说课文除了刘邦和项羽之外的人物对比:
1、范增和张良:
范增:项羽亚父、老谋深算、有政治远见,知道夺项王天下者必为沛公。但项羽未听取其意见,致使他的谋略失败。
张良:刘邦得力的谋士,忠诚不二,老练多谋。刘邦对他言听计从,配合默契,使刘邦变被动为主动,脱离险境,逃归营地。
2、樊哙和项庄:
项庄:项羽手下武士,按范增意欲刺杀沛公,由于项伯阻挠未能得逞。
樊哙:沛公手下武士,张良意护沛公,临危不惧,挺身而出,使沛公转危为安。
3、项伯和曹无伤:
项伯:项羽季父,把项羽要击沛公军消息夜告张良。项羽知道后不但不追究,反而还“许诺”。
曹无伤:使人向项羽告密。由于项羽轻易泄露后被刘邦诛杀。
这些人物的结局无不显示了主要人物项羽和刘邦的个性。预示着他们最后的结局。
四、整合评价
互动设计11:
小结内容:
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事件,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
宴会前,战与不战问题
宴会上,杀与不杀问题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