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四中学 张明
【设计思想】
本课在设计上本着两个原则: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文的育人功能。本课面向高一新生,通过表情诵读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语感。不能过多地从语法角度肢解文本。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荆轲刺秦王》一文,文学美最集中展现的是两个部分:易水决别和荆轲刺秦。通过情感诵读、教师鉴赏引路的方法,抓住这两部分重点落实,从知、情、意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文学艺术鉴赏的审美活动,受到美的熏陶。
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教授时需首先疏通文意,熟知文脉,继而感受形象,体会感情,力争将易水悲歌段落熟读成诵。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基本语法现象,疏通课文内容,理清叙事脉络;对先秦古文简朴的叙事风格有初步体会。
2、感受荆轲勇于反抗暴秦、慷慨悲壮的人物形象;体会其一诺千金、蹈死不顾、义薄云天的性格,并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
3、感受文学作品中崇高的悲剧美,使学生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心灵震憾,引发其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教学重点】
1、梳理字词,从被动句和古今异义两个方面积累文言知识。
2、理清叙事脉络,并从中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方法:
采用同学分组竞赛的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自主找到四个方面的文言现象,老师指正。学生诵读感知,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
讲解法,自主合作法,诵读感知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试着找到被动句和古今异义两个方面的文言现象。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据说陈凯歌一直很喜欢读《史记》,《刺客列传》更是百看不厌。这促使他产生了把“荆轲刺秦王”这段史实搬上银幕的冲动,拍摄了影片《刺秦》。“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歌一曲,千载有余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荆轲刺秦王》。(板书:荆轲刺秦王)
二、反复诵读课文,梳理文字,积累文言知识
1、师:首先,我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正音,并找出通假字。
课件:
正音: 督亢(kànɡ) 愿足下更(ɡēnɡ) 虑之樊於期(wū jī) 右手揕(zhèn) 其胸拊(fǔ) 心血濡(rú) 褛以药淬(cuì) 之忤(wǔ) 视瞋(chēn)目 变徵(zhǐ)之声 通假字: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生大声齐读以上内容。在教学生成中,学生可能对这些字词比较生疏,多读几遍利于加强巩固)
2、师:音正字顺之后,分角色朗读第二和第三自然段,其中有三个人物角色──太子丹、荆轲和樊於期;其他同学注意找出其中的文言现象。分组找出被动句、古今异义文言现象。
(课堂生成问题设想)学生分角色诵读时,如果忽视诵读技巧,可立即点拨指导。比如“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仰天太息流涕”六字,读时,一字一段,一词一顿,音量要大,语速要缓,重音落在“仰天太息”四个字上,教师可示范诵读。比如“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诵读“偏袒扼腕”时可指导学生加上肢体语言。
学生诵读时,由于个性不同,感情表达各异。这个环节一定要突出教师的示范诵读作用,并选择善于感情表达的学生朗读以渲染气氛,加强对全体学生的文学美熏陶。
课件:
总结归纳:
古今异义词: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困顿/今:贫穷
仰天太息流涕曰古:眼泪/今:鼻涕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袒露一只臂膀/今:袒护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在那时/今:连词
(课堂生成问题设想)学生自主找被动句时,要先让学生明确被动句概念,从句意入手。找古今异义词时,要先让学生明确汉语发展的概念。
讲语法是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一定要深入浅出。如果学生初中语法知识积累少,切不可着急,要循序渐进,一点一点突破。
三、感知课文,挖掘内涵,感受人物形象
1、师:朗读文章剩余部分,并思考问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刺秦之前,荆轲和太子丹分别作了哪些准备?
(课堂生成问题设想)探究此问题,可指导学生分两步走。第一步先找出刺秦的准备,学生如能疏通文意,就能比较容易找到“头图取信、药淬匕首、武阳为副”这三方面的准备,而极易忽略“待客同行”这个关键环节。对此,可引导学生从“太子迟之”的原因切入思考。第二步再引导学生给四项准备工作归类。
课件:
荆轲:头图取信待客同行太子丹:药淬匕首武阳为副
2、师:太子丹和荆轲的准备工作有相同和不同之处,甚至有矛盾的地方,同学们能不能分析一下原因?
(课堂生成问题设想)二人准备中有冲突的方面。比如以头图取信秦王,说明荆轲做事谨慎周密,能抓住本质和关键。他深知只身一人,提剑入秦,行刺戒备森严的虎狼之君,是千古万难之事,因此务必设法取得秦始皇的信任。(板书
荆轲:谨慎周密做事务本。
坏大事者,太子丹也。他妇人之仁,不忍取樊於期之头;他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难面前,惊慌失措;他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之下,贸然行事,催促荆轲上路,以致刺秦大业功亏一篑而幻化成空。(板书包太子丹:心浮气躁动贸然行事)
3、师:在不充分的准备工作之后,荆轲匆匆踏上了刺秦这条不归路。其时,太子送行。宾客诀别。下面就一起来欣赏慷慨昂的易水悲歌。(摇放幻灯片)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请注意这句话的文眼“白衣冠”,简单三字,“未成曲调先有情”,是何情?穿着送葬死人的丧服来送别活人荆轲,品味起来,隐隐散发着一股秋水寒潭般冰冷浸骨的悲伤。生离死别之际,“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高渐离变徵击筑,荆轲低吟悲歌,此情此景,任是铁石心肠之人,也会心有所动潸然泪下。“天若有情天亦老”!但易水悲歌,是一部悲而壮、哀而不伤的慷慨史诗!“复为慷慨羽,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音调陡变,悲去壮来!士皆目,胸中慷慨之火熊熊燃烧!热血沸腾,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大丈夫,生而何欢,死而何苦?”壮胆豪气胸中起,赢得生前身后名。“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就这样,头也不回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刺秦这条不归路!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