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成教中心学校 朱伟
本节课其实就是由社会这种大环境的诱因引起的,在课堂中,我坚持一个观点:多元解读应为多元有界。“解构批评并不是异想天开、随心所欲的阐释,它同样需要辛勤的劳动与思考。”而《淮南子》的“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说(悦)于目;梨橘枣栗不同味,而皆调于口”,可以看成是对“多元有界”的一种形象表述。总而言之,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正基于此点,在本节课中,我在备课中主动引导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出发,立足民族心理特点,及时对学生阅读中出现的理解问题进行纠偏,同时,我注意保护学生解读的个性与主动性,达到了既对某些“越界”处进行导拨,又保护了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另外,在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课堂推崇的是“平等对话”,这一师生交流形式具体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新理念。但在阅读经典时,往往容易出现以下几种误区:一是学生提出新解有无探讨之意义;二是讨论过程中的生成的课堂资源的判断,不能捡到篮里就是菜;三是须紧扣讨论目的要求,不能“放羊”。为此,在阅读经典前,教师应对经典文本进行一定程度的赏读,掌握一定的深度,同时对学生可能提出的种种问题进行思考,尽可能地做到全局性的掌控。
────────
【参考资料】
⑴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⑵ 赖瑞云:《多元解读应为“多元有界”》(《语文学习》2004年第九期)
⑶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⑷ 于漪:《语文教学切莫边缘化》(《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年第11期)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