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
【内容摘要】
窦娥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著名的悲剧典型。造成窦娥悲剧还有内存因素,即窦娥自身的性格原因,窦娥的性格具有二重性,她的性格体系中有两大既对立又统一的脉络:自觉高尚和伦理精神和刚烈不屈的斗争精神,这两脉络又由很多具体的、活生生的性格元素组成,这些性格元素又分别组成一组一组既对立又统一的联系,如接受封建礼教影响和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甘受命运的摆布和对命运的抗争;靠天与骂天。造成窦娥悲剧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她的性格的二重性。
【关键词】
窦娥 悲剧性格 二重性 一元化
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的很多杂剧作品都反映了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命运,表达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窦娥冤》是中国古典四大悲剧之一,关汉卿在剧中塑造了窦娥这一平民妇女的典型形象。
窦娥善良、温硕、守礼节、懂孝道、明事理、善克制,就是这样一个人人皆怜爱赞扬,对世道毫无触犯的女性,却被大千世界所不容,遭受了人世间的诸多不幸,直到最终被残暴的恶势所吞唑。究其原因,当然有社会的原因,封建统治者的草菅人命,地痞无赖的凌逼迫害,甚至高利贷的高利盘剥都是社会的原因,但这是造成其悲剧的外在因素,造成窦娥悲剧还有内在因素,即窦娥自身的原因,这是最基本的因素,一切恶势力之所以能够得逞,正是利用了窦娥这个“内在因素”。柯列根说过:“悲剧并非只是描写死亡,死亡是生活中的一件事实,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死亡是我们的伴侣,悲剧表现由于我们不能始终保持浑然一体,因而我们所希望的一切无可避免地要遭到失败,根源并非由于外力,而是在于心中,我们如果要打开悲剧艺术之门,真正的钥匙就是必须承认一切悲剧在于人类的冲突,而是从人性的基本分裂中产生出来的。……悲剧最重要的特征──区别悲剧与其它戏剧形式尤其是闹剧的主要特征,就是一切有意义的‘收场事件’,并非由于外在力量,而由于主人公的内在分裂。”①柯列根的观点虽然有点偏激,他忽略了悲剧产生的社会原因,历史必然性,但他看到了悲剧性格对产生悲剧的作用,造成窦娥悲剧的自身原因实际上就是她的性格的二重性。
首先我们来阐释一下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关于性格的本质,至今仍然有许多种说法,如果较朴素的表述,所谓性格,就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恩格斯说:“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②这就是说,性格表现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行为的现实,一是行为的动机与方式,人的行为方式千变万化,心理特征也千差万别,因此,人的性格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刘再复说:“每个人的性格就是一个构造独特的世界,都自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形成这个系统的各种元素都有自己的排列方式和组合方式。但是,任何一个人不管性格多么复杂,都是相反两极所构成的。性格两极的排列组合就性格的二重组合。或者说是、性格世界中正反两大脉络对立统一的联系,但是性格的这二重内容并不是抽象的,它是由具体的,活生生的各种元素构成的。这些性格元素又分别形成一组一组对立统一的联系,即形成各种不同比重,不同形式的二重组合结构。人物性格的二重结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既不是单一结构,凝固结构,也不是分裂结构。”③我们用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来分析一下窦娥的性格,在窦娥的性格世界有两对立统一的脉络,即自觉高尚的伦理精神和刚烈不屈的斗争精神。这两大脉络不是抽象的,它里面包含有具体的、活生生的性格元素,这些性格元素又分别组成小的二重组合结构。
自觉的伦理精神是窦娥性格系统里的一大脉络。悲剧作为善恶两种社会力量的斗争,与伦理学的关系极为密切,中国封建社会特别重视伦理道德,古典悲剧总是具有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打动人心的力量首先来精神道德的优美,人的伦理的理性本质体现得越鲜明越自觉,他就越成为崇高的对象,悲剧通过悲剧主人公的被毁灭来展示他的优良品德,给人以深刻的伦理感动,使人受到精神道德的熏陶,悲剧人物虽被毁灭,但却表现了坏分子所自觉遵循的伦理精神的不可征服,人们由感性的痛苦而得到理性的快感,从而得到伦理精神上的提高。关汉卿在塑造窦娥这一个人物形象时,则以凝重的伦理道德观念和履行道德的强烈义务感为性格特征,总是努力地表现其伦理精神。关汉卿笔下的窦娥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有殉道者的色彩,她为了履行某种伦理义务,自觉地做出牺牲。王国维评及《窦娥冤》时说:“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乃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④如果是在承认悲剧的社会根源的前提之下,那么他对窦娥悲剧性格的看法还是很有见地的。
窦娥性格系统中的另一大脉络便是刚烈不屈的斗争精神。窦娥性格中既有温柔贤慧的一面,又有刚烈坚毅的一面。贤慧媳妇的苦难令人回肠荡气,悲从中来;刚烈性格的抗争,叫人义愤填膺,怒火中烧。同一性格的这两个侧面,相辅相成,共同造成“悲而不伤、悲中有壮”的悲剧效果。当然,对于软弱平庸的性格,遭到毁灭是完全被动的,毁灭对于他们来说是理所当然的。窦娥的刚烈性格决定了她同黑暗势力的斗争是无法调和的,这就决定了戏剧冲突只能是悲剧性的。正是窦娥宁折不弯的斗争意志推动着悲剧冲突不可抑止地向前发展,直至她自身的灭亡,这是构成悲剧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悲剧能够容纳最强烈的戏剧冲突,能够最大限度地表现戏剧冲突,窦娥的刚烈性格满足了悲剧在这方面的要求,从而使《窦娥冤》的悲剧冲突具有不可调和的尖锐性。
窦娥性格的这二重内容是由具体的性格元素构成,这些性格元素又分别组成一组组对立统一的联系。比如,接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和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就是一组对立统一的联系。窦娥出身于书香门第,接受儒家的思想和教育,她的父亲窦天章把“三从四德”当作教条来约束窦娥,把窦家“五世无再婚之女”当作美德来教育窦娥,所以窦娥把“好马不备双鞍,烈女不更二夫”当作信条来遵守,把孟姜女器长城、浣纱女投江水、贞妇化为望夫石这些典故作为典范来膜拜窦娥丈夫列后,她只有“侍婆守孝”,是个言词应口的孝顺媳妇。但她不是一个任人捏合,逆来顺受的弱女子。她身上充满一种“力”,充满一股对正义追求的“力”,当张驴儿闯进她家并拉她堂结亲时,她断然拒绝,推张驴儿一跤,在张驴儿你子面前,窦娥像一位凛然不可侵犯的女神,所以“连美妇人见过万个的地痞无赖张驴儿对她也毫无办法。这都是受到了封建礼教的影响。当蔡婆婆不得不已要招婿张你时,窦娥对她予以了正言规劝,说婆婆已经一大把年纪,再嫁有辱自己的贞节,“枉教人笑破口”并且还表示了对婆婆的强烈不满,说“你岂不知羞”,窦娥对蔡婆婆与张父的暖昧关系十分生气,甚至有些愤怒至极了,“可悲,可耻,妇人家直恁的无仁义”,窦娥认为,再婚“不是咱没丈夫妇女的下扬头”,进而“劝普天下前婚后嫁的婆娘们”都吸收他们的教训,这无疑是对封建礼教的宣传和对他人的说教。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