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岁前的贾谊,生活在一番风平浪静中。西汉初年,一切从刚刚结束的战争废墟中重建,方兴未艾的封建经济复苏,给了贾谊安定的生活学习环境。腹有诗书气自华,倘若再能得遇贵人扶持,自然是平步青云,在这一点上贾谊是幸运的。较之后世慨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韩愈;“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龚自珍以及更多才华被淹没的才人骚客,贾谊早早就享受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成功。感谢独具一双慧眼的河南守吴廷尉老先生,是他把一颗璀璨的新星推向了西汉的政治舞台,也是因为他的推崇,文采斐然的贾谊才得以将后世的政论体散文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少年倜傥廊庙才,斗志未酬事堪哀”一步步走向事业的颠峰时,贾生自己也没有想到,飞黄腾达的身后却是无尽的辛酸。“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天也会妒忌英才的,何况风起云涌的政治旋涡里,他怎么不去考虑一下自己的后路呢?
贾生投至吴公门下,命运已完全交给了吴公,期待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天遂人愿,公元前180年,汉文帝刘恒登上了皇位,开始扶持培养自己的势力时,把目光投向了政绩卓著的河南守吴公,于是征召吴公为廷尉。翌年,期待中的贾谊又一次接到了他政治生涯上的橄榄枝,在老师吴廷尉的力荐下,得以征召入朝,立为博士。是年贾生22岁,如此年轻就能济身西汉最高政治集团中,不可谓年轻有为,成为一时之美谈。然而,乘坐了直升飞机上升的贾谊终究会有一个终结的,上的如果不正常,那摔的就会更惨痛。转折点就是汉文帝将他破格提升为太中大夫后,欲将他升擢为公卿,终于有人站出来反对了,“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汉文帝当然知道江山不能因为有贾谊一个人就可高枕无忧,不能因为他而舍弃更多的人,于是开始有意疏远他,贾谊不得不满腹惆怅别离京城,去做他的长沙王太傅。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选贾生的千古名篇《过秦论》于第五单元,说实话不是去讲课文,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他的人生轨迹,中国历史上不得志的人何其多也。在学习过程中,鄙人浅薄地在教案页眉写下这些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秦灭六国到逐步发展壮大,其攻势之强,可谓摧枯拉朽。而后即为守业,攻势之法亦不可用,然秦不自知不施仁义,仍以刑法暴政鱼肉百姓,殊不知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最终再食灭亡之果,当也正常至极也。贾谊做《过秦论》一文,千古传诵鉴古及今,殊料贾谊之人生轨迹,与秦竟有颇多相似。贾生少年得志意气风发,几近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此时刻时,他的攻略取得成功,功高位显时当注守也,然贾生不知攻守之势异也,依旧勇往直前,大刀阔斧闹改革,却忽视现实中的实际情况,最终非但政见未必采纳,还得罪了不少官僚与王族阶层。落得个英年早逝的可悲结局,后世为之扼腕叹息。
的确是这样的,深谙历史却不懂世事,无怪反对他的人称他为“年少初学”,当初还未进仕之时,凭借惊世骇俗的才华,满腔热忱的爱国热情,自然会有人去赏识提拔的,自然会达到理想中的地位和权势。但重要的是适时而止,正如秦一样,统一六国是分水岭,统一后策略应当改变。贾谊被立为博士之时,也是一个分水岭,更应该稍稍收一点锋芒了,身后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盯着看,露出的是妒忌仇恨的光芒,怎么就没有发现呢?且不说别人,单是一手提拔了他的吴廷尉,有一天看到自己的学生盖过他的光芒,心里估计也不是十分舒服。怪道贾谊失意走长沙,渡湘水做赋吊屈原时;有不祥之鸟飞入房间,感慨:“野鸟入室,主人将去”时,再也没有见到吴廷尉的影子。老师也因为贾谊的才华出众而躲避三舍了,又有谁能救得了他呢。
“德人无累,知命不忧。细故蒂芥,何足以疑!”纵是做了长沙王太傅,贾谊还是贾谊,至少也是地位显赫,实现抱负的大门没有完全关闭,偏偏贾谊自此一蹶不振,湘水之畔怨天尤人,感叹自己做太傅后便是“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难道非得伴君左右,治国平天下才是物尽其用吗?照着这样一个理论,我们这些整天穿梭于教室、宿舍、食堂的孩子王们又算得了什么?不如贾谊笔下的驴了不是?悲夫,职务的高低不能说明奉献的大小,贾谊,原谅对你的不敬吧,说你有些好高骛远不要生气啊。也正是缘于这个心态未能及时调整,所以他不堪巨大的精神压力。有一天学生梁王刘胜从马上摔下致死后,贾谊因为未尽到当老师的责任,通宵达旦余哭泣一年,最终三十三风华正茂的年岁里死去。“梁王坠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哭得死去活来的贾生,莫非你在哭自己,莫非你万念俱毁,有意自戕?不值啊!
一颗璀粲的星星划过天际,坠入历史的长河,留下的却是更多的思考给二千多年后的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士大夫追求的进取途径。身且不保,纵有满腔热血五车学识,也只能带进坟墓,留千古遗恨于斗转星移间。悲夫!“其论甚美,通达国体”的贾谊,聪明才智未能发挥十之一二,甚可悼痛也!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