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戈
其四:
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元朝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写唐德宗时,宰相崔珏妻郑氏带小儿欢郎,女茑茑及侍婢红娘送柩回乡,途中权居河中府普救寺(故事中所虚构的佛寺,因在蒲郡之东,故又名蒲东寺)。洛阳秀才张珙进京赶考,游普救寺遇茑茑一见钟情。后孙飞虎兵围寺院,欲抢茑茑,郑夫人宣称能退兵者以茑茑许之。张珙设法突围向白马将军借兵解围后,郑夫人反悔,经婢女红娘从中撮合,有情人终成眷属。诗中含“拷红”情节。
《蒲东寺怀古》谜底为香囊,即香袋儿,一种佩带的饰物,大一,二寸,用彩色绸布“撮成”缝制而成,内填棉花,香料,有的还缀有丝线穗子。蜀中人俗称“姜包儿”,一般在端阳节期间做成挂带在罩衣内外。《红楼梦》书中提到这个物件的地方也很多。
“小红”,即用彩色,红色布料做成的小香袋。“骨贱”,无骨也,故身轻。“私掖偷携”,指揣在怀里,挂在衣内,清代时人大都着长衫。“强撮成”,指香袋的制作方式:用布装棉花、香料后反抄过来撮成一团缝合成,形状或如心,或桃,或小兽等等。“夫人”不理解为太太,泛指人,“夫”作语气助词。吊起时,与人亦步亦趋,一同行走,人走到哪里,它也到哪里,因为挂在人身上,故“已经勾引彼同行”。“勾引”,即联系在一起。先前有人猜“骰子”(周春《阅红楼梦随笔》),“红天灯”,“帐须”,“鞋拔”等,皆不能与每一句诗言对应扣合。
其五:
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笑,樗栎应惭万古羞。
青冢,即汉代王昭君(王嫱)之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黑河岸。《大清统一志》中载:“昭君死,葬黑河岸,朝暮有愁云怨雾覆冢上”。而其名来源有记载:“墓无草木,远而望之,冥蒙作黛色,故曰青冢。”([清]宋荦《筠广明偶笔》)“胡中多白草,王昭君墓独青,号曰青冢。”(《归州图经》)汉元帝遣宫人王昭君和亲,远嫁匈奴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晋]石崇《王昭君辞》)昭君作怨思之歌,后人名为“昭君怨”。“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当时汉元帝采取看宫人肖像图来召见后宫的方式,未得见昭君。昭君和亲后,心中失悔,后杀索贿不成而曲画昭君像的画工毛延寿。故有“汉家制度诚堪笑,樗栎应惭万古羞”之句。
《青冢怀古》谜底为木匠用的墨斗。(见徐凤仪《红楼梦偶得》)
墨斗中墨汁不是“黑水茫茫咽不流”吗?“曲中愁”者,直也,弹墨线规直。“汉家”,历代人民之称谓。“制度”,即制定度量规矩。“诚堪笑”(有版本作“诚堪叹”),猜谜时不是解作会令人可笑之意,而是使人可喜可叹之意。在人们执度弹墨解锯之后,那些不成材的杂木樗(臭樁)栎上不得殿堂尽职,当然“应作万古羞”了。
其六:
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伴女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此诗记南朝齐周彦伦(即周顒)曾于钟山(今南京市东北的紫金山)西立茅舍隐居,表面上视名利为草芥,实际上世俗之心未断,后应诏出为海盐令。当时人孔稚圭作《北山移文》以讥之:“于是南岳献嘲,北陇腾笑,列壑争讥,攒峰竦诮。”历来嘲笑隐士“身在江湖之上,心居魏劂之下”,不独孔生之讽周顒。
《钟山怀古》谜底是傀儡,即木偶。(见徐凤仪《红楼梦偶得》)即《红楼梦》书中所谓偶戏人。
木偶系无知无觉之物,与名利无涉,故“名利何曾伴女身。”女,通汝,你。演偶戏时,木偶就被拿出来亮相,对它来说,就是无缘无故奉诏进入了世俗红尘。木偶被人用丝绳木棍等牵引操作,此为“牵连大抵难休绝”之状。剧情中可笑之处引起观众频频发笑,它是怨不得人的。
其七:
交趾怀古
铜柱金城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此诗记述东汉光武帝时,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羌兵反汉入金城(今甘肃西南,青海东部)。建武十八年,交趾郡(公元前三世纪末,南越赵佗侵占瓯貉后所置的郡,公元前11年为汉统治,在今越南境内)人民起义,各郡响应,攻克六十五城。刘秀封马援为陇西太守领兵平定。马援率军击破羌兵,把七千羌人迁徙到三辅。平定西羌后,在交趾立两根铜柱为标志,作为汉朝的边界。朝庭以金城途远多寇,主张放弃。马援坚决反对,他固城招民,开田劝耕。巩固了边防,声传海外,使外羌都来和亲。
马援战功赫赫,并且精通韵律,精笛曲,有笛曲可征其事迹:“援门生爰寄生,善吹笛,援作歌以和之,名曰武溪深。”([晋]崔豹《古今注》)马援吹笛可与张良(字子房)媲美。在垓下决战时,张良吹铁笛作楚声,勾起楚军思乡之情,四面楚歌瓦解军心。刘邦大败,楚霸王项羽别虞姬乌江自刎。
《交趾怀古》谜底为喇叭,古称“马上招军”,相当于现在的军号。(见徐凤仪《红楼梦偶得》)
“铜柱金城”都借指喇叭的外形。“振纪纲”是说军号发出号令,严肃军纪,激发军威。号声传海外,远播戎羌。铁笛,亦指喇叭。“招军”一鸣,援军驰至(巧妙地合上了马援的名字),自有作用和功劳,可与吹散楚军的铁笛相提而论。
其八:
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