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国庆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是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规定的一篇诵读课文。这首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影响比较大的有悼亡说,自伤说,音乐说,诗序说等。即使同持一说的,对具体诗句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一千多年来《锦瑟》始终像迷一样吸引着无数的读者去研究,其中不乏苏轼、朱彝尊、何焯、钱钟书、周汝昌等这些大学者。有人说一千个观众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拿来形容李商隐的《锦瑟》也可以说是毫不夸张。但多数读者都认为这至少是一首与爱情有关的诗。因为李商隐的无题诗大多是写爱情的,《锦瑟》是摘取诗中首句的前两个字作题目的,一般都认为它是一首摘字体无题诗。
持自伤说的何焯认为“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我是赞同这个观点的,但《锦瑟》伤的到底是什么?是否和爱情有关?仅靠一句“美人迟暮”,又怎能说得清楚,怎能使持不同观点的人信服?我认为《锦瑟》伤的是怀才不遇,和爱情无关。这可以通过逐字逐句的解读得到证明。
首联是说锦瑟你为什么恰恰五十根弦,你的一弦一柱都不禁让我联想起逝去的年华。有人考证唐代的瑟是二十五根弦,李商隐大约也只活到四十六到四十八岁。但我国古籍中确有关于五十弦瑟的记载⑴,这里既是交代写诗的由头,也是起兴,并不是写实。周汝昌先生也证明李商隐写瑟常用五十之数⑵。至于李商隐的年龄,这在写诗中也完全可以取其整数。
颔联李商隐感慨人生如梦,自己怀着一片报国之心奔走呼号,但却终生不被重用,也只能像啼血的杜鹃那样作哀怨之鸣。
颈联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环节,也是历来争议最多的。出句大多数人认为用的是海上有鲛人流泪,泪化为珍珠的典故。但“沧海遗珠”又是人们熟悉的一个成语,指大海中被采珠人遗漏的珍珠。比喻被埋没的人才。这个成语初唐时已经产生⑶,晚唐时的李商隐完全可能知道。“沧海月明珠有泪”流泪的主体是珍珠不是鲛人,解释成珍珠上沾有鲛人的泪水也说不通,那岂不是说鲛人的泪水有些变为了珍珠有些还没变?何况还要考虑“珠有泪”和“玉生烟”的对仗。所以这里只能取“沧海遗珠”之意。比李商隐早一些的戴叔伦在评论诗的时候说:“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有人据此就认为《锦瑟》是在谈诗,这未免犯断章取义的错误。我国古人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人们认为自然界的宝物也是有生命的,它的出现会有一些征兆。蓝田是产美玉的地方,古人以玉为宝,认为在埋藏宝玉的地方上面会有清烟缭绕,可这种清烟却是远看有近看无的,就是说“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只有善于望气的识宝之人,才能知道这若有若无的清烟是怎么回事,才能根据它找到宝玉的埋藏之地。“玉生烟”生烟的主体是玉,为什么要生烟?当然是为了让识宝者发现自己,好为人们所用。此联中的珠和玉是作者的自喻,夜晚被遗忘在海底的珍珠对着月光也只能是空自流泪,不遇识宝者的美玉在阳光的照耀下也只能是徒然生烟。这不就是诗人怀才不遇的人生写照吗?
尾联总结全诗:这一切或许会成为以后的回忆,只是在当时却使人油然而生无尽的失意和感伤。
由此可见,《锦瑟》中弹奏的并非爱情的旋律而是怀才不遇的主题。
────────
【注】
⑴ 《汉书·郊祀志》:“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弦为二十五弦。”
⑵ 《唐诗鉴赏词典·锦瑟》上海辞书出版社周汝昌:“玉谿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
⑶ 《中华成语大词典·沧海遗珠》吉林文史出版社宋·欧阳修等《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