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琵琶行》,非江洲司马一人落泪。江洲司马落泪者,又非为琵琶女而落。何故?“同是天涯沦落人”耳。
琵琶女之悲,在乎红颜薄命,江洲司马之悲,在乎英雄末路。自古两样最可悲哀者,一曲道尽。此之所以《琵琶行》可流传千古,又赚得多少失意人眼泪!
江洲司马之谓,曰“左迁”。琵琶曲之引人耳目者,曰“京都声”。于诗序先为悲起一小调。
未写琵琶之声,先壮其景,曰“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者,飘零之像。“秋瑟瑟”者,秋风也。一片凄凉。
写江水,曰“茫茫”,写秋月,曰“浸”。月浸寒江,再写凄凉。
此时琵琶声忽起于江面,文章浮一大白。“寻声暗问”妙,写出夜景,写出四野无声。“欲语迟”妙,先为琵琶女之悲浅描一笔。
主人正忧“举酒欲饮无管弦”,以至“醉不成欢惨将别”,于此得琵琶之声乐,“添酒回灯重开宴”,一笔转得喜气洋洋。妙。
以下写琵琶曲,以“情”字开头。自古女子之悲,皆为情所误。可思。
未写琵琶曲,先总写一笔。曲非曲,诉平生不得志而已。谁人不得志?琵琶女为宾,江洲司马为主。后文曰“同是天涯沦落人”一句,正照着此句。
以下曰“急雨”,曰“私语”,曰“错杂”。弹者或无意,听者却有心。何心?乱。
曰“莺语”,写声之美,曰“泉之幽咽”,言情之悲。终以“凝绝”煞笔。悲凄之情可见。故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琴声之骇人耳目者,莫过断弦绝响。所谓“绕梁三日不绝”者,非是声不绝,“无声胜有声”而已。故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以壮“凝绝”之势。
曲终曰“无言”者,赞叹不尽之意。曰“江心秋月白”者,“无声胜有声”之辞。
曲终人却未散,琵琶女另有一番说辞。
为何?主人相问耳。为何相问?以音而知人耳。
琵琶女欲说其悲苦,写说出少年得志之景象来。言“秋娘妒”者,说姿色;言“争缠头”,“红绡不知数”者,说名望。一句“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说奢华。一句“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说得意。
“弟走从军阿姨死”,一句出变故。“暮去朝来颜色故”,叹红颜易老。“门前冷落鞍马稀”,说凄凉。“老大嫁作商人妇”,说情误。何误?“商人重利轻离别”也。
见如今之凄凉,念少年之得志,故“梦啼妆泪红阑干”也。
主人听其诉说身世,如言已身。由人而及已。亦是一片凄凉景色。无音乐丝竹之乐,有湿地蔓草之苦。虽有“春江花朝秋月夜”,却只能取酒独倾。而其志向高洁,又不肯同流合污。所谓“高处不胜寒”也。
于是更邀再弹一曲,曲不似前音,只言“凄凄”二字。于是满座皆泣。
何谓?前番闻江上忽现琵琶之音,一片喜气洋洋。由喜而转悲,此为前音。再听时,是悲之又悲,故只用“凄凄”二字。此所谓“不同前音”者。
如此前情往事一起涌出,故泣下而青衫湿。所悲者何故?看似悲人而实悲已也。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道尽。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