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杜甫“悲诗”的文化底蕴──《登高》的再探索

梁冰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3 > 登高 > 杜甫“悲诗”的文化底蕴──《登高》的再探索

“万里悲秋长作客”,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涯,目睹了苍凉恢廓的秋景,触发起无限悲愁之情──面对悲凄的秋景。面对无言的天道虽仅出现一个“悲”字,但字里行间无不透溢悲情,可谓字字入悲、字字显悲;“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长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也;独登台,无亲朋也……(罗大经《鹤林玉露》)。寥寥数言,竟写出了多层的悲因,真是达到了“片言明百意”的艺术境界!诗人在内心作了一次空间的漫游,同时又是对自己经历的一种辛酸的回忆。但是他马上又返回到眼前当下。返回到了自身──这更是一种心灵的无往不复的循环。“百年多病独登台”,点明了杜甫暮年悲秋苦病,其沉痛之情溢于言表。“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叶黄,秋悲,人老,心老,像萧萧而下的落叶──诗人的忧时伤世的抑郁愁苦之情在此怎不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诗作中的情、景、意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形、声、色、态得到尽意的表现。它似一副工笔描绘的写意画,更似一曲无尽泣诉的人生悲歌。在这里,诗人的悲剧感获得了审美性的超越──他的“悲秋”、“多病”、“苦恨”、“潦倒”也就成了超度他的梯航。此时诗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愿望虽已是水中之月,然而在这最深沉的人生的悲情中。我们又确实可以体味到一种自持种儒者的悲剧情怀和超越意识,一种儒家对含蓄和温柔敦厚的美学品格至善追求。这种自持就是中国悲秋意识的特征,也是中国悲剧意识的特征。

全诗以天道始,以人道终,天道与人道首尾相接,合二为一,然而,由于杜甫始终以关心国运关心社会的现实笔触、始终以其厚重拙大的忧患意识时刻反映他所处时代的历史状况,因而从《登高》我们仍感受得到其中透显出的作者更为深沉的悲秋情怀──由悲自然之秋转向悲人生之秋,由悲人生之秋进而转向悲国运之秋。不仅是写自然景物之秋,更主要是写人生之秋,心理之秋,这使这首诗包蕴了更浓厚的自然、历史、人生意味的悲秋意识。尽显沉郁顿挫这种浑融之美。在这里作为悲剧意识的消解因素,持续了最长的时间,具有最强大的力量的,自然成为了诗人悲情的寄托对象,同时也成为诗人消解悲情的重要因素。杜甫把自身的悲剧意识投射到自然和历史之中,进而以自然和历史之悲来在一个更广的范围、更高的视点、更深的程度上咀嚼和沉思。在杜甫众多的具有浓烈悲剧色彩的诗作中,《登高》让我们体味到更多的是他的执着与倔强、热望与痛苦,他把不尽的热望与绵绵的痛苦沉积在心底,仿如春蚕吐丝一般,抽绎出无尽的浑厚、雄壮、沉郁、苍凉;他的博大深厚的情怀、他的深邃坚韧的追求、他的无奈的漂泊与无穷的希望。

──原载《语文学刊》,2004(10)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