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滋
三、如何正确看待“捐门槛”、“最后的疑惑”
对于纯朴的祥林嫂,封建迷信思想,本来也是很少的。后来,两次在鲁镇鲁四老爷家帮佣的日子,她一次又一次受到毒害。但是,即使到后来,她头脑中封建思想意识的严重程度,也不能和鲁四老爷、四婶相提并论,也远远比不上柳妈以及鲁镇其他一些人。恪守、维护并积极宣扬封建礼教,严格按照封建规范信条说话行事的人,决不是祥林嫂。请继续看作品有关祥林嫂捐门槛和几次疑惑的描写。
祥林嫂有过三次“疑惑”:
祥林嫂死了第二个丈夫和儿子阿毛,重回鲁四老爷家帮佣。鲁家祭祀的时候,她“照旧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又去取烛台”。四婶两次“慌忙”说话,大声吆喝,坚决制止。祥林嫂“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这是祥林嫂第一次“疑惑”。鲁四老爷满脑子封建贞洁观念,封建迷信思想,忌讳极多。他曾告诫过四婶,祥林嫂“这种人”是“不干不净”、“败坏风俗”的。“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而纯朴的祥林嫂,不认为自己“再嫁不洁”、“不干不净”,也不懂得极多忌讳这类封建清规戒律。
求“捐门槛”,确是祥林嫂的愚昧无知、封建迷信行为,但出于佛门信女柳妈的教唆误导。柳妈先指责祥林嫂不“从一而终”,“落了一件大罪名”,后描述阴司地狱里遭争夺、受锯身的悲惨前景。这时,祥林嫂“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长期生活在“山村”里的祥林嫂,怎么会“知道”这些呢?这是祥林嫂第二次“疑惑”。正当她“恐怖”又“疑惑”时,柳妈建议她“捐门槛”,作“替身”“赎罪”。祥林嫂“不回答什么话”,“非常苦闷”。祥林嫂第二天终于轻信、顺从了柳妈的话,去土地庙捐门槛。
捐了门槛,祭祀依旧不许她沾手,处境没有一点改变,遭遇更为恶劣。她被鲁四老爷驱逐出门,沦为乞丐。她在人世间已走投无路。在实际生活感受中,她又有了“疑惑”,这就是究竟有无天与灵魂地狱的第三次“疑惑”。这最后的疑惑,当然称不上伟大的疑惑。这最后的疑惑,只是反映出她生亦难、死亦难的困境,流露出她“希望其有”、“希望其无”的矛盾心理,表达“末路人的苦恼”,谈不上和封建迷信思想的彻底决裂,更谈不上和封建礼教、封建“四权”的自觉斗争。
但是,另一方面,一次又一次苦闷,一次又一次疑惑,表明祥林嫂虽没有觉悟,却有不小的进步。这“最后的疑惑”虽不能评价过高,却也不能视而不见。这里,还要注意作品中一句话:“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祥林嫂本来就是一个比较纯朴憨厚的山村妇女,后来,在鲁镇,在鲁四老爷家中,受到封建思想的毒害愚弄。“急得流泪”,“求捐门槛”,就是例证。当时,她轻信柳妈再嫁有罪说、阴司地狱论;现在,她“疑惑”了。她虽然没有彻底否定鬼神,对“信鬼”却发生了动摇。可贵的是,她在鲁镇照例相信鬼的人们中,首先有了一点动摇。从她捐门槛前“非常苦闷”看,从她捐门槛后对“相信鬼”的“疑惑”看,她也没有严重封建贞节观念和封建迷信思想。怎么就说她是“捍卫封建贞操观念”的“节妇”呢?
(陈德滋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会员;语文高级讲师)
──原载《现代语文》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