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谈《祝福》中的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

陈中华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3 > 祝福 > 谈《祝福》中的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

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关于创作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中国当代美学和各类文艺理论必须阐述的一个重要内容。解读中外名著,尤其是现实主义作品,不可避免地要触及这一命题。可是,在中学语文教学里,该怎样处理呢?

先从“典型人物”说起,质疑如下:

1、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那么祥林嫂为何要从婆家出走?为何要隐瞒身世而死心踏地地在鲁四老爷家打工?是对婚姻自由的向往,还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抑或其它原因?

2、如何解释祥林嫂被抓回去时的哭喊?又如何看待她再出嫁时的嚎、骂以及拜天地时头撞香案的刚烈行为?是对城镇生活的留念,还是对乡村生活的厌恶?是对人格尊严的捍卫,还是对封建礼教的顺从抑或是反抗?

3、祥林嫂临死前打开了"魂灵有无"的"结"了吗?"我"的回答对之效果怎样?

上述问题的创设,当然是引导学生理解祥林嫂这一人物的典型意义──处处以封建礼教封建迷信的方式寻求解脱而又始终无法解脱的悲剧性所在。之所以采取一系列这样的设问,无非是让理性化的说明灵动起来,变成学生思维上,情感上易接受、感兴趣的信息。于是,把所谓的"外出打工、婚姻自由、城乡生活、人格尊严、转折点,"结"等较现代的观念词语渗透其间,将祥林嫂反抗之手段、原因、目的等陌生化,延长其理解的时间,并由此寻求恰当的解释,从而建立新知--典型人物及其典型意义。

再谈“典型环境”,同样质疑如下:

1、鲁四老爷如何诬蔑和诽谤祥林嫂?四婶呢?

2、柳妈的“好心”有“好果”吗?

3、“阿毛的故事”和“额上的伤疤”又是如何被大众(小说中未直接指出姓名的群众)“炒作”的?

4、与祥林嫂同样身份的短工同情祥林嫂吗?

这些问题蕴含的信息开放,学生很容易解答,旨在引出“对祥林嫂的死,鲁镇的人们该负怎样的责任”这一信息较为封闭,值得思考的问题,进而引发学生对鲁镇的人情风貌进行关注。而以上问题的设立,正是通过作品中人际关系的建构,无非要引导学生对鲁镇这一典型环境的认识:鲁镇是一封建思想浓厚的小镇,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处处以封建礼教等伦理规范作为其行动准则,自然对祥林嫂的死不负任何责任。诬蔑者也罢,嘲笑者也罢,同情者也罢,都是在用其一言一行编织成一张封建礼教之大网。其间,无论“吃人者”还是“被人吃者”,都身陷网中,从而构成了当时整个黑暗社会的缩影。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