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音乐欣赏与语言审美

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齐贤中学 占国民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3 > 林黛玉进贾府 > 音乐欣赏与语言审美

这两首词集中地描绘了宝玉的叛逆性格,其典型意义在于对封建阶级的叛逆上。而作为封建家庭的贾府,当然是希望宝玉能入仕途,这一点上宝钗是人选,而黛玉就不行了,虽然宝玉是多么地爱慕黛玉。于是悲剧也就产生了,这场悲剧是那么地深沉与惊人心魄!听又一曲子:

葬花吟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不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讲析:这是《红楼梦》中黛玉在怡红院受了“闭门羹”的刺激,回到潇湘馆,双手抱膝,两眼含泪,一直坐到二更天。第二天是芒种节,大观园的姑娘们用花柳编成轿马幢祭之花冢前,黛玉边葬花,边哭泣,边吟出这“似讥成真”的《葬花吟》。原诗三百余字,这里作了删节。它是《红楼梦》中最绝妙最被称道的篇章之一,是血泪的凝聚,字字句句都同黛玉这个苦命少女的命运和个性融合在一起,成为独步古今的“黛玉吟叹词”。古人云:春,女悲,秋,士悲。黛玉就是在百花凋落的时节拟就这首葬花词,借花喻己来倾吐自己满怀的愁绪与莫可名状的悲愤。整个曲子低沉伤感,凄切哀惋,这种浓厚的感伤主义色彩正是黛玉特定的经历与性格的产物。正是由于黛玉的这种性格,尤其是封建家庭的家庭观念,导致了宝、黛悲剧。而小说耐人寻味处,还在于不仅宝、黛不成眷属,而且宝玉、宝钗这一对“金玉良缘”也不美满。

请同学欣赏下面一首词: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

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

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

到底意难平。

此词中作者用了谐音与借指,“高士”指宝钗,“雪”指“薛”,暗示宝玉同宝钗仅仅存在夫妻空名。“世外仙姝寂寞林”意为林黛玉的凄凉命运。“齐眉举案”典出《后汉书·梁鸿传》,形容夫妻相敬如宾。“意难平”意为心思不能平静,指宝玉对黛玉的怀念。

讲析:有情的不能成眷属,无情的反倒被硬拉在一起,这是封建社会常见的婚姻悲剧。黛玉淌着眼泪度过了短暂的一生。宝玉同冷美人宝钗结了婚,可他刻骨铭心地爱着黛玉,空悲叹。加上家业破败,亲爱的姐妹们或死或散,他对这个世界绝望了,出家当了和尚,一走了之(曹雪芹原著意)。宝钗呢,虽然结了婚,但没有爱情的婚姻能有什么幸福?于是共同演出了这场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课文节选部分还有一主要人物──王熙凤。小说第五回中关于王熙凤有两首曲子:一为《聪明累》,一为判词。先让学生听《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学生可能不明所以然,接着分析判词。判词是这样的: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讲析:“凡鸟”语出《世说新语·简傲》:“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嵇康兄,嵇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喜不觉,犹以为忻。故作‘凤’字,凡鸟也。”“凡鸟”喻庸才,这里是吕安对嵇喜的讥讽。这里“凡”“鸟”合起来是“凤”(“凤”的繁体)字,即隐指王熙凤。“末世”隐指贾府处家势衰弱之时。此句用典,可能也有对王熙凤的讥讽之意。“一从二令三木”概括了王熙凤一生的三个阶段。“一从”指她始入贾府时对贾母迎合顺从,以期取得执掌家事的权力。“二令”指她掌管贾府大权后,发号施令。课文中她的出场方式、穿着打扮及与黛玉见面后的一系列言行均体现了这一点,以致黛玉纳闷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岂料这样一位八面玲珑之人却“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吃了官司、得了怪病而亡(“人、木”为“休”)。一首看似简单的曲子,隐含如此丰富的内涵,我们也只能感慨作者的一片苦心了。再听一遍歌词,学生先是恍然大悟,继而深深感叹其中的艺术魅力!

运用这种欣赏──讲析──再欣赏的教法,还可分析小说中其他人物,如荣耀一时而空虚苦闷的元春,姿质优美遭遇悲惨的迎春,能干泼辣而涕泣望乡的探春,看破红尘而遁入空门的惜春……

用两课时能完成这些内容,再用一课时分析课文的几个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及课后思考与练习等,学生接受较快。这样,不拘泥于课文内容,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欣赏这部名著,领略其无穷魅力,可广为受益。

听音乐,读诗词,学课文,这样上语文课,想必其乐融融。如何上好语文课中的“文学课”?这个难题一直没有解决好,认识也不统一。占老师现身说法,投出了一颗小石子。愿其涟漪扩散到读者心里。不妨找来那盘音乐磁带,自己也试一试。

点评:写作的角度新颖,具有浓厚的艺术、文化意蕴,只是离课文远了点(刘真福)。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