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娓娓道来 余韵悠扬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雉城中学 周明明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3 > 林黛玉进贾府 > 娓娓道来 余韵悠扬

第二次是读者在见到凤姐的同时,通过凤姐的眼睛又一次见到了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凤姐的话是如何八面玲珑,这里不再赘述,但黛玉人才的标致,自然面貌超常的美,读者还能从凤姐的语言中感受到。可这标致,这超常的美,又似乎太概念化了,然而作者这近乎卖关子的概念化描写,却能唤起读者的无限遐想:可能是西施、貂婵;可能是仙女、飞天;也可能是生活中的某一位。总之凡思想中的美人都可能被唤来和黛玉作个比较。一句概念化的描写,就能使读者思接千载,神游华夏,人们常说艺术具有无限的感染力,这应算作一例吧!然而曹雪芹又深知,人物描写的成功,绝不能单纯依靠这种方法,于是又有了对林黛玉的第三次描写。

这就是读者通过宝玉的眼睛来看黛玉。人们说情人眼里出西施,是说人的感情对人的美的感受的影响,作者通过别人的眼睛对黛玉的三次描写也和人物本身的感受联系在一起。如果说众人比较客观地看到了黛玉不俗的气质和病弱的身体,而凤姐则是要用对贾母的奉承心理去发现、感受黛玉的自然美,而与黛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宝玉的观察、感受才最为全面真切。“两弯似蹙非蹙罥(juàn)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至此黛玉的完整形象经过三次不同侧面的描写,已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地出现在读者面前。通过分析我们看到,正是这种双向交流写人法,使读者不仅通过黛玉的眼睛看到慈祥的贾母,泼辣精明的凤姐,任性而又灵秀的宝玉,还通过众人的眼睛娓娓道来,看到了“貌如姣花照水”,身“似弱柳扶风”的黛玉,宝玉更是看到了“眼前分明外来客,心底却是旧时友”的知心爱人。短短的篇幅中能写出几个呼之欲出、跃然纸上的人物,“双向交流”之功是不可低估的,联系生活实际,我们看到双向交流写人法,用笔的基础源于人际交往中信息的双向交流,因而行文自然简洁,读来真实可信,给人以浑若天成之感。所以要分析该节的艺术特色,这双向交流、娓娓道来的写人法还是很值得一提的。

2、情节构思 高潮迭起:

同是语言艺术,小说与散文不同,其可读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节的安排。《林黛玉进贾府》写的既非三角恋爱,又非决斗凶杀,完全是平淡的日常生活。怎样处理情节,使其具有较强的可读性,确实是一件非常值得考虑的事情。人们知道中国古典小说情节的组织大多采用环环相扣的链状结构,而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章节中也大多安排情节发展的一个高潮。联系《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安排,我们看到曹雪芹的高明正在于突破了这个沿袭已久的深受话本影响的情节安排模式,使《红楼梦》的情节安排,不但在全局上由链式而网式,百面相通、纵横交错,而且章节内的情节安排也有新意。林黛玉进贾府一节,曹雪芹不是一般地按照时空变化来给情节安排一个由发生、发展到高潮、结局的简单过程,而是把整个会见过程分解为几个部分,安排了拜贾母,见凤姐,会宝玉三个高潮,而将与其他几个较为次要人物的相见穿插其中,把一个平淡的见面过程,安排得有高有低,跌宕起伏,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诱人效果。

试想情节如不这样安排,而是让贾府中的上下人等随贾母迎侯黛玉,且不说有悖情理,单是人物性格的展示就是一个难以克服的困难,结果很可能会像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样,读者看到的只是一串人名,而见不到有血有肉的人物。再说如只安排一个发展高潮,情节发展的节奏性也难以表现的如现在这样充分。相比之下,现在这种安排,更能体现作者的匠心独运。

鲁迅曾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我们想这“打破”中也应含有双向交流、娓娓道来写人法和高潮迭起的情节安排艺术吧。那些将名著胡篡乱改一气的编导们,也该好好琢磨一番,再也别将神奇化为腐朽,贻笑大方了。在艺术创作中,你心急火燎,往往欲速则不达;相反,那些文学大师们欲擒故纵,娓娓道来,则通常是余韵悠扬,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回味。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