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疑难解析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2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疑难解析

1、文中怎样运用过渡,达到“行文绵”的艺术效果?

这篇悼词篇幅虽不长,但意思转折较多,上下文之间十分注意过渡,并且过渡方式灵活,除了在大层次之间加进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外,主要是用语句过渡。一种是在段与段之间,加进承递性语句。如第③、④段之间的“不仅如此”,第⑥、⑦段间的“正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第⑦、⑧段之间的“正因为这样”等。一种是在段与段之间采用自然过渡形式。如第①、②段之间用“这个人的逝世”过渡,第②、③段之间用“正像……”过渡,第④、⑤段之间用“一生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过渡。这些过渡语句使文章内在逻辑关系严密。

2、“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如何理解“空白”一词的深层含义?

联系语境。上文说:“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个“不可估量的损失”就是马克思身后的空白。前面称马克思为“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达到的境界别人是达不到的。这个损失不但不可以估量,而且无法弥补。历史唯物主义是承认杰出的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马克思的贡献和作用,就是别人无法代替的。

3、在评述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时,作者说“豁然开朗”,而说以前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试揣摩“豁然开朗”、“在黑暗中摸索”这两个短语蕴含的意义。

这是两个比喻性短语。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就是剩余价值规律。资产阶级通过无偿占有剩余价值来剥削工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马克思以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对此虽也作过研究,但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顺应自然的、永恒的。这是因为他们具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他们不可能发现真理,不可能正确解释这个问题,所以作者说他们是“在黑暗中摸索”。相反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就是建立在资本家对工人残酷剥削的基础之上的。这个学说彻底地否定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的说法,所以作者用了“豁然开朗”这个词。这样“豁然开朗”与“在黑暗中摸索”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从而热情地赞颂了马克思这一伟大发现的意义。

4、“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为什么用达尔文的发现来比马克思的发现?

在轻视科学的人看来,好像达尔文的发现低得多,马克思的发现高得多,其实马克思主义是高度重视自然科学的,恩格斯评价达尔文的进化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在马克思主义者眼里,达尔文是非常崇高的,拿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规律与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正是对历史唯物论的高度评价。

5、如何理解“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私敌”是指以“我”为中心,以“我”的利害区分出的敌人,即因私仇而结下的敌人。马克思没有这样的私敌,说明他不存私念,为人无懈可击。又因为他是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全力以赴地与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做斗争,因而他有“许多敌人”。这些敌人都是因阶级利益冲突结下的,都是无产阶级的敌人。文中的这句评价含蓄深刻,高度赞扬了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高尚品格。

6、文中第3段是一个长句子,应怎样把握?其中“从而”一词如何理解?

对于这样的附加成分和特殊成分较多的复杂长句,应首先去枝叶,找主干。以冒号为分水岭将句子一分为二,很容易就会找到句子的主干是“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正像……一样”是修饰部分,“即……简单事实”是同位语,冒号以后的文字是在解说马克思所发现的规律,用的是多重复句。很显然这一段讲的是:马克思发现了历史规律,即物质决定意识。我们通过分析关联词语,研究逻辑推理过程,来理解这个复句。复句的第一层用了“首先必须……然后才能……”构成条件关系来表达物质决定精神的基本观点;第二层用“所以”、“从而”来揭示“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决定“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这一因果关系,阐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第三层,则用“……而……”这一表示对比的联合复句阐述必须由经济基础来解释上层建筑,而不是由上层建筑来解释经济基础。可见这三层之间第一层是第二、三层推理的出发点,第二层既是第一层的推论又是第三层的依据。

理解“从而”须从“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这一句着手,人们要吃、喝、住、穿,当然必须从事“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恩格斯只说“生活资料的生产”,是强调生产活动的必要性。我们知道除了生活资料的生产,还有生产资料的生产。要从事生活资料的生产,就必须有生产资料,因此,生产资料的生产又成为一个生产部门。要发展生产就必须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生产关系发展。所以,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阶段。这样就可理解“从而”二字所隐含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

7、第七段作者运用哪些词语赞颂马克思在革命实践中的表现?这些词语分别写出了马克思的什么表现?

点拨:运用的词语有“得心应手”、“热烈顽强”、“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卓有成效”、“很少见”等词。“得心应手”表现了马克思高超的斗争艺术;“热烈顽强”表现了马克思伟大的革命情操;“满腔热情”表现了马克思对革命事业的爱;“坚韧不拔”表现了马克思作为一个革命家的光辉品质,不屈服,不放弃,是爱的升华和深化;这些词语由表达热情到表达行为再到表达结果,层层递进,词语顺序不可颠倒。“很少见”是对上述诸方面的概括。第一国际的建立,是《共产党宣言》里提出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口号的伟大实践,是无产阶级团结起来进行最后斗争实现共产主义的真正起点,所以作者特别颂扬这一点。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让步性的假设复句,“即使别的什么也没有做,也可以拿这一成果引以自豪。”这些描写性的词句,极其生动地概括了马克思一生在革命实践中的伟大贡献。如果不用这些描写性的词句,即使用更多的笔墨,也不能收到动人的效果。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