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文具“四美”绝唱千古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2 > 赤壁赋 > 文具“四美”绝唱千古

《赤壁赋》乃北宋文豪苏轼被贬黄州于公元1082年秋泛舟赤壁而作。此文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赤壁赋》被后世誉为“赤壁三叹”。自苏轼“三叹”之后,很少再读到写赤壁的文章了,难怪世人称“三叹”为千古绝唱。细嚼华章,心得美文;通览全篇,文具“四美”,即:景美、事美、理美、言美,表现出旷达的人生态度。

1、景美:

文之写景,集于首段,良辰美景,爽心悦目。曰:“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而要紧句为“清风”与“水波”句,景句虽凝练简约,着墨不多,但意蕴常驻,美不胜收。概景之主体,“清风”“明月”“白露”“江波”是也。就其对下文结构而言,“江”“月”之景为后文写“志”之关键。“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简短二句,绘秋江爽朗澄净,扣游人悠然自得,写其怡然内心,博大襟怀。“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本乃二宿名,泛指星辰寥寥;“徘徊”二字不但摹出月之缓动,逼真传神,而且透出月之依人之情,实际上乃游人对冰清玉洁的月光顿感无限愉悦,此时,在寥阔星空和皎洁的月辉下,悠远的秋江夜色历历在目。且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那莽莽雾气,江水、夜空,经月辉浸染浩瀚无边,气势磅礴,浑然一片,游人的心境也随之疏朗,开阔,无拘无束了。

文章第三段中“客之望月”的感慨,第四段中主之作答内容,皆有江月而兴,可谓构思之巧,美在其中也。

2、事美:

古代名人相聚,得贤主嘉宾,良辰美景为赏心乐事,本文兼具。本文所言之事,指“主客”泛舟赤壁过程中所行之乐事,以时间为序,先后为“泛舟、饮酒、诵诗、放歌、吹笙、纵谈、酣睡”,其行事过程以感情为线索(即:乐──悲──乐),直贯全文。七月望日,泛舟赤壁,心情欢快,不言而喻。诗人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寄情山水,泛舟长江,派遣郁闷,与客唱和,乐在其中,美!“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其时日暮而月藏。诗人吟此诗用意有二:一盼明月飞临;二发人生感慨。盼明月飞临,果然“月出东山”了,借着酒意,乘着苍茫,驾驭扁舟,随意飘荡,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临风而举,一如远离人世,悠忽仙境,心中还有什么不快呢?良辰美景怎不让人流连忘返?“乐”借“酒”助兴,“酒”添“乐”之情趣。古人往往“痛饮”伴“狂歌”,所以,此时此刻便“扣弦而歌”了。歌曰:“桂棹兮兰浆,击空明兮朔流光。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谓何?贤主也。孰不知“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作者碎遭贬谪,仍关心朝政。一棹一桨,以兰桂自比,表品行高洁,不甘沉沦。那“击空与明兮朔流光”句,写作者看江水之阔,仰宇宙之大,生知音何处之感,发天隔一方之叹。更何况“怀帝阍之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仍郁积在心呢?一片忠君用世之心有谁能解?我有嘉宾,客知我心,听那”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之箫声,悲咽低回,形象真切,使人几欲下泪。然知音在侧,随悲犹喜。”纵谈“之美,为乐事也,生于文章三四段,此处文笔极美,构思绝佳。乐极生悲者有之,襟怀旷达者有之。一向志存高远的苏东坡亦是常人,被贬之哀油然而生。三国赤壁,英雄辈出,曹操、周瑜,一世功业,万古留芳。对此,作者怎么不觉人生渺小短暂?

3、理美:

上文曾言,苏轼一心致仕,忠君用世,反遭贬谪,怎不生悲?可贵的是他起落随缘的旷达精神令人叹羡。主客问答。所论之理,至真至美!

第三段中的“客”之感人生短暂渺小的消极,第四段中“主”之对人生理想追求的豁达,仿佛让读者聆听了一场关于宇宙人生的对话,我们看到了生与死、取与舍、有限与无限、渺小与伟大的辩证统一关系。

承第一段“江”“月”之景,“客”触景伤怀,由“月明星稀”联想到“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操,雄姿英的周瑜。一世之雄,而今安在?不也随“大江东去” 而销声匿迹了吗?那么默默无闻的渔樵者、侣鱼虾者、友麋鹿者的平庸之辈呢?想自己而今不在朝廷,政治上无所作为,事业上有何建树?只能飘零江湖,举杯相劝。看浩浩宇宙,感渺渺人生,怎不忧伤愁苦?此段“客”的态度虽是消极,但很客观地道出了文人士大夫政治失意,生活遭受挫折时的苦闷和迷惘。第四段中作者亦以“江水”的“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以“明月”的“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由“变”与“不变”重论“变”的哲理:宇宙万物无穷,人生绵延不息。诚然,人生苦短,但生命传递永不枯息,更何况“立德、立功、立言“不正是大丈夫一生追求的不朽吗?又何羡何怨呢?

4、言美:

本文的语言之美表现在语言形象动人、节奏的明快上。

《赤壁赋》一文,语言形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写景、叙事、抒情时造语生动。如”徘徊“二字,尽写月光移动,古诗屡见,从“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曹植《七哀诗》);“可怜楼上月徘徊”(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化出“白露横江”;从“空中流花不觉飞”中化出“水光接天”;从“月光如水水如天”中化出。化用古诗句,信手拈来,语言简洁,不失优美。又如写箫声,用了“怨”“慕”“泣”“诉”四字,抓住箫声的特点,极尽“哀”情,出神入化。再如第三段中落笔怀古,乃见笔力,又江月联想而得“月明星稀”,拓展开去,次写目中所见地形,后把曹操推至正面。“方其”以下八句,以铺叙的手法,写曹操兵力之强和攻势之大,再以“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八字勾画曹操的形象,活灵活现,将“一世之雄”推到顶极之处,忽一跌“而今安在哉”,功力十足。上一句顿挫蓄势,下一句折落寄慨。“一世之雄”乃千锤百炼而出,实属难得。

节奏明快为本文语言美的另一特点。具体表现有二:一曰阴韵铿锵,韵脚多变。二曰骈散结合,情韵深致。本采用“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又汲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具体表现在语言上多处押韵,且换韵较快,如第二段的韵脚变化有两组,第一组“光”“方”以“ang”韵抒“乐”情;第“慕”“诉”“妇”,以“u”转“悲”情,这就使文章极富声韵之美,宜于诵读。另外,句式上采用骈散结合的方式。以第一段为例,此段第一句“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是散句,参差错落之中有整饬之致,以下直至段末,除其中“举酒属客”“少焉”外,全是骈句,且对仗工整。全文骈散结合,参差错落,音韵和谐,自然流畅。诵读吟唱,回味悠长。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