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宝民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最大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地塑造了几个典型人物的形象,常见的参考书籍也主要谈及其人物的塑造,今就其修辞艺术浅谈如下。
一、摹绘
这是一种摹拟事物情状或声音的修辞方式。这首诗主要是运用联绵词和叠音词描摹人物形貌动态和事物情状的。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联绵词。如“伶俜萦苦辛”中的“伶俜”,描绘出兰芝孤苦辛勤的形貌;“徘徊庭树下”中的“徘徊”,描绘出仲卿自缢前心如乱麻、忧虑痛苦的动作神情。还是“窈窕”、“络绎”、“婀娜”、“踯躅”、“彷徨”等,联绵词的运用使诗句富有形象性,语言更为生动。
叠音词在诗中的运用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描摹人物的形貌和神情。如“纤纤作细步”中的“纤纤”,写出了兰芝的优美姿态;“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中的“劳劳”、“依依”,使兰芝、仲卿两人怅然若失、情意缠绵的神情跃然纸上,二是描摹环境。如“晻晻日欲暝”中的““晻晻”,写出了日暮西山的悲凉环境;“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连用“奄奄”、“寂寂”两个叠音词,写出了焦、刘二人以身殉情的寂寞凄凉的环境。三是摹拟声音,渲染气氛。本文叠音词的运用,使人感到具体、真实,如同亲临其境,对刻画人物的性格和渲染气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增强了诗的表达效果。
二、比喻、排比
兰芝和仲卿临别时说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话的前两句为暗喻,由比喻词“作”起关联作用,表明“君”与“磐石”、“妾”与“蒲苇”之间的比喻关系。后两句为借喻,本体“妾”、“君”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喻体“蒲苇”、“磐石”来代替本体。“蒲苇纫如丝”是借喻兼明喻。这一精彩的比喻写出了兰芝和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更妙的是同样的比喻后来出自仲卿之口却成了“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仲卿责问兰芝的愤激之情溢于言表。两个比喻原来的共通点由于误会而变成分歧点,这对于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刻画,有很大的作用,这也是民歌常用的手法。还有“泪落便如泻”,“命如南山石”等比喻,都增强了语言的情感因素和形象感。
诗中“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自述身世,是纵向的排比,意在强调兰芝聪明能干、多才多艺,是知书识礼的好女子。“腰如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是横向的排比,着意写兰芝姿态容颜的尽善尽美。纵横排比的运用塑造出了刘兰芝这一立体的人物形象。
三、夸张、衬托、互文、反复
作者以民歌传统的夸张手法,描写了刘兰芝被遣前的精细打扮和太守迎亲时的豪华排场。如“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是对动作数量的夸张,细致刻画了刘兰芝当时复杂的感情;“腰若流纨素”、“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是比喻性的夸张(亦称融合夸张),极言刘兰芝服饰的华丽和容仪的娇美,启迪读者去联想、想象;“精妙世无双”是对“精妙”程度的夸张;“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郁郁登郡门”,是对太守家迎亲的派势的夸张,极写了铺张之盛。
衬托是利用某些事物来陪衬突出另一事物。“隐隐何甸甸”,摹声的同时又是正面衬托,衬托着焦仲卿夫妇烦乱的心绪和缠绵的情思,气氛令人窒息。太守家迎娶排场的那段描写,不仅是为了表现兰芝的身价,还反衬了她的悲惨命运,加深了悲剧气氛。阿母夸东家之女“窈窕艳成廓”,极言姿容俊美,但却反衬了仲卿和兰芝对爱情的珍惜与忠贞。这种“烘云托月”的方法突出了被陪衬的主体,表达了强烈的思想感情,使语意得到了深化。
互文的修辞手法在诗中运用的也比较多,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东西”与“左右”互文,即是“东西左右植松柏、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也是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诗歌开头写的“十三能织素,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其中罗列的数字,不能机械地理解,也是互文手法的运用。互文使上下文的词语相互照应、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增强了诗歌语言的明快、声韵的和谐和节奏的优美。
反复的修辞手法能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语言的节奏美。刘母所说的“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与前面兰芝自述的“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构成间隔反复,这一间隔反复强调了兰芝有良好的教养,同时印证了兰芝自述的真实性,也反衬出焦母的凶横。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