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是构成艺术形象的细胞。细节描写的作用在于具体、生动、鲜明地反映人物和事物的外貌特征及内在本质,突现作品的主题,增加情节发展的真实性,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感染力。高明的作家,往往就用一二个简洁的细节,就能描写出时代的气氛、人物的特征,同时也能带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收到超乎寻常的效果。初中语文教材中精选的文学作品就有很多动人的细节描写,下面就从几个方面作以浅析:
第一,抓住动态,描写细节。
动态,往往能体现人物的品格特性或事件的精妙之处。都德的《最后一课》描写将要下课时韩麦尔先生的表现,可谓精彩动人,掷地有声: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了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这里,作者紧紧抓住韩麦尔先生的动作来写,“哽”、“转身”、“使了全身的力量,写下了两个大字”、“呆”、“做了个手势”,这一列动作,把韩麦尔先生那种悲痛的心情刻画的淋漓尽致。在那无言的动作中,蕴含着强烈的感情波澜,成功的塑造了韩麦尔这一爱国人物形象。可见,写细节离不开动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动态是细节的生命,没有动态的细节,是没有生命的。
第二,以情动人,展现细节。
文章以情动人,能感动人的地方往往会成为文章的精彩之处。因此要抓住最能撩动读者感情的地方浓墨重彩,精描细绘。而对于某些感人但又一晃而过的动作,要把它从一般正常的速度变为分解式的慢节奏的速度,使其慢慢的展现于读者的面前,从而提高其表现的清晰度,通过形象生动的渲染感染读者,打动读者。
如《七根火柴》中无名战士把党证交给卢进勇的一段细节描写:“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无名战士珍视七根火柴胜过自己的生命,通过这段特写般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无名战士崇高的革命信念和光辉的革命品格,感人至深。
再如朱自清在《背景》中写父亲买橘子的动作:
“我看见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父亲”买橘子的过程,是最能感动“我”,也最能感动读者的地方,在这个精彩之处,放慢表现节奏,把人物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完整地表现出来,从而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三,反复呈现,强化细节。
同一个细节反复呈现,则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好地突现人物性格,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如小说《变色龙》中对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这一细节进行多次描写。警官奥楚蔑洛夫粉墨登场时,“穿着新的‘军大衣’……”,沙警官气派十足、威风凛凛的形象多么活脱。他貌似公正、严于执法的警官形象多么令人肃然起敬。可当奥楚蔑洛夫准备“拿出点颜色来”好好教训狗的主人时,冷不丁冒出“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他着实吓了一大跳,浑身直淌热汗,为免失态,他只得让巡警叶尔德林帮他脱下“军大衣”来,原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此后,几经曲折,奥楚蔑洛夫围绕着狗的主人这一实质性问题作了几次淋漓尽致的表演。当人群里有人说到“没错儿,将军家的!”时,奥楚蔑洛夫身上的汗凉了,顿觉得侹冷,又招呼叶尔德林替他穿上。这一脱一穿的动作,一热一冷的心理,加上人格化的语言,使奥楚蔑洛夫的形象显得有骨有肉了。由“脱”军大衣到“穿”军大衣,决不是因为天气的变化,而是表现奥楚蔑洛夫借“脱”“穿”军大衣的动作来掩饰他惴惴不安的恐惧心理和出尔反尔、强作镇静的尴尬窘态。小说结尾,奥楚蔑洛夫“裹紧军大衣”,扬长而去,照应开头。
抓住同一个细节多次描写,既使情节斑斓起伏,又很好的表现了奥楚蔑洛夫趋炎附势、媚上欺下、见风使舵、出尔反尔的丑恶嘴脸。使读者清楚地看到了,以奥楚蔑洛夫为代表的典型的沙皇忠实走狗们那奉上的奴性和压下的官性,同时也折射出沙皇统治下人不如狗的黑暗的社会现实。
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的珍珠,它的光彩可以照亮整个作品,细细品析这些细节,既可品味其中的精妙,也可以从中领悟写作的技巧。细节描写对于记叙文的写作很重要,但也要注意,细节一定要为主题服务,细节好比树叶,离开树干的树叶只能成为枯叶。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