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太空,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又出现了一颗“钱学森星”。钱学森,这位开辟中国航天之路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名载星空,闪耀着熠熠光辉。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3岁时随父母迁居北京,在北京师大附小和附中完成初级学业。他不仅爱好学习,爱动脑筋,而且爱做各种游戏,特别喜欢假日到大自然去远足郊游。有一次父亲带他到香山游玩,钱学森躺在草地上,看见一只苍鹰在白云之中矫健地飞翔,不禁对父亲说:“我想变成一只大鸟,到蓝天上翱翔。”于是父亲给他讲了大鹏击水奋飞万里,麻雀安于蓬蒿生活的寓言。钱学森听得入神,觉得大鹏有远大抱负,勇往直前;而麻雀则鼠目寸光,不思进取。他对父亲说:“我决不当小麻雀,我要当大鹏,到太空去遨游。”
1955年钱学森乘船回国
1935年,钱学森以优异成绩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并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生,赴美国学习飞机设计,踏上科学救国的道路。
钱学森在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第二年即取得航空机械工程硕士学位,后慕名到加州理工学院深造,师从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冯·卡门教授,获博士学位后留在冯·卡门航空大师领导的古根海姆实验室工作。在这里,钱学森站在数学和力学的最前沿,如饥似渴地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博览有关空气动力学的文献,刻苦攻读航空工程课程。冯·卡门发现这位中国学生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和天赋的数学才智,能成功地把它们与准确洞察自然现象中物理图像的非凡能力结合在一起,赞赏他是“一个才华横溢和勤奋博学的中国人,能帮我提炼自己的某些思想,使一些很艰深的命题变得豁然开朗”。这一时期钱学森和老师合作,创造了“跨声速流动相似率”、“高超声速流概念”和“冯·卡门──钱学森公式”等。这些理论一直为世界航空界所推崇和应用,促进了喷气推进技术和空气动力学的发展。
在冯·卡门教授的影响下,钱学森参加了他的同学马林纳发起组织的火箭研究小组。1943年合作完成《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的研究报告,提出了几种火箭研究的设想,同时参加了美军“下士”导弹的设计工作,在军方的喷气技术训练班讲授火箭推进技术课程,为美国早期发展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1945年,钱学森被美国空军聘为科学咨询团成员,随冯·卡门教授赴欧洲考察,参加接收纳粹德国秘密研制导弹的技术人员和设备产品。这时,钱学森已成为一位卓有建树的火箭专家,美国空军赞扬他作出了“无法估量的巨大贡献”。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特认为,钱学森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是“制定使美国空军从螺旋桨式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远规划的关键人物”。1947年,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年轻的终身教授,在航空系大楼作了题为《飞向太空》的演说,用简洁科学的语言描述了利用火箭技术探索太空的远景。
1949年10月,新中国诞生的礼炮声传到大洋彼岸,钱学森毅然决定回国,要为新生的共和国服务。为了争取早日回国,他要求退出美国空军科学咨询团,辞去了美国海军炮火研究所顾问职务,整理移交了在古根海姆实验室的实验报告和档案资料。然而美国麦卡锡主义无中生有地污蔑钱学森是非法入境,对他进行迫害,不但取消了钱学森参加机密研究的资格,吊销了他的“国家安全许可证”,还监视他的行动。1950年夏,钱学森公开宣布了回国行程,他去向美国海军次长丹尼尔·金波尔辞行,金波尔一直赞赏钱学森的才华,不禁失口说:“你不能离开美国,你太有价值了!”钱学森表示自己回国的主意已定,不容商量。金波尔无可奈何,气急败坏地对美国司法部说:“绝不能放走钱学森,他知道的太多了。我宁可把这个人枪毙了,也不愿放他回到中国。无论到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美国移民局立即对钱学森进行跟踪监视,美国联邦调查局以所谓的“间谍罪”将他非法逮捕监禁起来。在身陷囹圄的5年时间里,钱学森有意让美国当局知道他已改变研究方向,1954年写出了《工程控制论》,在一个新的工程技术领域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经过中国政府的营救和艰苦的斗争,1955年9月钱学森终于冲破藩篱,全家启程回国。当钱学森向恩师冯·卡门拜别时,这位当代航空大师深情地对他的得意门生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
领奖时刻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偕妻携子女回到了魂牵梦萦的祖国。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热情欢迎他归来参加祖国的建设事业。当钱学森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访问,陈赓大将特意询问他中国能不能搞导弹时,他回答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钱学森这一句话使他与发展中国航天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6年,钱学森提出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主持编制了《1956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中的《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方案。随后他被任命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开始组织科研队伍,开展火箭技术的研究工作。1958年,在争取到有限的援助之后,钱学森协助聂荣臻元帅主持和部署了第一枚近程导弹的仿制工作。他深入研究室、试验站、发射场解决导弹技术工程中的难题;开办训练班讲授火箭概论;倡导“神仙”会讨论航天课题,集思广益,协同攻关。1960年11月5日,钱学森指挥第一枚“1059”近程导弹发射成功,成为中国新兴火箭事业的转折点。
此后,钱学森领导中国的火箭事业开始走上了独立研制的道路。1962年3月21日,第一枚中近程导弹发射时由于姿态失稳和发动机起火而失败。钱学森认为经过挫折会使人变得聪明起来,勉励科技人员振作精神,分析并找出失败的原因。他提醒设计师注意发动机的高频振荡和系统的协调,提出了解决导弹总体设计和地面试验的关键问题。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和工人的努力,1964年6月29日第一枚“东风”2号中近程导弹发射试验获得成功。在钱学森的组织协调下,经过对这种导弹的改进,1966年10月27日用导弹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发射试验传出捷报。不过,当时中国的“两弹”研制尚处于秘密状态,人们并不知道钱学森主持创造了这些奇迹。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