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电 本周(2005.03.11)的《瞭望》周刊刊发了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王礼恒的专访。王主任在访谈中表示:用运载能力、技术先进性与可靠性、航天器性能和研发能力等指标来评价,中国已经是航天大国了,但离航天强国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载人航天三部曲
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是人类航天活动的三大领域。
中国早在1966年就开始了载人飞船的研究性工作,并且也曾设想出一些载人飞船的方案,但由于当时技术条件不具备,以及国家把航天力量集中到优先发展适用和应用卫星技术上来,因此计划被暂时中断。
以863计划为新的契机,1992年中央决定实施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从1992年到2003年,经过11载刻苦攻关,中国终于突破了载人飞船舱段连接和解锁分离、调姿和制动等12项关键技术,并研制了载人航天器特有的环控与生保、仪表照明、应急救生和独立手控等分系统。1999年后,神舟飞船5次飞行,每次均出色完成任务并安全返回地面。
王礼恒介绍说,根据中央决策,在“神舟六号”飞船上天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即将进入“三步走”的第二步,即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此后的第三步,将是建造20吨级的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探月计划“绕落回”
2004年2月13日,时任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秘书长兼国家航天局副局长的孙来燕称: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已经进入实施阶段:3年内,一颗属于中国的卫星将开始绕月飞行;6年内,中国的月球车将在月面上软着陆,展开巡视探测;2020年之前,中国研制的机器人将把月壤样品采回地球。这就是“绕”、“落”、“回”的三步走方案。
我国的研究人员从1962年就开始了对“月球号”、“徘徊者”和“阿波罗”等月球系列探测器进行跟踪性与综合性研究,但真正意义上的探月构想则是在1994年提出的。此后经反反复复论证,从进行探月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到探月卫星的技术方案研究,再到卫星关键技术研究等,10年酝酿,在“神舟五号”圆满完成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之后的2004年,航天界终于盼来了启动实施探月工程的成熟时机,探月工程正式立项,并被命名为“嫦娥工程”。
目前,国家对“绕”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只要对现有成熟的运载技术进行适应性修改,重新研制一些针对月球的有效载荷等,就能较快地完成探月工程的第一期任务。“落”和“回”则比较复杂,难度较大,正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进行论证。
运载火箭八战八捷
2004年,中国运载火箭八战八捷。长征系列8次升空,箭无虚发,将10颗不同类型的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自1996年10月至今,长征火箭已连续成功发射41次,成功率已超过90%。
运载火箭技术已成为一个国家航天技术的重要基础和进入太空能力的体现。我国自1956年开始现代火箭的研制,至今已研制出14种火箭,形成长征系列。
王礼恒认为,我国的运载火箭已能够基本满足发射卫星、飞船的需要,并以技术含量高、入轨精度高、经济性能好、适应能力强等特点闻名于世。在对外发射服务方面,长征系列火箭的良好经济性能使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为中国打破封锁、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