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济芬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德”参见前言,意指心正、行正、使民得以生养。“为政以德”即为政者心要正直、行要正直。“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德政要求君子即当权者自己要德正,当权者德不正,如正人何?统治者行德政,就象北辰安居其所,那么,众星也得以安居其所,而不会越轨。
如果北辰偏离轨道,结果将如何?《孟子·梁惠王下》:“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惟君所行”即只做作为“君”应该做的事,也就是“居其所”。如果为政者“师行而粮食,饮食若流,流连荒亡”,则不是“居其所”,而是“虐民”“为诸侯忧”,结果是“饥者弗食,劳者弗息”,老百姓不能安居其所。《管子·戒》也说:“先王之游也,春出,原农事之不本者,谓之游。秋出,补人之不足者,谓之夕。夫师行而粮食其民者,谓之亡。从乐而不反者,谓之荒。先王有游夕之业于人,无亡荒之行于身。”
《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与焉。一曰治亲,二曰报功,三曰举贤,四曰使能,五曰存爱。五者一得于天下,民无不足、无不赡者。五者一物纰缪,民莫得其死。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可见,南面而治、无为而治、北辰居其所,都不是坐在那里什么都不做,而是做天子该做的事。“人道”即使人生存之道,南面而治的出发点和目标都是为了使人民生活得更好,使老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圣人治天下安民的关键不是治民,而是“治亲、报功、举贤、使能、存爱”,这也就是德治的关键,德治不是连官员也不治好、连统治集团各人的亲属也没有管好,就不断地对老百姓今天这个道德要求、明天那个道德要求,这不是德治,这叫扰民。治国安民实际上是治官安民,安民不是治民。为官者不德、“素质”低,却想要老百姓提高道德、提高“素质”,这是很难实现的;为官者守德(礼即法律规章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素质”高了,老百姓自然会仿效,这样,全民的道德素质才能提高。老百姓普遍“素质”低的原因是为官者普遍素质低。
“圣人南面而立,以爱利民为心。”(《吕氏春秋·季秋纪》)《荀子·尧问》:“尧问于舜曰:‘我欲致天下,为之奈何?’对曰:‘执一无失,行微无怠,忠信无倦,而天下自来。执一如天地,行微如日月,忠诚盛于内、贲于外、形于四海,天下其在一隅邪?夫有何足致也?’”“执一无失”就是按照道来做,不要偏离;“行微”,有人解释为“做细小的事情”,我不这样认为。《说文·彳部》:“微,隐行也。”《左传·襄公十九年》:“崔杼微逆光”,《孙子兵法·虚实》:“微乎微乎,至于无形。”“微”就是隐、悄悄的意思。《尔雅·释诂》:“隐,微也。”“行微”就是悄悄地做,“行微如日月”就是做事像日月运行一样悄悄地、让人不知不觉地进行,就像北辰悄悄地运行在自己的轨道上,而不是大张旗鼓、事情还没有做就要在民众心中树立功勋,假如有心建功立业,就会做出许多对人民无益的事情来。“‘无为之事’,因也。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管子·心术上》)无为就是不想显得自己有所作为,不考虑自己的得失,不追求建功立业,而根据事物的规律来做事。
──摘自《〈论语〉探源》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