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是近代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写他的文章可谓不计其数。他的文章文采斐然,思想独到;他的人品刚正不阿,清高自守;他的经历坎坷波折,一言难尽。要写好他,谈何容易!但是梁实秋做到了,他为我们活画出了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让人读其文,如观其人,听其声,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写人,首先要确定写他哪些方面的内容。写梁任公,就可以写经历,写外貌,写文才,写人品,写思想,写琐事……试想梁实秋都用大量笔墨写出,则不但浪费笔墨,也会让读者读得困乏了。梁实秋抓住梁任公是一名痴爱文学,造诣很深的大学者这个主要特点,专心写出他是一位“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这样就做到了重点突出,中心明确。有了中心,选择的素材自会有目的,有条理。“有学问”,就写他“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文采,就写他写稿子“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有热心肠”,就写他“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以上三方面,相辅相成,有学问,才能有文采,具备以上两点之后,要成为真正的文学大家,就不能没有对文学的痴爱,即“热心肠”。我们在写人的时候,常常漫无目的,不是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吗?梁实秋写梁任公的学问,文采,学问和文采之后是对人生和文学的热爱。我们写,也要抓住人物特点,譬如写某人的幽默,写他幽默中蕴藏人生的旷达,或写某人的认真,认真之中是对生命的严肃。或写他爱旅游,或写他爱音乐,一旦抓住了性格中最重要的一面,再寻找些对应的素材,下笔也就不会漫无目的了。有特点的人,有性格的人,才能给读者深刻的印象,给读者人生的启发。
写什么是前提,怎样写才是关键。和生活中一样,人物第一次亮相非常关键,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好不好,就看你写外貌的水平如何。你看,梁任公出场时,是一个“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梁实秋写得非常生动逼真,活画出了一位潇洒不羁的大学者的气度神韵。“短小精悍”,而不用“五短身材”,“秃头顶”是聪明绝顶,“宽下巴”是善于言辞,“肥大的长袍”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穿着,正合梁任公的身份,年龄。他的动作真是风度翩翩,“步履稳健”,证明其人从容不迫,悠闲自然;“风神潇洒”,年岁虽长,不改大才子本色,“左右顾盼,光芒四射”,眼睛炯炯有神,智慧和灵气一看便知。这是一个经典的亮相。着墨不多,不超过四十字,却字字让人遐想,让人如见其人。写人,就该这样,不重其形而重其神,抓住外貌的主要特点,忽略其他不重要的部分,才能让人活起来。鲁迅的朋友写鲁迅,写他钢针般的短发,炯炯有神的眼睛,瘦削的脸颊,突出其不屈,顽强。丰子恺写弘一法师,“宽广得可以走马的前额,细长的凤眼,隆正的鼻梁,形成威严的表情。扁平而阔的嘴唇两端常有深涡,显示和爱的表情。”写出弘一的“温而厉”。这些都是写人外貌成功的例子,和课文一样,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写出外貌的特点。
写好人物,还需要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梁实秋写梁任公,也采用了大量的描写手法。“眼光向下面一扫”“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掏出手巾拭泪。”“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大汗淋漓,状极愉快”这样生动的描写,不但极具画面感,而且紧紧扣住人物性格“热心肠”,没有热心肠,怎会来手舞足蹈,时而痛苦时而大笑呢?我们仔细来看这样一处描写,“他背不上来,就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这个看似奇怪的动作,这个普通教授不会出现的动作,恰恰表现出了梁先生的“可爱”,表现出他的认真,也许这正是童年时读书的一个习惯吧!童年都如此用心费脑,长大了自然不用说了。再看一处:“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掏出手巾拭泪”一位教师在讲台上哭泣,一般来说是丢脸的事情,可是偏偏是这样的细节,表现了梁任公的“痴”“热”,他不是一位照搬讲义的教授,而是用心灵来教书的教师,是在教育中渗透着自己的喜怒哀乐的真人!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