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上网冲浪时,我们是网民,说“呼呼”(睡觉)也好,说“口爱”(可爱)也罢,都“木油”(没有)人“LOL”(大笑)你是语文老师。下线之后,回到现实人生,再“醉醺醺”用网络语言,恐怕就是自己皮痒痒,想挨几块“天外飞砖”了。
【堵不住的水(李国峰〈语文教师〉)】
“堡”字在地名中一定要读“pǔ”,“确凿”的“凿”字要读“zuó”……初中时候,老师在讲汉字里面特殊读音的时候还特别提醒,“千万不要读错了,会被人笑话的。”那时的我,便也把这样的教诲牢牢记在心中,以至于后来的日子里,总听到别人读错类似的问题时,心中还在暗自窃喜,觉得自己还算是有文化的人那一拨。
不知道是因为像我一样听老师话的好学生太少,还是什么其他原因,在大学时,“确凿”的“凿”可以读“zuó”,读“záo”也不算错了,“堡”做地名的时候也可以读“bǎo”了,等等。后来听说是“为了符合人们平时的语言习惯。”突然有些感悟,语言本来就是为了人说话方便而做,只要大家能听懂,大家喜欢说,便是好的语言。
现在的我作为一个网民,上网时候也习惯了用诸如“GG”(哥哥)、“MM”(妹妹)、“酱紫”(这样子)、“521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之类的语言,使用这样的语言是因为打起来方便,说起来幽默,网上的朋友们都能看懂。现在的我同时也是一个吃语言饭的人,虽然在自己的写作中并没有用到网络的语言,那也只是因为网络语言用在新闻写作中多少有些不伦不类,而网络语言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在和现实朋友的交流中使用类似的语言。
而网络语言已经介入“语文界”时,这里却是一片惊呼“狼来了”的声音。学生用了几个老师尚不理解的“根据自己的爱好编造出来的”字词,专家、学者、老师们的反应多是忧心忡忡──“这是一种不健康的语言方式”,而希望将这种“不健康”扼杀。
但是几年来,中国的网民数量在呈几何倍数增长。几年前雪村凭借一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红遍大江南北,最后在央视的“春晚”上一展歌喉,可以说是从网络“草野”登现实“殿堂”的典范。而那一句东北味的“翠花,上酸菜”更是为人津津乐道。而今年以来《丁香花》、《老鼠爱大米》等网络歌曲的迅速蹿红更是让当红歌星们相形见绌。事实上,互联网早已不只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鲧和禹两父子都曾经治过水,但是一个失败,一个成功,差别只在于一个堵,一个疏导而已。对于另一种生活方式来临所带来的变化,堵是堵不住的。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