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词语的产生途径
1、吸收外来词语创造新词语。这一种途径大致分以下几类:
⑴ 音译外来词。如“伊妹儿”“脱口秀”“酷”“搜狐”等分别是英语“E-mail”“talkshow”“cool”“sohu”的音译。
⑵ 意译外来词创造新词。如“热狗”“飞碟”“电子计算机”“视窗”等分别是英语“hotdog”“UFO”(UnidentifiedFlyingObject的缩写)“computer”“windows”的意译。
⑶ 音义结合翻译外来词创造新词。如“因特网”译自英语单词“internet”,“因特”是这个单词前五个字母的音译,“网”是该单词后三个字母的意译。最高明的音、义结合翻译法是那种汉语的音、义与英文的音、义都近似或相同的翻译。如“黑客”一词与英文单词“hacker”在读音上近似,字面意思上也有相同之处。
⑷ 利用日语中不少词语和汉语写法相同,意思相同或相近的便利,直接把日语词搬到汉语中来,使汉语的词语队伍中无形的冒出新词语。如“热卖”(意为“畅销、热销”)、“人气”(意为人或地方受欢迎的程度)、“瘦身”(意为借助各种手段保持身体匀称)、“族”(意为有共同特点的一类人,现已衍生出一大堆新词语,如“追星族”“上班族”)等。
⑸ 将英文词语的缩写形式直接搬到汉语中作为词语来使用,从而成为新词语。如“YES”“CPU”“DNA”“MTV”“VCD”“WTO”等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照搬英文词语的例子。
⑹ 出于修辞的需要,汉语中有些“不雅”或带有某种“敏感性”的词也有采用外语而成为新词语。如用“WC”代替“厕所”,用“SEXY”而不用“性感”,因为英语中“sexy”是褒义词,隐含具有某种性别特别的魅力之义,而在中国,“性感”一词含有“风骚、轻佻、具有挑逗性”之意。
2、方言或地区俗语扩张使用,逐渐被大众接纳为新词语。如粤语中的“打工”“靓”“买单”“生猛”;北京地区使用的“的哥”“打的”“猫腻”“帅呆”“滋润(有滋味)”;上海话中的“宰”“捣浆糊”;香港的“炒鱿鱼”“搞掂”;台湾的“哇塞”“作秀”等词语就是借助广播、影视、报刊,甚至打工、经商的流动人口的传播而扩大知名度,最终被普通话承认的。
3、旧词载新义,从而成为新词语。如对缺乏人爱的人说“你真‘可爱’!”,其义为“可怜无人爱”;戏称身体矮胖者为“冬瓜”,身体瘦长者为“竹竿”;足球上判点球称为“极刑”,让不满意的教练下台称为“下课”。这些词语虽然早已存在,却被赋予与平常迥然不同的新的意义。
4、陈词复活,成为新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落后于时代的词语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将这类词请出再用,其意义与消失前的意义相比基本未变。如“先生”“夫人”“女士”等;有的既包括原意,同时又有新的含义,如“老板”原指私营业主,现几乎泛指各种头头;有的今义已与消失前的意义相比截然不同,如“下海”消失前的常用义是指女子去舞场做舞女,现指科技或文职人员离开单位去搞实业或经商。
5、自造新词。如“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简称为“纠风办”,“致富思渊,富而思进”被简称为“双思”,“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被简称为“三讲”等,从以上所举的例子可以看出,长的短语一缩写,便自造成了通用的新词语。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