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说《鸿门宴》里一“与”

万天星

新学网 > 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1 > 鸿门宴 > 说《鸿门宴》里一“与”

《鸿门宴》里有“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之语。这个“与”很值得研究。如“与”作连词、介词,均欠妥。沛公既是“独骑”,怎么能和樊哙等四人步走”呢?有一种选本对此注曰:“这是说‘刘邦独自骑着马,和步行的樊哙等四人一同出走’”,此说以“与”为连词,又试图解决上述矛盾,其实不然,此处把“步走”译为“步行”当否的问题,只谈谈“一同出走”的问题。“一同出走“难以服人之处有二:既符合人物身分,也不符合当时实际。司马迁运用语言是非常注意人物身分的。如本文中“臣为韩王送沛公”,“送”点明了人物身分的高下;“张良西向侍”,“侍”也点明了人物身分的高下。当时的实际是沛公不辞而走,守密特别重要,所以留下张良和百余骑,只让四人跟他脱身而逃。沛公深知,项羽一旦发现,必然派人马追击。为了减小目标,应是自己先行,让四人殿后“持剑步走”,在四人出发前起掩人耳目的作用,四人出发后如有追兵就起牵制作用。“一同出走”之说难于成立。

即使一同出走,原句亦应为“沛公置车骑,脱身独骑,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盾步行,从。“语言才不至含混不清,也才有人物身分的高下。语言大师不会出此差错,因为如是一改,问题又来了。樊哙等四人的行动从何而来,自发的吗?不会,军纪严肃,何况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没沛公的命令怎行!又,沛公对张良都作了精心布置“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而对樊哙等四人却未留下片言只字,可能吗?

就在《项羽本纪》中有如下之语:“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此“与”如作介词、连词,则更谬矣,难道项王有分身之法!

看来,这两个“与”皆应为动词。两处都是在危急的情况下,作者用“与”字作动词,因此这“与”是“暗暗指使”之意,把守密的特点写出来了;如用“谓”则失之矣。

“与”果能训动词“使”。《诗词曲语辞汇辞》:“与(五):与,犹使也”。例句为白居易《题池西小楼》:“虽贫眼下无妨乐,纵病心中不与愁。”又,《寒山》:“世间一等流,诚堪与人笑。”

“与”作“使”,不但上述矛盾迎刃而解,而且和“独”吻合。正是沛公独身先行,才有必要向四人交代走的路线“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和走的方式“持剑盾步走”。这是鸿门宴结束时精彩的一笔,显示了沛公精细、沉着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

作者在下句“沛公谓张良曰”中用“谓”是为了避免与“与”重复,是符合修辞通例的。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